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维特与一八九六年“中俄密约”
- 1
-
-
作者
郭蕴深
-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6期130-135,共6页
-
文摘
1896年6月3日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巴诺夫诱逼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莫斯科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著名的“中俄密约”(以下简称“密约”)。“密约”是沙俄侵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沙俄的侵华活动进入了新阶段。因此,弄清楚“密约”产生的条件和经过,对于研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沙俄对华政策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李鸿章
维特
清政府
中俄密约
俄国
财政大臣
西伯利亚铁路
沙俄
铁路线
和平征服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李鸿章与中国铁路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贾熟村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3-36,共4页
-
文摘
李鸿章与中国铁路贾熟村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洋务派的领袖,铁路则是洋务派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对铁路的兴办十分重视,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他也有一个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治二年六月初五日(1863年7月20日),上海英、美商行向江苏巡抚李鸿章递交禀帖...
-
关键词
李鸿章
卢汉铁路
张之洞
刘铭传
中国铁路
监察御史
刘锡鸿
中俄密约
光绪帝
盛宣怀
-
分类号
F5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试论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思想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刘虹
叶自成
-
机构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政治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
文摘
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重臣 ,在对日外交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他最早主张与日本建交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 ,李鸿章的“联日”思想一度动摇。 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之后 ,李鸿章开始对日本采取强硬的立场。中日甲午战争后 ,李鸿章无论在外交还是在军事上都遭到惨败 ,他转而求助于“联俄拒日”。
-
关键词
李鸿章
联日防俄
甲午战争
中俄密约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重评“中东路事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刘萍华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6-97,共2页
-
文摘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史学论著曾试图评议“中东路事件”的是非,但多是回避或淡化中东路性质这个前提。假如中东路象当年苏维埃俄国所强调的“纯系商业性质”(《中俄解决悬案大纲》《中苏关系决策》第144页),那么,《中俄密约》及其后日俄签订的《朴茨茅斯和约》,就算不得不平等条约了;苏维埃俄国继承中东路特权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张学良的“收回中东路”,也就失去基本依据而毫无道理了;
-
关键词
中东路事件
朴茨茅斯和约
苏维埃
张学良
中俄密约
不平等条约
中苏关系
俄国
史学
纯系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沙皇俄国对胶州湾的觊觎
- 5
-
-
作者
鲁海
时桂山
-
出处
《齐鲁学刊》
1978年第6期35-39,共5页
-
文摘
德国帝国主义于1897年强行侵占了我国山东省的胶州湾(即后来的青岛),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这是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开始。在德帝侵占胶澳前后,沙皇俄国也对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活动,并也妄图侵占我胶州湾,于是便加紧了与德帝的又勾结又争斗。最后,以德国强占胶澳、俄国强占旅顺、大连而告终。一清朝末年,中国社会还停滞于封建社会的时候,欧美许多国家已经由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在世界各地大肆虏掠,疯狂抢占殖民地。
-
关键词
胶州湾
沙皇俄国
清政府
德国人
帝国主义阶段
俄国海军
李鸿章
中俄密约
帝国主义国家
侵占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