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体质学说对疾病预防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前飞 王前奔 王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分别从一级、二级、三级预防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医体质学说对疾病预防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利用中医体质理论进行疾病群体预防的途径和方法。并指出这将使传统中医学从个体预防的阶段进入到群体预防的阶段。
关键词 预防 疾病 中医体质学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性耳鸣患者中医体质学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柳普照 张剑宁 +1 位作者 杨光 李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152-2154,共3页
目的: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耳鸣发病机理,分析各型耳鸣患者体质特征。方法:按照体质研究要求建立纳入标准,对1164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患者,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录入和评价,给予心理声学和耳鸣严重程度评估。结果:(1)1164例... 目的: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耳鸣发病机理,分析各型耳鸣患者体质特征。方法:按照体质研究要求建立纳入标准,对1164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患者,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录入和评价,给予心理声学和耳鸣严重程度评估。结果:(1)1164例耳鸣患者中,符合平和质515例(44.24%),其中是平和质292例(25.08%),基本是平和质223例(19.16%)。偏颇体质649例(56.76%),其中气虚质171例(14.69%),阳虚质342例(29.38%),阴虚质53例(4.55%),气郁质42例(3.61%),血瘀质20例(1.72%),痰湿质10例(0.86%),湿热质4例(0.34%),特稟质7例(0.61%)。(2)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间距型掩蔽曲线与气郁质相关性最大(距离为0.067417);汇聚型掩蔽曲线与是平和质(距离为0.160331)、不能掩蔽型掩蔽曲线与气虚质(距离为0.182135)相关性最大。耳鸣严重程度4级患者与气郁质(距离为0.211206)相关性最大。(3)耳鸣匹配频率在各类型体质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11)。掩蔽后效应在各类型体质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0)。结论:耳鸣患者以虚性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最多,实性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较少,说明耳鸣病机转化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耳鸣患者不同体质与耳鸣匹配状况、掩蔽后效应试验及严重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耳鸣 中医体质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飞龙 符林春 岑玉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1997-1999,共3页
随着医学研究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体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对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文献从6个方面进行综述:体质的概念、古代文献、现代分型、体质与证候、体质与组学、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最后... 随着医学研究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体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对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文献从6个方面进行综述:体质的概念、古代文献、现代分型、体质与证候、体质与组学、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医体质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文献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学的康复花园参与性设计健康增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岳桦 赵景伟 +1 位作者 岳莉然 胡尚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7,共6页
以"Plan T"康复花园的场所设计及志愿者参与性活动设计为疗愈方法,通过循证实验设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价健康增益。研究结果表明:其花园参与性设计对志愿者有不同的健康增益效果。26.67%的志愿者在参与活动后,曾由偏颇体质... 以"Plan T"康复花园的场所设计及志愿者参与性活动设计为疗愈方法,通过循证实验设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价健康增益。研究结果表明:其花园参与性设计对志愿者有不同的健康增益效果。26.67%的志愿者在参与活动后,曾由偏颇体质转为平和体质,其中有16.67%转为平和体质并持续到活动结束。活动结束时,在各体质的亚量表中,志愿者平和质得分显著高于活动前,8种偏颇体质得分整体均有下降,其中5种与活动前得分有极显著差异,2种有显著差异。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志愿者主观认为康复花园参与性设计对健康有明显增益作用。选择9月采集中医体质量表数据,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得到实验组转为平和质的人数较对照组高14%,实验组中有2种体质在活动前后的亚量表分数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康复花园参与性设计对本案例45~70岁人群的健康增益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康复花园 参与性设计 中医体质学 健康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体质学特征 被引量:34
5
作者 金珉廷 郑洪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4期824-826,共3页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和疾病变化规律与体质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骨质疏松症的体质学特征为病理性体质,由于患者体质各异,可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对相应证候的易患性。气虚质、精亏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对骨质疏松症有...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和疾病变化规律与体质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骨质疏松症的体质学特征为病理性体质,由于患者体质各异,可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对相应证候的易患性。气虚质、精亏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对骨质疏松症有着易罹性、倾向性。因此,骨质疏松症因体质不同,"同病异治",而有不同的调治方法、调治要点、代表方剂及其常用中药,在临床辨证施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医体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学在现代营养学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田栓磊 王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497-498,共2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营养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营养基因组学"时代。营养学研究逐渐趋向个体化。但是,如何低成本实现营养的个体化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中医体质学的现代研究表明,...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营养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营养基因组学"时代。营养学研究逐渐趋向个体化。但是,如何低成本实现营养的个体化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中医体质学的现代研究表明,相同的体质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或)基因表达,因此,只需了解9种体质的基因构成和代谢类型的不同,就可以给所有人制定出个体化的营养方案,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个体化营养的目的。将就如何将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现代营养学以实现个体化营养予以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中医体质学 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学在乳腺癌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冯艳 盖娟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8-299,共2页
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描述了不同人群的疾病易感性,从而提出通过调节体质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的观点,并展望其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学的中医证候调控规律研究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亚娜 向楠 +2 位作者 黄江荣 赵臻 毛树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8期1711-1714,共4页
中医证候调控规律研究是中医证候信息学的核心。中医体质辨识作为最具临床操作性的健康状态评价方法,被认为是绘制证候状态标准曲线的基础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中医体质状态标准曲线,将证候调控规律研究确立的状态演变曲线与之拟合... 中医证候调控规律研究是中医证候信息学的核心。中医体质辨识作为最具临床操作性的健康状态评价方法,被认为是绘制证候状态标准曲线的基础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中医体质状态标准曲线,将证候调控规律研究确立的状态演变曲线与之拟合并综合分析,明确体质对中医证候的干预方法与影响因素,从而实现中医临床疗效的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中医证候调控 中医证候信息 曲线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学与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家强 张春燕 李丽杰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12期2247-2248,共2页
中医体质学是以心身统一观作为基础的科学,科学的描述了人体体质及其分类,古典的《黄帝内经》的体质观需要在当今发达科学技术面前发展和完善。基因组信息整体是中医体质学的最终根据,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可以用来发展和完善中医体质学。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基因组 蛋白质组 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睿林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9期1613-1614,共2页
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也给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 ,本文从运用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从微观上探讨体质本质、分析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体质分型标准化、改善体质的调养... 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也给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 ,本文从运用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从微观上探讨体质本质、分析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体质分型标准化、改善体质的调养与治疗等几个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 基因芯片技术 中医体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学研究的逻辑思想浅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京宏 龚海洋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2期316-316,335,共2页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它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 ,体质分类是体质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历代医家对体质从现象分类到本质分类 ,逐步对中医体质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分析体质分类方法 ,对中医体质理论中的...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它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 ,体质分类是体质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历代医家对体质从现象分类到本质分类 ,逐步对中医体质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分析体质分类方法 ,对中医体质理论中的逻辑思想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逻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将茶疗用于心身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探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新功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1期29-30,共2页
茶与茶文化均起源于我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与沉淀中,被称之为国饮。饮茶对于人体健康颇有益处,不仅茶叶能够体现出清热消暑、消除烦躁、促进消化等作用,同时茶文化中所蕴含的茶道精神,能够实现对人心理调适,促进其心态平和、陶冶情操。... 茶与茶文化均起源于我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与沉淀中,被称之为国饮。饮茶对于人体健康颇有益处,不仅茶叶能够体现出清热消暑、消除烦躁、促进消化等作用,同时茶文化中所蕴含的茶道精神,能够实现对人心理调适,促进其心态平和、陶冶情操。本文分析茶叶的功效、茶道精神与健康的关联性,并基于心身疾病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原则,最后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视角下,探析如何在心身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中,有效发挥茶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理论 茶疗 心身疾病 中医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晨 冯德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研究9种中医体质类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联,分析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特征。方法:对2115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中医体质CCMQ量表调查判定,运用数理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查找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在大学生体质健康... 目的:研究9种中医体质类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联,分析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特征。方法:对2115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中医体质CCMQ量表调查判定,运用数理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查找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不同等级人群中的分布。结果: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排序依次为:平和质、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特禀质。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中医体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大学生中平和质数量最大,并且对体质健康标准得分优秀影响最大;偏颇体质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 中医体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分化的自稳调节及其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淑娴 倪诚 +8 位作者 王济 毛鹏鸣 闵佳钰 包蕾 孙学达 秦静 马嘉轶 原文琳 王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3-605,共3页
Th17细胞是Th细胞亚群的新成员,其分化受到多种因子调节并存在多处自稳调节机制。中医体质学是在传统中医学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其阴阳生克、五行制化等基本理论与"自稳"调节机制异曲同工,现代研究也初步揭露了Th17与中医体质分类... Th17细胞是Th细胞亚群的新成员,其分化受到多种因子调节并存在多处自稳调节机制。中医体质学是在传统中医学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其阴阳生克、五行制化等基本理论与"自稳"调节机制异曲同工,现代研究也初步揭露了Th17与中医体质分类和调理的相关性。对Th17细胞分化自稳调节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其与中医体质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对体质形成和调理的微观机制研究有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 自稳 中医体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虚、阴虚体质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洪洁 王勇 杨丽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19-62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河南中医学院本科生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阳虚、阴虚体质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率及主要特征表现。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007例本科生进行横断面体质现状调查。结果:阳虚体质758人(25.2%),其中女生332人,男生426人,... 目的:通过对河南中医学院本科生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阳虚、阴虚体质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率及主要特征表现。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007例本科生进行横断面体质现状调查。结果:阳虚体质758人(25.2%),其中女生332人,男生426人,男女生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主要的特征表现为手脚发凉、怕冷多衣、不耐寒冷。阴虚体质722人(24%),其中女生310人,男生412人,男女生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主要的特征表现为口唇干燥、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欲饮水。结论:在大学生中阳虚阴虚质所占比例较大,可以根据其所特有的特征表现,依据其发病的倾向性,对两种偏颇体质进行干预,"治未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阳虚体质 阴虚体质 流行病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图学说探讨《灵枢》四象体质理论在中风辨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楠 孙广仁 +4 位作者 王红霞 刘易博 赵任杰 杨梦琦 于少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基于河图学说及《灵枢》太少阴阳体系的四象体质理论,以阴阳为基点,以人的生理、病理特性为依据,将人的体质划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类。中风为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症,且目前临床存在着治疗方法单一、复发率高等问题,与患者体质特... 基于河图学说及《灵枢》太少阴阳体系的四象体质理论,以阴阳为基点,以人的生理、病理特性为依据,将人的体质划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类。中风为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症,且目前临床存在着治疗方法单一、复发率高等问题,与患者体质特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四象体质特点及其阴阳盛衰,浅析了四象体质与中风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调节阴阳诊治中风之道,为临床辨治中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四象体质理论 河图 中风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体论医学的体质医学的发展走向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811-814,共4页
体质是人体整体表现出的特征,因而只能采用整体的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兴起的体质医学基本上都源自整体论观念下的传统医学。与世界其他传统医学相比,中医学具有可用于体质辨识和调控的最完备理论体系。因此,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应当奠... 体质是人体整体表现出的特征,因而只能采用整体的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兴起的体质医学基本上都源自整体论观念下的传统医学。与世界其他传统医学相比,中医学具有可用于体质辨识和调控的最完备理论体系。因此,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应当奠定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发展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主要应着眼于以下方向:1)对基本的体质类型的进一步区分;2)体质辨识过程中客观指标的引入;3)由基本型体质组合成的复合型体质及调控方法的研究;4)结合定性规则判定及定量选择的体质辨识模型的建立;5)可用于人体功能描述、人体模型验证和人类体质辨识的计算机仿真平台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体质 整体医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炎-癌转化早期事件,探讨中医药干预着眼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超 周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819-2822,共4页
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介于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之间的新兴学科。中医未病先防实质上就是通过纠正、改善体质,实施疾病三级预防。大肠癌作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减少大肠癌死亡的因素中,大肠癌癌前病变(... 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介于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之间的新兴学科。中医未病先防实质上就是通过纠正、改善体质,实施疾病三级预防。大肠癌作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减少大肠癌死亡的因素中,大肠癌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早期诊治、综合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肠道腺瘤局部炎性反应微环境与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将中医体质学说与中医治未病有效结合是中医预防大肠炎-瘤转变、腺瘤癌变的切入点和有效手段,将为大肠腺瘤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依据,利用系统生物学所具有的整体研究思路来开展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将中医治未病、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基础实验研究成果有机的结合,建立融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生化检测、现代遗传免疫研究、肠道微生态于一体的现代技术平台,实现由未病先防向临床转化应用,为中医药防控炎-瘤转变提供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 癌前病变 肠道炎性反应 恶性肿瘤 非可控性炎性反应 防控防治 中药干预 中医体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琦教授基于“肤-体相关论”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雅琦 骆斌 +3 位作者 杨超伟 邵冬梅 赵蔚波 王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2023-2027,共5页
王琦教授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和多年诊疗皮肤疾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肤-体相关论”。他重视皮肤病的外在表现与个体体质的相关性,同时强调引入现代医学评价体系,对患者就诊前后进行疗效对比。在临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过程中,他以“肤-体相... 王琦教授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和多年诊疗皮肤疾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肤-体相关论”。他重视皮肤病的外在表现与个体体质的相关性,同时强调引入现代医学评价体系,对患者就诊前后进行疗效对比。在临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过程中,他以“肤-体相关论”为指导,通过体质辨识,发现体质与证候、疾病之间的关系,肤体同治,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提出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名医经验 “肤-体相关论” “三辨”模式 慢性荨麻疹 中医体质学 特禀质 @王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