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代后期御史台的政务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孙盈政 卢向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开元十一年(723),唐代行政体制由三省制转变为中书门下体制。安史之乱结束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发展。作为司法监察机构的御史台,日益插手国家行政事务,从参与中枢决策,到在政务运行过程中承担部分文书传递工作,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行... 开元十一年(723),唐代行政体制由三省制转变为中书门下体制。安史之乱结束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发展。作为司法监察机构的御史台,日益插手国家行政事务,从参与中枢决策,到在政务运行过程中承担部分文书传递工作,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行政监督职能。御史台还直接侵夺本属于尚书省六部诸曹的政令权和事务权。御史台的政务官化倾向,使其在唐代后期的国家政务运行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原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地位和权力形成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官制 御史台 政务官化 中书门下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宋的“大敕系衔”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32,共10页
"大敕系衔"是北宋前期对于使相的一项优待。所谓"大敕系衔",就是朝廷颁布重大敕命时,使相可以与中书门下官员并排,列衔于敕牒末尾的制度。使相具备这一资格,缘于其所带的宰相身份,但事实上他们并不参预相关敕命的... "大敕系衔"是北宋前期对于使相的一项优待。所谓"大敕系衔",就是朝廷颁布重大敕命时,使相可以与中书门下官员并排,列衔于敕牒末尾的制度。使相具备这一资格,缘于其所带的宰相身份,但事实上他们并不参预相关敕命的拟议与施行。大敕系衔制度渊源于唐代,至北宋元丰改制而最终废止,与中书门下体制相始终。唐宋时期,使相敕尾列衔的制度,也经历了一个由所有敕牒均可列衔到仅限于"大敕"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使相 敕牒 中书门下体制 元丰改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