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珺 沈毅 潘立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736-1737,共2页
PRO即patient reportoutcome直译为"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是一种直接来自于患者对于其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的反映,其中没有医生或其他任何人对于病人反应的解释。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非常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而PR... PRO即patient reportoutcome直译为"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是一种直接来自于患者对于其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的反映,其中没有医生或其他任何人对于病人反应的解释。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非常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而PRO以患者为中心,主张判断一种疗法是否有效,而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指标或影像学改变,与传统中医有着极大的思想相关性。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借用PRO量表的理念,可以为建立适合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拓展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循证证据体系构建探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1034,共4页
中医的临床疗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学科、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连续认知过程,因其基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动态化诊疗模式,中医的临床疗效评价较之现代医学显然更为复杂。那么... 中医的临床疗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学科、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连续认知过程,因其基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动态化诊疗模式,中医的临床疗效评价较之现代医学显然更为复杂。那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当如何开展,是否可以借鉴那些在现代医学疗效评价中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时如何确保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和临床诊疗特点,拟从循证证据视角探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复杂性,聚焦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循证评价的方法应由循证实践的现状来决定,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循证证据体系的构建应该在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证据评价原则指导下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循证评价 循证实践 证据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频数统计构建心肌梗死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 被引量:7
3
作者 高武霖 戴国华 +2 位作者 史晓静 赵芳 盛原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调查中医院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频数统计构建心肌梗死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方法:采用病案调查及随访研究。纳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淄博市中医院、日照市中医院、... 目的:调查中医院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频数统计构建心肌梗死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方法:采用病案调查及随访研究。纳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淄博市中医院、日照市中医院、青岛市中医院、济南市中医院、济宁市中医院6家中医院,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入院,出院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制作中医医院心肌梗死患者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一般资料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数据输入Excel2003及SPSS17.0软件包。运用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各终点指标的权重,统计各指标发生频数,利用乘数合成归一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结合临床意义,建立心肌梗死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结果:(1)住院期间:综合权重大小依次为梗死后心绞痛(0.2175)、血运重建(0.1624)、心源性死亡(0.1360)等。(2)随访期间:随访6个月内综合权重大小依次为再住院次数(0.3887)、梗死后心绞痛(0.149)、心源性死亡(0.1434)等。随访1年内综合权重大小依次为再住院次数(0.5229)、心源性死亡(0.1271)、梗死后心绞痛(0.1212)等。随访1年以上综合权重大小依次为再住院次数(0.4374)、再梗死(0.1702)、心源性死亡(0.17)等。结论:(1)住院期间:主要评价指标为心源性死亡、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次要评价指标为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血运重建。(2)随访期间:随访6个月内主要评价指标为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次要评价指标为再梗死、脑卒中、血运重建等。随访1年内主要评价指标为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心力衰竭,次要评价指标为脑卒中、血运重建、梗死后心绞痛等。随访1年以上主要评价指标为再梗死、心源性死亡、严重心律失常,次要评价指标为脑卒中、梗死后心绞痛、血运重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心肌梗死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终点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频数统计构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武霖 戴国华 +3 位作者 徐福学 袁琛皓 王宁 毕冬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89-1892,共4页
目的:收集中医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频数统计构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期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通... 目的:收集中医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频数统计构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期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通过查阅病案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一般资料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电话结合门诊随访患者出院至2015年12月31日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分别计算住院、随访期间各终点指标的权重,统计各指标频数,利用乘数合成归一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结合临床意义,构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结果:(1)住院期间:综合权重大小依次为血运重建(0.299)、非致命性心梗(0.286)、非致命性脑卒中(0.277)等。(2)随访期间:综合权重大小依次为心绞痛再入院(0.795)、血运重建(0.049)、心血管再入院(0.033)等。结论:(1)住院期间:主要评价指标为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梗、非致命性脑卒中,次要评价指标为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血运重建。(2)随访期间:主要评价指标为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梗,次要评价指标为心绞痛再入院、血运重建、急性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终点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研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思路 被引量:5
5
作者 姚久秀 戴国华 +3 位作者 管慧 赵雪 蔡贞浩 张嘉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0,共3页
临床疗效是中医立足之基,科学、客观的评价中医临床疗效是影响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疗效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效力进行判断、比较、分析,最终得出有效或无效结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运用比较,如疗... 临床疗效是中医立足之基,科学、客观的评价中医临床疗效是影响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疗效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效力进行判断、比较、分析,最终得出有效或无效结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运用比较,如疗效评价方案、疗效评价指标、统计方法的选择都要通过比较实现最优化。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各研究领域中应用广泛,但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应用的思路方法研究较少。论述比较研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比较研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临床疗效判定阈值研究的构想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智慧 裴宇鹏 +3 位作者 关红阳 张会永 肖蕾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2-1344,共3页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在临床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在中医药领域研制了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大量研究成果得以公开发表,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方...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在临床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在中医药领域研制了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大量研究成果得以公开发表,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学借鉴,但因上述量表在反映其有临床意义的分值变化上研究仍然较少,使得现有量表多束之高阁,少应用于临床,制约了其作为临床疗效评价工具的应用性,因而研究设想以最小重要差异值作为切入点,提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临床疗效判定阈值研究的构想,希望借此推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量表 疗效判定阈值 最小重要差异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周期设计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文慧 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09-2512,共4页
目的:在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中,对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的导入期与洗脱期的设置做进一步说明。方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参考2010版CONSORT指南、2015最新版CENT指南以及收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单病例随机对... 目的:在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中,对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的导入期与洗脱期的设置做进一步说明。方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参考2010版CONSORT指南、2015最新版CENT指南以及收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有必要设置合理的导入期与洗脱期,在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中应根据具体的干预措施、目标疾病的特点以及患者意愿设置个性化的导入期与洗脱期。结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符合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特点,是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补充。由于中医药临床干预具有复杂性,中药复方在体内的代谢机制尚不清楚,在此形势下规范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从而获得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的试验证据就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导入期 洗脱期 个体化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邹玺 刘宝瑞 钱晓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0-272,共3页
医学的发展要求研究并完善肿瘤的中医药疗效标准,国内近期趋向达成共识,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TTP(Time To Progress)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生活质量作为第二评判标准,中位生存期、一年生存期作为次要标准。
关键词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肿瘤 循证医学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临床研究中相关因素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明 段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23-1124,共2页
中医临床研究涉及范围广泛、特色优势明显,但同时又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文章主要浅析了中医临床研究中比较重要的四个要素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作用,以及面临存在的一些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医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医药的研... 中医临床研究涉及范围广泛、特色优势明显,但同时又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文章主要浅析了中医临床研究中比较重要的四个要素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作用,以及面临存在的一些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医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将会得到全世界的公认,以促进人类医学的进步和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循证医学 中医临床术语 G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胃癌前病变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惠建萍 沈舒文 刘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45-1847,共3页
介绍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s)的概念、目的、内容及其在临床结局评价中的科学意义,并探讨PROs在胃癌前病变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现状、方法及存在问题,认为PROs评价将是对胃癌前病变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在胃癌前病变的进一... 介绍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s)的概念、目的、内容及其在临床结局评价中的科学意义,并探讨PROs在胃癌前病变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现状、方法及存在问题,认为PROs评价将是对胃癌前病变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在胃癌前病变的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 胃癌前病变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证辨证相关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原文静 赵进喜 孟庆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方证辨证即有是证用是方。本研究围绕方证辨证的基本思想,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方证辨证在基础层面可以为研究方的适用指征和作用机制、病证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证的本质提供思路,在应用层面可以为传承中医医家经验、探索符合中医药领域特点... 方证辨证即有是证用是方。本研究围绕方证辨证的基本思想,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方证辨证在基础层面可以为研究方的适用指征和作用机制、病证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证的本质提供思路,在应用层面可以为传承中医医家经验、探索符合中医药领域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以及中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模式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作用机制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