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中氢同位素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旭东 许建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与分布、水-岩相互作用以及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水作为地热系统的载体,研究其同位素变化机制是分析此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和地热水来源的必要前提。...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与分布、水-岩相互作用以及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水作为地热系统的载体,研究其同位素变化机制是分析此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和地热水来源的必要前提。文中统计了中国大陆前人发表的167个温泉水与同一地区冷水的氢同位素(δD值)资料,并讨论了这些温泉水与区域活动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温泉水δD值均低于同一地区冷水,且91.11%的温泉发育于活动构造周边。文中还对造成温泉水δD值低于冷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水由地表向地下渗透的过程中,水分子H-D同位素产生分馏作用(深循环作用),且分馏速率与温度相关,温度越高H-D分馏作用越明显;其次,对于围岩中含高岭土矿物的地区,水与高岭土的H-D同位素也可能发生交换反应,从而降低温泉水中D同位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氢同位素 地热 δ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庄盆地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及勘查靶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宇林 于常武 张立琴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8期106-108,共3页
在对平庄盆地地质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断层的切割深度、导水性及补给水源等方面论述了该盆地具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发育的良好条件;阐明了宁城热水热田的控热导水构造、补水水源及地温场特征;最后,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 在对平庄盆地地质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断层的切割深度、导水性及补给水源等方面论述了该盆地具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发育的良好条件;阐明了宁城热水热田的控热导水构造、补水水源及地温场特征;最后,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在该盆地北部确定了新的地热勘查靶区,并提出相关的勘查步骤、方法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地热地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庄盆地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地热勘查 地热地质 控热导水构造 补给水源 勘查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北地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氟指示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原若溪 王贵玲 +2 位作者 刘峰 张薇 曹胜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8-230,共13页
为查明冀东北地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中氟的富集过程,通过对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数据的分析,研究地热流体中氟的分布特征、富集规律、水化学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流体F^-含量为1.36~23.83 mg/L,呈现北高南低的... 为查明冀东北地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中氟的富集过程,通过对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数据的分析,研究地热流体中氟的分布特征、富集规律、水化学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流体F^-含量为1.36~23.83 mg/L,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在HCO3^-—Na^+和SO4^2-·HCO3^-—Na^+等Na型水中富集程度高于HCO3^-—Ca^2+和HCO3^-—Ca^2+·Mg^2+等Ca型水;碱性环境、温度和循环深度是影响氟离子富集的主要因素;水岩作用、含氟矿物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高氟地热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氟浓度异常可为寻找地热资源提供基础参考线索,为地热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冀东北地区 河北省 水文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典型成因——南京汤山地热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栾光忠 邱汉学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并受迫进行深循环。在此过程中,吸取围岩热量形成地热水。在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下形成环流。在巨厚页岩地层的阻隔下,地热水沿断裂带和特定层位出露形成温泉,或赋存于地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流 地热系统 低温对流 地热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被引量:48
5
作者 汪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96-100,共5页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自然界和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这类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分布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和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自然界和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这类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分布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和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模式、在我国的分布,并以漳州地区为例作出实例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系统 低温 对流 地下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5
6
作者 宋国学 秦克章 +1 位作者 李光明 王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762,共15页
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低硫型和高硫型浅成低温金矿床概念提出及成矿模型建立之后,相继发现一些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具上述两类矿床端元的成矿特点,相反兼具过渡性质;很多学者将其作为单一矿床类型,定义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作为一个... 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低硫型和高硫型浅成低温金矿床概念提出及成矿模型建立之后,相继发现一些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具上述两类矿床端元的成矿特点,相反兼具过渡性质;很多学者将其作为单一矿床类型,定义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作为一个新的矿床类型,中硫型矿床是否有单独划分的必要?该类矿床具有什么样的地质特征?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令人困惑。本文从大量文献中,在全球范围内甄别出24个比较明确的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于其基本特征和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与分析,从中硫型矿床的时空展布、地质特征、矿物组合、金属源区特征、中硫型与高硫型金(铜)矿和低硫型金矿的主要区别,以及目前国际研究进展及难点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具有如下六大特征:(1)发育富碳酸盐-贱金属硫化物成矿体系,碳酸盐矿物可见于各成矿阶段热液脉系中,尤其在热液晚阶段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贱金属硫化物主要为Cu、Pb、Zn、Fe等的硫化物;(2)发育中硫化态矿物组合,如贱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等;可少量发育明矾石和冰长石;(3)含矿脉系中富硫化物(总量大于5%),且在斑岩铜矿系统中较富黄铜矿;(4)普遍发育浅色贫铁闪锌矿(有待进一步证实);(5)普遍赋存在挤压岛弧背景下斑岩Cu-Au-Mo矿的外围;(6)空间上可与高硫型和低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共存。普遍发育斑岩型Cu-Au-(Mo)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世界著名三大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同样具有形成中硫型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未来关于中硫型矿床的研究亟需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富碳酸盐-贱金属(Cu、Pb、Zn、Fe等)"进行详细报道,这种成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流体中CO_2、H_2S及贱金属元素对Au的运移和沉淀有何影响?此问题是认识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的关键所在。(2)中硫化态矿物的矿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等)的沉淀环境?与高硫化态、低硫化态矿物有何区别?(3)从成矿系统、成矿过程和矿物形成的复杂性来考虑,显然以闪锌矿中Fe S的含量多少作为区别IS型、HS型、LS型矿床的特征地化标志过于简单,且与已有关于闪锌矿的矿物学研究成果相矛盾,因此仍需进一步工作。(4)早期形成的作为赋矿围岩的火山岩地层或者次火山岩体是否提供了成矿物质?是否充当了浅成低温热液矿物沉淀的地球化学屏障?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以上问题的解决可辅助揭示IS型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形成过程,并为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 高硫 低硫 富碳酸盐-贱金属成矿体系 贫铁闪锌矿 岛弧斑岩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关中盆地东大地热田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修成 马致远 +3 位作者 张雪莲 郭森 孟阳 党书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82-2091,共10页
东大地热田是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阐述其成因模式对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热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区域内地质构造条件,对地热田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属于中低温对... 东大地热田是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阐述其成因模式对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热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区域内地质构造条件,对地热田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补给来源于西南部秦岭山区大气降水,深层热水的补给高程下限为1320 m。地下热水经深循环在较大的大地热流背景值下被围岩加热,深层热储最高温度为110℃,热水最大循环深度为3120 m,循环周期约为14461 a。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处于多条不同方向活动断裂的交汇地带,为热水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热水在上涌的过程中会混有更多的当地冷水,由于上覆较厚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盖层,区域内形成地热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 地热 同位素 水化学 成因机制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地热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
8
作者 朱雄 张尊民 +2 位作者 宋昊 黄文博 蒋方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1-379,共9页
系统综述了广东省地热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情况.根据广东省地热特点,详述新型超长重力热管地热发电技术原理,并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体系,对梅州丰顺与惠州黄沙洞地热井开展发电潜力测算与经济性评估,分析地... 系统综述了广东省地热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情况.根据广东省地热特点,详述新型超长重力热管地热发电技术原理,并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体系,对梅州丰顺与惠州黄沙洞地热井开展发电潜力测算与经济性评估,分析地热出水温度对系统热效率、自耗电率和单位电能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口地热井都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梅州丰顺地热井资本金投资收益率可达6.5%(上网电价0.689元(/kW·h));惠州黄沙洞地热井如实现6.5%的资本金投资收益率,则需对应上网电价为0.746元(/kW·h).针对广东省地热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勘察、利用、技术、管理和产业5个维度提出建议,为推动广东省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低温地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发电装机 地热能产业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断裂岩溶复合型地热成因模式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鹏 单玄龙 +2 位作者 郝国丽 赵容生 周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6-1246,共11页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是我国著名的矿泉水疗养旅游胜地,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采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属中低温对...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是我国著名的矿泉水疗养旅游胜地,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采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地热成因模式为断裂岩溶复合型。热储层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灰岩本身的孔渗条件较差,但后期发育的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却极大地改善了热储层的储集性能;盖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封闭性较好。长白山一带的大气降水沿侧向断裂和溶蚀裂缝渗入热储层中成为地下水;然后经正常大地热流加热成为地热水,热储温度为89~118℃,循环深度为2 853~3 820m;最终地热水在区内NE向与NW向断裂交汇处富集并沿导水断裂上涌形成温泉。因此,该区断裂交汇和岩溶发育的部位是地热勘探的有利部位。该结论为该区类似地热资源的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 断裂 岩溶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系统的成岩成矿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梅湘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27-230,共4页
地热作为一种资源已被人们所熟知。但对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成岩、成矿作用可能较为陌生。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尤指那些晚中生代和第三纪至近代火山活动所发生的大规模贵金属富集形成的矿床)的古地热活动成矿理论日益显... 地热作为一种资源已被人们所熟知。但对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成岩、成矿作用可能较为陌生。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尤指那些晚中生代和第三纪至近代火山活动所发生的大规模贵金属富集形成的矿床)的古地热活动成矿理论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经济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地热系统成岩、成矿作用加深认识,以利发现更多的与古地热活动有关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地热系统 泉华 水热喷发 地热活动 贵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林型金矿的一种可能性成因解释——古地热系热水沉积作用
11
作者 季宏兵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自七十年代始,卡林型金矿在世界黄金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我国在滇黔桂和川甘陕均有发现。但对该类矿床成因尚有不同看法。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和陆相热水活动的细致的观察与研究,为人们研究古代与热液活动... 自七十年代始,卡林型金矿在世界黄金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我国在滇黔桂和川甘陕均有发现。但对该类矿床成因尚有不同看法。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和陆相热水活动的细致的观察与研究,为人们研究古代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1963—1966年美国和德国考察船首次发现和证明了红海海底热卤水(水温44—50℃)和热卤水池中有二十几米厚的富含Fe、Mn、Zn、Cu等金属的沉积物。随后分别在太平洋洋脊13°N、21°N,大西洋中脊37°N21°N、,以及印度尼西亚、太平洋西南岛弧区和地中海等地热系热液的观察,发现了富含Fe、Mn的海底温泉,富含Fe、Mn、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金矿 地热系统 热水沉积 大西洋 热卤水 矿床成因 海底热液 热液活动 黄金产业 似碧玉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老子山地热田成因模式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峰田 庞忠和 +3 位作者 王彩会 段忠丰 罗璐 李义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8-475,共8页
老子山地热田是苏北盆地的典型地热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大地热流测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地热流背景值为63.9mW/m2,地热... 老子山地热田是苏北盆地的典型地热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大地热流测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地热流背景值为63.9mW/m2,地热水与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经分析,该地热系统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位于距地热田南部约60km处的盱眙—张八岭一带的丘陵地区,热储温度为73~120℃,循环深度为2 350~4 200m,循环周期约为7 800a,热水在区内NNE—SSW向与NW—SE向断裂的交汇处上涌,形成地热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老子山 地热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遵化汤泉地热田成因模式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攻科 王卫星 +3 位作者 杨峰田 李宏 沈键 董路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0-228,共9页
河北遵化汤泉地热资源丰富,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地温测量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地热田在其以北的... 河北遵化汤泉地热资源丰富,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地温测量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地热田在其以北的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下限约为935 m。地热流体在深循环过程中于正常的大地热流背景下被围岩逐渐加热,热储温度约为130℃,循环深度约为4 800 m。在汤泉福泉宫至疗养院一带,构造切割花岗岩体,使得深部地热流体沿破碎带上涌,混合并加热赋存于蓄水构造中的片麻岩裂隙水,形成汤泉地区的地热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泉 地热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汤山温泉区地热水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邹鹏飞 邱杨 王彩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2,共8页
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著名温泉疗养胜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基于硅-焓图解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热储温度为90℃,岩溶热水与岩溶冷水、孔隙... 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著名温泉疗养胜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基于硅-焓图解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热储温度为90℃,岩溶热水与岩溶冷水、孔隙潜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地热井深度越大,冷水混入相对较少,地热水温度相对较高。经分析,该地热系统成因上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主要来自汤山山体(宁镇山区)及句容盆地东侧茅山山脉,循环深度为2.6-2.9 km,地热水通过汤山-东昌街断裂在浅部与区内NW向断裂、NE向断裂交汇形成温泉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山温泉区 岩溶热水 热储温度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辽宁丹东地区地热水成因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峰田 石宇佳 李文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4-483,共10页
辽宁丹东地区地热资源丰富,阐明其地热田的成因模式对于区域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区内北汤、东汤、五龙背地热田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北汤、东汤、五龙背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_(4)&#... 辽宁丹东地区地热资源丰富,阐明其地热田的成因模式对于区域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区内北汤、东汤、五龙背地热田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北汤、东汤、五龙背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_(4)·Cl-Na·Ca型、HCO_(3)·SO_(4)-Na型、HCO_(3)-Na·Ca、HCO_(3)·SO_(4)-Na和HCO_(3)·Cl-Na型。研究区的热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北汤、东汤地热田的补给高程分别为678 m和376 m。根据^(14)C测年方法,得出北汤、东汤和五龙背地热田地热水年龄分别为2000~3300 a B.P.、2200~7200 a B.P.和700~2900 a B.P.。根据二氧化硅地温计和lg(Q/K)方法,北汤、东汤和五龙背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分别为92℃、120℃和100~101℃,相应的地热水循环深度分别为1900 m、3000 m和800~1800 m。地热水接收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经断裂带深循环加热,于NNE和NW向两组断裂交汇处上涌进入浅部含水层或出露地表成泉,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 地热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山温泉热结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湘君 金旭 孙春晖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首先通过对阿尔山温泉区的热源研究 ,确定阿尔山温泉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继而在对温泉区进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探的基础上 ,研究阿尔山地热区的热储温度、温泉水循环深度、水热资源规模及温泉在阿尔山地堑中的空间展布 ,最... 首先通过对阿尔山温泉区的热源研究 ,确定阿尔山温泉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继而在对温泉区进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勘探的基础上 ,研究阿尔山地热区的热储温度、温泉水循环深度、水热资源规模及温泉在阿尔山地堑中的空间展布 ,最后根据各种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建立了阿尔山温泉概念性地热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山 地热 低温地热系统 地热 内蒙古 热源 热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