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中低山丘陵火炬松家系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国良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以广东仙菊种子园的湿地松和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种子园的马尾松为对照,开展了闽中低山丘陵火炬松家系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火炬松家系适应性和抗逆性在不同的年龄段存在差异。不同家系在速生性、适应性存... 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以广东仙菊种子园的湿地松和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种子园的马尾松为对照,开展了闽中低山丘陵火炬松家系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火炬松家系适应性和抗逆性在不同的年龄段存在差异。不同家系在速生性、适应性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经8a连续观察、综合评判,筛选出速生性、适应性好的CT-1、TX-4家系,在Ⅱ类立地和一般经营管理水平条件下,8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6.71~6.83m、11.96~12.03cm、0.0384~0.0396m^3.分别比马尾松提高6.5%~8.4%、3.9%~4.5%、13.6%~17.2%,比湿地松提高14.3%~16.4%、15.9%~16.1%、53.0%~57.8%,可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进一步引种栽培与推广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引种试验 综合评价 家系选择 中低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中低山丘陵人工草地退化原因及其技术对策
2
作者 姚树清 刘明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6期319-322,共4页
长江中下游丘陵岗地,建立人工草地并不难,难的是建成之后维持稳定不衰的植被,特别是控制草地退化成为一大难题。本文就草地退化原因和对策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也是10多年实际经验的总结,供同类地区参考。
关键词 人工草地 退化原因 中低丘陵 草地退化 草地利用 人工牧草 丘陵草地 轮牧周期 草地围栏 加拿大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片麻岩低山丘陵针阔混交林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菲 杨吉华 +3 位作者 艾钊 张国庆 魏晓明 王荣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6,共6页
以山东省莱芜市雪野镇通天河小流域2003年3月营造的6种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3年10月采用样收获法测定枯落物蓄积量和灌草生物量,烘干法和环刀浸水法测定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水文效应,单环定量加水法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标尺法测定土壤... 以山东省莱芜市雪野镇通天河小流域2003年3月营造的6种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3年10月采用样收获法测定枯落物蓄积量和灌草生物量,烘干法和环刀浸水法测定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水文效应,单环定量加水法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标尺法测定土壤侵蚀量,研究不同针阔混交林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1)林下灌草盖度与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枯落物层蓄积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2)黑松刺槐混交林和侧柏刺槐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状与土壤养分改良效果最好。(3)土壤蓄水性能以黑松刺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最好,其土壤渗透性能也较好。(4)减蚀量以黑松刺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最大。6种针阔混交林的蓄水保土效益以黑松刺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最大,黑松五角枫混交林、侧柏五角枫混交林、黑松麻栎混交林次之,侧柏麻栎混交林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丘陵 片麻岩 针阔混交林 蓄水保土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毛虫危害湿地松的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益见 苏斌 +1 位作者 张建军 邵仕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文章对思茅松毛虫在中低丘陵湿地松林的发生环境作了简单调查;初步划分了危害类型,分析了成灾原因。探讨了发生的突发性、偶然性、周期性,并对该虫的调查测报等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思茅松毛虫 湿地松 中低丘陵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好农业生产“绿色加减法”唱响“泗水地瓜”新业态
5
作者 吕彩英 林淼 《农业知识》 2022年第12期43-43,共1页
泗水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总面积1118.96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738.5平方公里,河谷平地353.22平方公里,是山区农业县。近年来,泗水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将“生态立县”战略融入各个领域。依托“中国优质地瓜原产地”优势... 泗水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总面积1118.96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738.5平方公里,河谷平地353.22平方公里,是山区农业县。近年来,泗水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将“生态立县”战略融入各个领域。依托“中国优质地瓜原产地”优势,将甘薯作为“一县一业”重点培育。常年甘薯种植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60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济宁市 甘薯种植 新业态 一县一业 加减法 泗水县 中低丘陵 生态立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