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于睿治疗失眠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段盈竹 张欢 +3 位作者 张颖 郭鹤 郑一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7-20,I0001,共5页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辽宁省名中医于睿教授门诊失眠病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中医辨治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辽宁省名中医于睿教授门诊失眠病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中医辨治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睿教授门诊的失眠病例,以拍照、抄写等形式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分别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结果 对于睿教授门诊治疗失眠所收集整理的100例病例进行统计,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大于40岁的占比大于50%;症状多表现入睡困难,口干,口苦,夜间易醒等;证候多以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为主。100例病例处方共包含168味中药,累计用药次数达1655次,其中用药频率≥25次的有23味中药;药物四气多以寒温药、五味以甘苦药、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用药模式规则分析共7条,得到新方组合12个。结论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于睿教授辨证治疗失眠的规律,客观反映其学术观点,失眠多以肝脾心经有关,治疗多采用疏肝、健脾、养心、解郁、安神为主要治则,基础方以温胆汤、小柴胡汤、越鞠丸、栀子豉汤等,期望为临床治疗和后期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并为失眠的治疗提供新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睿 失眠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彭江云辨治痛风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汪学良 艾敏 +5 位作者 沈成飞 陶成亮 陈果 曾义山 李兆福 彭江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6-22,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彭江云教授门诊的痛风患者病案,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分析、总结彭江云教授辨治痛风的思路及遣方用药经验。方法纳入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彭江云教授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以拍照、抄...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彭江云教授门诊的痛风患者病案,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分析、总结彭江云教授辨治痛风的思路及遣方用药经验。方法纳入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彭江云教授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以拍照、抄写等形式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信息,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其辨治痛风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73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常见病机为:湿热蕴结、寒湿阻痹、脾虚湿盛、肝肾亏虚;常见病理因素有:湿、热、痰、瘀,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常用药物为:独活、海桐皮、海风藤、生薏苡仁等。结论彭江云教授将痛风常分为5种证候,分别是湿热蕴结证、寒湿阻痹证、脾虚湿盛证、痰瘀痹阻证(未纳入数据源)和肝肾亏虚证。证不同则治则相异,治疗分别有以清热利湿、祛风通络、益气养阴;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健脾化痰、渗湿通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基于复杂聚熵类分析,得出9个新处方,新方通过系统计算得出,仍需实践于临床以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钇杰 刘璐佳 +2 位作者 郭婷婷 胡帅航 王有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220-2225,共6页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挖掘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并对高频药物、用药模式及治疗思路进行探讨。方法:搜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2000—2021...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挖掘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并对高频药物、用药模式及治疗思路进行探讨。方法:搜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2000—2021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相关文献,经过筛选后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与无监督熵聚类等算法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用药模式、规则分析及新处方等结果进行输出,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纳入处方200首,共涉及206味中药,高频药物包括甘草、白鲜皮、薏苡仁、茯苓、生地黄、金银花、蝉蜕、地肤子、防风、牡丹皮等,药性以寒性(52.76%)居多,药味以甘(38.89%)、苦(33.37%)、辛(21.96%)味为主,归经以胃经(1138次)、脾经(1088次)、肝经(1061次)居多,并且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新处方6个。结论:小儿湿疹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清热解毒药、解表药为主,治疗以疏风清热,燥湿健脾,养血活血为主要大法,分析结果与本病诊疗指南较为吻合,可为小儿湿疹的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湿疹 用药规律 中医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 疏风清热 燥湿健脾 养血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疡医大全》治疗皮肤溃疡外用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费晓雅 蒯仂 +6 位作者 李秀丽 叶晖 蒋建明 迮侃 李欣 李福伦 李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疡医大全》中治疗皮肤溃疡的外用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疡医大全》中所载的治疗皮肤溃疡的外用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疡医大全》中治疗皮肤溃疡的外用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疡医大全》中所载的治疗皮肤溃疡的外用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共62条,其中共涉及91味中药,分析得出用药以轻粉、蜂蜡、没药为主,药性多为辛、苦、寒,归肝、心、脾经。支持度≥4的中药药对组合为17对;无监督熵聚类分析得到4组治疗皮肤溃疡的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揭示《疡医大全》治疗皮肤溃疡处方用药规律,治则上多从祛腐生肌,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等入手,以乳香、没药、轻粉、血竭、铅丹、虫白蜡、蜂蜡、冰片为基本方,为后续研究皮肤溃疡外用药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疡医大全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斌从虚瘀湿论治慢性皮肤溃疡方药挖掘 被引量:2
5
作者 蒯仂 费晓雅 +6 位作者 李秀丽 茹意 罗楹 迮侃 李欣 李福伦 李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总结李斌教授治疗皮肤溃疡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5月9日—2019年5月9日李斌教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初诊医案100例,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对纳入研究的治疗用药进行分析慢性皮肤溃疡药物使用频次,... 目的总结李斌教授治疗皮肤溃疡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5月9日—2019年5月9日李斌教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初诊医案100例,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对纳入研究的治疗用药进行分析慢性皮肤溃疡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和潜在新方。结果 100张处方共188味中药,以黄芪、当归、赤芍、红花、牛膝、茯苓、黄柏为主,生成潜在新方9张。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李斌教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处方用药规律,为总结名中医经验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溃疡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 李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国药典》治疗心悸药物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宁阳 王群 +2 位作者 刘悦 张哲 杨关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45-1056,共12页
通过挖掘《中国药典》中用于治疗心悸中成药的组方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中成药中心悸的应用规律及其可能存在的关键作用机制,为临床选方用药科研试验提供参照。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收集用于治疗心悸的中成药的方剂名... 通过挖掘《中国药典》中用于治疗心悸中成药的组方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中成药中心悸的应用规律及其可能存在的关键作用机制,为临床选方用药科研试验提供参照。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收集用于治疗心悸的中成药的方剂名称、中药成分、中药用量、功能与主治,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进行药频统计、关联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并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用于治疗心悸的高频药物进行靶点预测、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共收集到79个中成药处方及176味中药,其中出现最高频药物为丹参31次、人参23次、麦冬18次,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3条,并挖掘出新方组合9个。并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出最高频药物丹参有效成分65个,心悸疾病靶点79个,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有关,并可能通过CHRM1/2/3、ACH、ADRA1A、ADRA1B、PTGS1/2等靶点基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了《中国药典》中用于治疗心悸中成药的组方规律及作用机制,发现可能的关键靶点药物,为后续的临床选方用药科研试验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网络药理学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息肉证候与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远程 黄超原 +5 位作者 沈丹婷 田燕华 邹雨杉 文艺 李培武 刘凤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209-2214,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CRP)的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各大中文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有关CRP的中医临床研究。收集文献的病例辨证分型、处方用药,以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分析CRP证候证...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CRP)的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各大中文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有关CRP的中医临床研究。收集文献的病例辨证分型、处方用药,以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分析CRP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CRP的组方规律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2篇,其中证候类研究42篇,用药类研究70篇。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湿阻肠道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为CRP主要证候类型。CRP病位在脾、大肠、肾、肝、胃,常见病性类证素依次为湿、气虚、热、气滞、瘀血、阳虚。CRP所涉及的94首中药处方经规范后共包含中药156味,基于支持度为10%、15%、20%和置信度为60%的筛选标准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别得到药物间关联规则450、63、27条,主要用药组合21、9、6个。结论:CRP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脾气(阳)虚、肾阳虚,标实主要是大肠湿热、血瘀,病位在脾胃与大肠,与肾、肝密切相关,湿、气虚、热、气滞、瘀血、阳虚是其关键病理因素,以健脾渗湿为基本大法,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为基础方,辅以温补、清热、理气、活血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文献研究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证候 证素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