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董梦久 涂晋文 周晓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索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术后2 4、4 8、72h分别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蛋白... 目的 :探索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术后2 4、4 8、72h分别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蛋白表达。结果 :MCAO R 2 4、4 8、72h后 ,所有动物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 ,且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复方白花前胡液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抑制大鼠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复方白花前胡液能有效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蛋白的表达 ,减轻或消除缺血级联反应中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复方白花前胡液是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白花前胡液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大鼠 凋亡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缺血对脑表面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廖维靖 杨万同 +3 位作者 黄一茜 刘淑红 马子敏 范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7期415-417,共3页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缺血性损伤对脑表面血管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 41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3)、假手术组 (n =3)、缺血损伤再灌注组 (n=35)。采用线栓模型造成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 2h ,缺血损伤再灌注组的再灌注...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缺血性损伤对脑表面血管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 41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3)、假手术组 (n =3)、缺血损伤再灌注组 (n=35)。采用线栓模型造成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 2h ,缺血损伤再灌注组的再灌注时间点为 1d、2d、3d、7d和 1 4d。测定局部脑血流量 ,观察大脑表面的血管形态 ,测定右大脑半球单位面积的血管数目和总长度。结果随再灌注时间延长 ,右侧半球的血管数目、长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气分析 脑血流量 大脑中动脉缺血 脑表面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络清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荆海英 徐立 +1 位作者 方泰惠 袁冬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脑络清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大鼠模型,以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指标观察脑络清对MCAO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脑络清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脑梗死... 目的观察脑络清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大鼠模型,以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指标观察脑络清对MCAO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脑络清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脑梗死率、脑含水量,保护神经元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络清对MCAO大鼠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清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小鼠行为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茜 骆建宇 +1 位作者 邝枣园 许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441-3449,共9页
背景中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征。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丹皮酚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研究证实在缺糖缺氧条件下,丹皮酚对... 背景中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征。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丹皮酚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研究证实在缺糖缺氧条件下,丹皮酚对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小鼠的干预效果,探究丹皮酚溶液灌胃在治疗中风行为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缺血性中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将2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n=10)、模型组(MCAO组,n=10),采用线栓法制成小鼠MCAO模型,造模24 h后,通过Longa评分评价各组小鼠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监测各组小鼠在MCAO术后大脑血流改变状况;对MCAO术后的小鼠进行TTC染色,在病理上观察小鼠大脑的损伤情况。探究丹皮酚对MCAO小鼠的行为功能保护作用:将5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假手术组(n=10)、模型+玉米油组(n=20)、模型+丹皮酚组(n=20)。造模后24 h,验证模型稳定后,模型+丹皮酚组用丹皮酚玉米油溶液灌胃,给药浓度为100 mg·kg^(-1)·d^(-1),其余组灌服等量玉米油。在造模28 d后,统计三组小鼠的存活情况,绘制生存曲线;使用Longa评分判断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尼氏染色法检测小鼠大脑梗死面积;行为学测试小鼠在造模前及造模后7、14、21、28 d 5个时间点的运动感觉功能改变。探究丹皮酚对MCAO小鼠行为功能改善的机制:随机将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n=6)、模型+玉米油组(n=12)、模型+丹皮酚组(n=12)。造模后24 h,验证模型稳定后,药物组用丹皮酚玉米油溶液灌胃,给药浓度为100 mg·kg^(-1)·d^(-1),其余组灌服等量玉米油。造模后2 d,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小鼠大脑纹状体白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情况,探究急性期内丹皮酚是否能降低大脑炎性反应;造模后14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大脑半暗带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模型+玉米油组小鼠干预28 d的生存率为66.47%,丹皮酚组小鼠生存率为81.4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三组小鼠干预28 d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0.05)。造模28 d后,模型+丹皮酚组Longa评分低于模型+玉米油组(P<0.05)。三组小鼠造模后14 d脑组织中IBA1、GFA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玉米油组、模型+丹皮酚组小鼠造模后14 d脑组织中IBA1、GFAP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丹皮酚组小鼠造模后14 d脑组织中IBA1、GFAP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玉米油组(P<0.05)。模型+玉米油组小鼠造模后2 d纹状体IL^(-1)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丹皮酚组小鼠造模后2 d纹状体IL^(-1)β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玉米油组(P<0.05)。结论丹皮酚可控制MCAO模型中小鼠在急性阶段的发症反应,减少了小鼠急性脑梗死面积,延长了小鼠生存期、改善了其运动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大脑中动脉缺血 丹皮酚 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白介素1Β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谢利林 许锦平 姚拥华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PAIS)分类方法、影像检查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PAIS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新按COIST病因进行分类。结果共纳入27例PAIS患...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PAIS)分类方法、影像检查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PAIS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新按COIST病因进行分类。结果共纳入27例PAIS患儿,男11例,女16例,年龄从5月龄到13岁。炎症性(I)病因有11例(40.7%),血管结构异常(S)病因有4例(14.8%),其他可确定的病因(创伤性脑梗死)(O)有6例(22.2%),病因不明6例(22.2%),易栓症(T)及心脏疾病(C)未收治。最常出现的症状是肌无力,头晕、头痛及意识水平下降。根据影像学表现大脑中动脉受累最常见,共12例(44.4%)。27例患儿中15例(55.5%)接受抗凝治疗,14例(51.8%)接受免疫治疗,2例(7.4%)行溶栓治疗。结论COIST分型病因导向明确,在病因分析和治疗指导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需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脑卒 病因分类 神经影像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督脉经穴对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潘江 陈武善 +1 位作者 陈成 章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1-543,I0003,I0004,共5页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水平。结果:1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的脑梗死体积、梗死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2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能促进大鼠脑组织中NGF的表达(P<0.01);且后两经穴组高于模型组(P<0.01);而督脉经穴组亦明显高于大肠经穴组(P<0.01)。结论:电针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梗死率,具有抗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的作用;而电针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NGF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促进NGF在脑梗死区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督脉经穴 大脑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 神经生长因子(N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洋 孙建宁 +3 位作者 董世芬 刘明 张易 张硕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3-47,I0004,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7 d 2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动物神经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动物的缺血侧脑组织突触素-I(synapsin-I)、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模型动物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缺血后2 d,synapsin-I在CA1区、CA3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区神经元产生显著积聚(P<0.01);缺血后7 d,synapsin-I在CA1区、皮层表达仍显著降低(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CA3、皮层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pMCAO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发生后,神经突触有关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变,并随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情况不同,这可能与神经元突触重塑有关。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缺血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局灶性动脉阻断脑缺血模型 突触素-Ⅰ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α-突触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50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娟玉 陈娜 +3 位作者 王蕾 张东 赵成松 邓亚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386,共3页
背景近年来儿童卒中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其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比例居多,儿童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与成人不同,早期识别、及时对因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率。目的分析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 背景近年来儿童卒中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其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比例居多,儿童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与成人不同,早期识别、及时对因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率。目的分析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就诊的动脉缺血性卒中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结果50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9例,女21例。发病年龄9个月至17岁,平均年龄(8.8±3.9)岁,7~10岁21例(42%)。病因包括烟雾病39例(78%),感染5例(10%),头部外伤3例(6%),血管炎、心脏病和未找到明确病因各1例(2%)。卒中发作时47例(94%)表现为肢体瘫痪,感觉减退或麻木、语言障碍各9例(18%),其他表现包括中枢性面瘫、意识障碍、癫癎等。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梗死灶位于多发脑叶19例(38%)、基底节区15例(30%)、单发脑叶10例(20%),脑干1例(2%),多发病灶(基底节、脑叶、小脑及脑干)5例(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前循环受累34例,其中23例(67.6%)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学龄期是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发病高峰,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烟雾病和感染是主要病因,前循环受累较后循环多见,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梗死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卒 病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A_(2A)受体在小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洪 段炜 +1 位作者 桂莉 郑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阻断腺苷A2A受体对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A2ARKO)小鼠24只及同窝野生型(A2ARWT)小鼠24只分为A2ARKO组和A2ARWT组,每组下设脑缺血2h(各6只)、脑缺血后再灌注22h(各6只)和脑缺血后再灌... 目的探讨阻断腺苷A2A受体对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A2ARKO)小鼠24只及同窝野生型(A2ARWT)小鼠24只分为A2ARKO组和A2ARWT组,每组下设脑缺血2h(各6只)、脑缺血后再灌注22h(各6只)和脑缺血后再灌注46h(各12只)3个时相点,另外9只A2ARWT小鼠设为假手术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脑组织切片甲酚紫染色结合图象分析技术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AQP4)。结果在脑缺血2h、脑缺血后再灌注22h和脑缺血后再灌注46h,测定A2ARKO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A2ARWT组的梗死体积;与A2ARWT组比较,A2ARKO组脑内CB表达较多,AQP4表达较少,脑含水量较低。结论阻断腺苷A2A受体对脑缺血急性期和再灌注期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并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可能与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和AQP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A2A受体 基因敲除 大脑动脉局灶缺血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转归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园园 王怀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和出血性卒中(H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10年11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142例AIS和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AIS 92例(64.8%),男60例、女32例,发病年龄(4.6±3.6)...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和出血性卒中(H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10年11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142例AIS和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AIS 92例(64.8%),男60例、女32例,发病年龄(4.6±3.6)岁(1个月~16岁);HS 50例(35.2%),男34例、女16例,发病年龄(2.6±3.7)岁(1个月-13岁);两组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IS最常表现为局灶神经功能受损,其中肢体瘫痪73例(79.3%)、中枢性面瘫30例(32.6%)、语言障碍19例(20.7%);HS最常表现为弥散神经功能受损,其中意识障碍29例(58.0%)、恶心/呕吐22例(44.0%)、头痛14例(28.0%)。AIS常见危险因素为脑动脉病49例(53.3%)、感染47例(51.1%)、头部轻微外伤史16例(17.4%);HS常见危险因素为维生素K缺乏22例(44.0%)、脑血管畸形8例(16.0%)、血液系统疾病6例(12.0%)。AIS患儿死亡5例(6.4%),致残48例(61.5%),复发9例(11.5%);HS患儿死亡15例(34.1%),致残19例(43.2%);HS病死率高于A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脑卒中HS所占比例并不低,且预后较AIS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脑卒 出血性卒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凯丽 邹丽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88-393,共6页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脑卒 儿童 神经影像学 复发危险性 致死原因 临床医生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竞 何文龙 +3 位作者 高重阳 余瑞云 薛鹏 牛永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研究虫草素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指标和脑组织Caspase-3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给药组大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虫草素5、10、20 mg/kg,连续10 d;然后,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 目的研究虫草素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指标和脑组织Caspase-3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给药组大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虫草素5、10、20 mg/kg,连续10 d;然后,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造模24 h后,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称重法检测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Tunnel染色检测脑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l-2、Bax、Caspase-3和p5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SOD,MDA,GSH水平。结果给药组与MCAO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脑含水量显著减少,细胞损伤减轻,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Bax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cl-2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MDA含量显著下降,SOD和GSH含量显著上升,Caspase-3和p5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且这些效果随着虫草素给药量的增加更加显著。结论虫草素能够缓解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和降低脑缺血引起的脑含水量升高,并能抑制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从而减缓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大脑动脉局灶性脑缺血 氧化应激 CASPASE-3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季 任晓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5-560,共6页
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是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近年来多项国际合作研究的开展使儿童AIS的诊疗有了重要进展。文章对儿童AIS的诊疗新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脑动脉病的分类和诊治进展、AIS相关基因及再灌注治疗三个方面。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脑卒 动脉 基因 再灌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大脑后动脉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影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鸿眉 黄海波 +2 位作者 陈丹 赖文玉 谢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476,共2页
新生儿脑卒中是围产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供血障碍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损害,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新生儿脑卒中原因以缺血性为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近年来对新生儿常见的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关注... 新生儿脑卒中是围产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供血障碍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损害,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新生儿脑卒中原因以缺血性为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近年来对新生儿常见的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关注较多,而关于大脑后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较少.现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可逆性大脑后动脉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脑卒 大脑后动脉 新生儿 影像分析 临床 影像学特点 出血性脑卒 供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通过促进突触再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15
作者 林如辉 夏金言 +1 位作者 马小涵 李钻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7-2326,共10页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12只/组。采用Longa法制备局灶性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电针干预大鼠百会、神庭穴7d。观察大鼠神经功...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12只/组。采用Longa法制备局灶性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电针干预大鼠百会、神庭穴7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变化、学习记忆功能、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并计数突触密度、血清血清γ-氨基丁酸(GABA)、海马组织中GABAARα1、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突触素1(SYN1)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SYN1和PSD-95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5±0.45 vs1.50±0.67,P<0.05);脑梗死体积降低(11.25±6.22 vs 3.51±2.21,P<0.05);逃避潜伏期降低下降(62.65±5.12 vs 51.83±6.19,P<0.05)及穿越平台次数增加(1.17±0.75 vs 3.17±0.75,P<0.05);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增加;突触间隙宽度相对变小,突触小体相对增加(2.00±0.11 vs 4.00±0.25,P<0.05);血清中GABA含量上升(3.90±0.75vs 5.54±0.35,P<0.05)海马组织中GABAARα1、SYN1和PSD-95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CaMKⅡ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突触再生,上调GABAARα1、SYN1和PSD-95表达,下调CaMK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学习记忆功能 突触再生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及诊断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瑛雪 邹丽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4-1087,共4页
脑卒中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而在脑卒中存活患儿中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对个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儿童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与成人明显不同,主要包括先心病、血液系统及血管方面疾病、感染、镰状细胞病、烟雾病等。目前... 脑卒中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而在脑卒中存活患儿中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对个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儿童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与成人明显不同,主要包括先心病、血液系统及血管方面疾病、感染、镰状细胞病、烟雾病等。目前对于儿童脑卒中的最佳急性治疗的研究亟待进行。因此,明确脑卒中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二级预防十分重要。文章主要针对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高危因素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脑卒 高危因素 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电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和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樊永梅 王如蜜 +3 位作者 张长杰 彭文娜 尹婧 胡治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高频电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和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模型。采用Zea-Longa评分法评定神经功... 目的:观察高频电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和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模型。采用Zea-Longa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符合条件的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高频电疗组。1,3,7 d后取标本,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印迹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镜示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完整,各细胞器结构、形态正常。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肿胀、坏死,细胞器碎裂,神经细胞损伤严重。高频电疗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均较模型组减轻。同时间点(3,7 d)高频电疗组caspase-3升高程度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高频电疗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抑制caspase-3及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高频电疗 超短波 CASPASE-3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含天然麝香或人工麝香)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董世芬 楼黎明 +1 位作者 张硕峰 孙建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研究比较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T)与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两种动物模型,观察两种安宫牛黄丸(84-333 mg·kg-1)对大鼠的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以及对缺... 目的:研究比较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T)与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两种动物模型,观察两种安宫牛黄丸(84-333 mg·kg-1)对大鼠的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以及对缺血侧脑组织酸中毒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167,333 mg·kg-1剂量组可显著改善MCAT大鼠的神经症状;安宫牛黄丸(含天然麝香)84,167 mg·kg-1剂量组可分别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范围27%和37%,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84-333 mg·kg-1显著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灶面积21%-32%,两种安宫牛黄丸对应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LDH(10%-12%)和MDA(28%-38%)含量,并显著升高SOD活力(15%-36%)和GSH含量(14%-36%)。结论: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均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而对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且二者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人工麝香 天然麝香 大脑动脉栓塞模型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Bcl-2、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晓群 段东晓 +2 位作者 邢莹 常成 茹立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6-549,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 (8%O2 ,3h)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 2、Bax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低氧预适应后 12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进...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 (8%O2 ,3h)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 2、Bax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低氧预适应后 12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 (TTC)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TUNEL) ,通过North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 2、BaxmRNA的表达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cl 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低氧预适应组的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Bax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 ;Bcl 2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低氧预适应可减少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梗死体积 ,增强Bcl 2及减少Bax的表达 ,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BCL-2 蛋白表达 大鼠 大脑中动脉缺血 脑梗死体积 再灌注 RNA 间脑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任弋 刘鄂湖 +3 位作者 兰丽 宋洋洋 徐阳美 季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研究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醋注射液组(3 mg/kg)、杏芎氯化钠注射液高(14 mg/kg)、低(7 mg/kg)剂量组,除伪手术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 研究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醋注射液组(3 mg/kg)、杏芎氯化钠注射液高(14 mg/kg)、低(7 mg/kg)剂量组,除伪手术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尾静脉给药3d,检测大鼠脑神经功能学损伤程度、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脑组织生化学指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在7和14 mg/kg的剂量下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脑含水量、减小脑梗死面积;此外14 mg/kg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剂量组能显著改善脑病理组织学改变,降低脑组织中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微量还原型谷肤甘肤(GSH)含量、谷肤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抵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可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川芎嗪 缺血再灌注 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