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初中共党组织在太行山区的“战略展开”
1
作者 赵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128,共1页
抗战初期,中共武装于华北敌后实施战略展开是中共在本区得到迅猛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中,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区的战略展开尤其被视为典型。与全面实行游击战方略时军事上的分兵出击、开辟阵地相并行,太行山区之中共党组织也在抗战初分头... 抗战初期,中共武装于华北敌后实施战略展开是中共在本区得到迅猛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中,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区的战略展开尤其被视为典型。与全面实行游击战方略时军事上的分兵出击、开辟阵地相并行,太行山区之中共党组织也在抗战初分头行动、建党建政。但与八路军不同,党组织的“战略展开”并非上令下行的一致化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组织 太行山区 抗战初期 游击战 八路军 党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江苏中共党组织斗争史上的几个问题——从《中共江苏党史大事记》谈起
2
作者 蒋顺兴 《学海》 1991年第4期81-87,共7页
由中共江苏省党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档案馆编的《中共江力、党史大事记》(19I9-1949)(以下简弥《大事记》)出版后,我先后读过两遍,颇有一些想法,现表述如下: 一、它是一部颇有现实教育意义的书 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3月9日致... 由中共江苏省党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档案馆编的《中共江力、党史大事记》(19I9-1949)(以下简弥《大事记》)出版后,我先后读过两遍,颇有一些想法,现表述如下: 一、它是一部颇有现实教育意义的书 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3月9日致李铁映、何东昌同志的信中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档案馆 中共党组织 《大事记》 党史工作 斗争史 教育意义 中国近代史 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苏中共党组织早期历史上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年波 《学海》 1991年第3期69-73,55,共6页
由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努力,我省革命斗争史和江苏地区中共党史的研究不断深入,搜集了大量资料,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但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需进一步挖掘资料,探索研究。今就党组织早期历史上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们... 由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努力,我省革命斗争史和江苏地区中共党史的研究不断深入,搜集了大量资料,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但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需进一步挖掘资料,探索研究。今就党组织早期历史上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 中共“一大”前后徐州地区有没有建立党的组织?有的同志说,徐州进步青年在“1920年产生了自由结合的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小团体(也可以用习惯讲法,称共产主义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组织 早期历史 江苏地区 中共“一大” 共产主义小组 徐州地区 史学工作者 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广东党组织机关报《广东群报》
4
作者 许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广东群报》创办于1920年10月,创办之初的目的“就是主张改造社会”。1920年底,私陈独秀南下广东。在陈独秀的指导和影响下,该报的创办者谭平山、谭植棠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广东群报》也随之改为中共广。东... 《广东群报》创办于1920年10月,创办之初的目的“就是主张改造社会”。1920年底,私陈独秀南下广东。在陈独秀的指导和影响下,该报的创办者谭平山、谭植棠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广东群报》也随之改为中共广。东党组织机关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植棠 《广东群报》 谭平山 陈独秀 中共广东党组织 马克思主义思想 改造社会 机关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沈成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0-108,共9页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扎根基层社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广泛联合各阶层共同抗日救国。其统战对象广泛,方向明确,成效显著。本文主要讨论其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策略,大致有以下观点:坚持抗战方向,并做到以我为主,是其成功的前提;扎根基...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扎根基层社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广泛联合各阶层共同抗日救国。其统战对象广泛,方向明确,成效显著。本文主要讨论其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策略,大致有以下观点:坚持抗战方向,并做到以我为主,是其成功的前提;扎根基层,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态度是其成功的基础;坚持民主原则,积极完善自身组织系统是其成功的关键;有效协助当局完成各项抗战任务,并因此取得各方各面的认可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善于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而又不卷入国民党派系纷争是其成功的灵活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共广东党组织 基层统一战线 策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共北京党组织成员的历史命运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3
6
作者 程美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199,共8页
早期中共北京党组织的成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立者,他们无论是理论水平、革命意志还是实际工作能力总体上都非常优秀,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舞台上却少有他们的身影,其原因如下:第一,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组织重要... 早期中共北京党组织的成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立者,他们无论是理论水平、革命意志还是实际工作能力总体上都非常优秀,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舞台上却少有他们的身影,其原因如下:第一,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组织重要成员在大革命前后过早地牺牲或者病逝。第二,他们对于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高度重视、格外重视,有的时候超过了对于特定环境下组织路线的重视,当实际工作中出现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认识上与执行上的差距时,他们所长期浸染的政治文化会造成其中部分人物的政治实践产生偏向于思想路线的特点。第三,北京地区党组织中受到重用的多数是国内大学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而在1927年之后,革命干部的主体变为工农干部和莫斯科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原来的这些国内高校知识分子都退居次要位置,占党内干部的比例越来越低。第四,1927至1934年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以湘鄂赣闽粤皖川等南方红色根据地为中心,在这些地域成长了一大批领导干部,而此时,北方的苏维埃革命之火远远没有形成燎原之势,该地域干部的成长发展自然受到了一定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从早期北京地委和北方区委长期互相交叉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中原、西北、东北等早期党组织成员的历史命运是早期北京党组织成员历史命运的延续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北京党组织 李大钊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人民革命的胜利旗帜——中共广东党组织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振位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3-9,54,共8页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一个新生事物——中共广东党组织在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广州诞生了.它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组织之一.这个崭新的政治组织一经出世,就以战斗的姿态活跃在广东以至南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堡垒...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一个新生事物——中共广东党组织在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广州诞生了.它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组织之一.这个崭新的政治组织一经出世,就以战斗的姿态活跃在广东以至南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堡垒,成为广东人民革命的胜利旗帜.今天,我们重温它创立的历史及其光辉业绩,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历史的选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组织的产生,都是同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相联系的.中共广东党组织的诞生也是如此.如果把它放在全国的范围加以考察,它同各地早期的共产党组织一样,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但是,它之所以较早地诞生在广东这块土壤上,却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广东党组织 广东人民 广东团组织 无政府主义者 陈独秀 广州 共产党组织 谭平山 马克思主义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初期中共组织在香港的恢复与发展 被引量:9
8
作者 莫世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5,共8页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国抗日战争的风云蔓延香港。奉命从内地到香港重新点燃火种的中共党人,串联起一度失去上级领导却仍坚持秘密工作的香港党员,重建中共在香港的各级地下党组织;同时动员香港各界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香港学生赈...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国抗日战争的风云蔓延香港。奉命从内地到香港重新点燃火种的中共党人,串联起一度失去上级领导却仍坚持秘密工作的香港党员,重建中共在香港的各级地下党组织;同时动员香港各界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香港学生赈济会等爱国团体中发展党员,扩大中共外围群众组织。这一切为中共在日军占领香港之后迅速开展港九游击战争,奠定了足资依托的组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初期 中共香港地方党组织 抗日救亡运动 恢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富有特色的地方党史论著——评黄振位著《中共广东党史概论》
9
作者 郑应洽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6-,98,共2页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黄振位研究员撰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广东党史概论》,是一部富有地方特色的党史论著,读了该著以后,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史料丰富翔实、钩沉补阙。该书引用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作为叙述...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黄振位研究员撰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广东党史概论》,是一部富有地方特色的党史论著,读了该著以后,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史料丰富翔实、钩沉补阙。该书引用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作为叙述问题的基础,既有中共中央和广东党组织的有关历史文献作为全书的躯干,又有当年的报刊资料作参考。该书引用的报刊数得出来的就有《广东群报》、广州《民国日报》、上海《民国日报》、《申报》、《国民周刊》、《人民周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史 中共广东党组织 富有特色 广东省委 《民国日报》 敌后抗战 历史地位 地方特色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党史研究的硕果─—评《中共广东党史概论》
10
作者 詹天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33-134,138,共3页
地方党史研究的硕果─—评《中共广东党史概论》詹天育黄振位研究员的新著《中共广东党史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已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8月出版发行了。这是广东党史界一个引人注目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党史... 地方党史研究的硕果─—评《中共广东党史概论》詹天育黄振位研究员的新著《中共广东党史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已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8月出版发行了。这是广东党史界一个引人注目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党史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发表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史 《概论》 广东区委 中共广东党组织 国民革命 华南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 广东省委 解放战争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北抗联与远东军的合作及其结局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树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5-111,159,共8页
东北抗日联军于1940年同苏联远东军建立了地区性军事联盟。1949年后,由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变化,远东军一改对抗联的冷淡态度,期望与抗联合作。在困境中的抗联希望得到远东军的支援,以摆脱困境。但远东军提出合作的条... 东北抗日联军于1940年同苏联远东军建立了地区性军事联盟。1949年后,由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变化,远东军一改对抗联的冷淡态度,期望与抗联合作。在困境中的抗联希望得到远东军的支援,以摆脱困境。但远东军提出合作的条件是把抗联和东北党组织归其指挥,遭到抗联领导人的拒绝。抗联与远东军的关系最终确立为远东军对抗联的指导与援助的关系。1941年春,抗联滞留远东进行野营整训,虽然不是抗联领导人的本意,但抗联留守远东地区,在客观上得到了最佳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联 周保中 中共党组织 中共满洲省委 东北抗日联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领导干部 中共中央 远东地区 领导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代中期川西北及康北红色政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利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41,共9页
自1935年4月到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及康北一带滞留一年有余,先后建立了松理茂赤区、金川赤区、康北赤区,建立了川西北及康北中共地方党组织、格勒得沙革命党、波巴依得瓦革命党,同时建立了一个大区级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自1935年4月到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及康北一带滞留一年有余,先后建立了松理茂赤区、金川赤区、康北赤区,建立了川西北及康北中共地方党组织、格勒得沙革命党、波巴依得瓦革命党,同时建立了一个大区级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及5个省级政权,包括格勒得沙共和国和波巴依得瓦共和国。通过对川西北及康北红色政权组织的细致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及康北红色政权建设中事实上摒弃了列宁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格勒得沙共和国、波巴依得瓦共和国及茂县、绥靖回民苏维埃政权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最早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中期 川西北及康北地区 中共地方党组织 苏维埃政权 民族区域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毛岸英兄弟赴苏过程中的相关史实
13
作者 孔繁玲 史纪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91,共3页
1936年6月,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李杜受中共党组织委托,借秘密出国之机,护送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毛岸青离开处境危险的上海,经法国前往苏联。对于毛岸英、毛岸青如何被安排离沪赴苏,由谁来具体筹划此事,以往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 1936年6月,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李杜受中共党组织委托,借秘密出国之机,护送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毛岸青离开处境危险的上海,经法国前往苏联。对于毛岸英、毛岸青如何被安排离沪赴苏,由谁来具体筹划此事,以往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岸英 中共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 冯雪峰 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土地革命与苏维埃运动述略
14
作者 李鸿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1-57,共7页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长江南北各省发生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土地革命斗争与苏维埃运动。这一伟大斗争的历史已为人们所熟知。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过的土地革命与苏维埃运动,则较少有人论及。本文愿就近年的发现与研究...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长江南北各省发生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土地革命斗争与苏维埃运动。这一伟大斗争的历史已为人们所熟知。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过的土地革命与苏维埃运动,则较少有人论及。本文愿就近年的发现与研究略加叙述,以补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些共产党人就相继到东北几个大城市考察工人运动,建立进步青年团体,进行马克思主义与革命的宣传。1923年“二七”斗争失败后,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派出一些重要干部到东北各地建立共产党、青年团和工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苏维埃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土地革命时期 延边地区 斗争 中共中央 苏维埃政权 农民协会 中共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三制”原则在鄂豫边区的实施
15
作者 龚伏秋 刘光明 《江汉论坛》 1985年第8期64-67,共4页
(一)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建立的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同时,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三三制”原则,在根据地内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鄂豫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一)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建立的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同时,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三三制”原则,在根据地内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鄂豫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豫南的竹沟、鄂中的汤池和鄂东的七里坪为战略基地,奋起抗击日寇的侵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经过半年多的战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大会 三三制 中共党组织 鄂豫边区 民主人士 国民党 应山 县长 中国共产党 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右江地区党的建设经验初探
16
作者 韦宝昌 《学术论坛》 1981年第6期79-81,共3页
1926年,中共党组织在右江地区建立。她不但是广西较早的党组织之一,而且也是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中最早的党组织之一。右江地区是个穷乡僻壤,又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共党组织居然能在这里牢固扎根,建立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直至夺取民主革命... 1926年,中共党组织在右江地区建立。她不但是广西较早的党组织之一,而且也是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中最早的党组织之一。右江地区是个穷乡僻壤,又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共党组织居然能在这里牢固扎根,建立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直至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经验是很值得研究的。大革命时期中共右江地区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是与武装斗争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右江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期间;第二阶段,百色起义前的准备期间;第三阶段,右江根据地土地革命的高潮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经验 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 少数民族地区 民主革命 统一战线 中共党组织 大革命时期 邓小平同志 武装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振位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9-15,21,共8页
论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黄振位半个多世纪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毅然捐弃前嫌,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对敌。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 论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黄振位半个多世纪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毅然捐弃前嫌,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对敌。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抗日纵队 敌后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武装 华南敌后战场 中共广东党组织 日本侵略者 抗日游击队 广东人民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综述
18
作者 孙建 《广东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嘉应大学、梅县地委党史办、嘉应师专、梅县地委党校、汕头市委党史办、惠阳地委党史办、梅县市委党史办等单位于7月28日至31日在梅县市嘉应大学联合召开首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嘉应大学、梅县地委党史办、嘉应师专、梅县地委党校、汕头市委党史办、惠阳地委党史办、梅县市委党史办等单位于7月28日至31日在梅县市嘉应大学联合召开首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八十多篇,与会代表110人。代表们通过宣读论文、论文评讲、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阐述各自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革命根据地 学术研讨会 农村革命根据地 梅县 党史 琼崖 东江 嘉应大学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共广东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