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不同株型玉米高产优质群体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小春 杨文钰 +1 位作者 张超 程元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以“正红6号”、“隆单8号”、“川单428”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开展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中丘区耐密型玉米品种“正红6号”高产高淀粉含量所对应的密度水平... 以“正红6号”、“隆单8号”、“川单428”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开展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中丘区耐密型玉米品种“正红6号”高产高淀粉含量所对应的密度水平为67500~75000株/hm2,最大叶面指数为4.20~4.33;中间型品种“隆单8号”适宜密度水平是60000-67500株/hm2,最大叶面积指数为4.13~4.37;稀植型品种“川单428”在密度为60000株/hm2,最大叶面积指数达4.47时可获取较高的产量和淀粉含量。按照套作原埋,耐密型品种“正红6号”更具有套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丘 套作玉米 株型 密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区乡村景观磷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文全 李首成 +1 位作者 韩敬 贺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川中丘陵区乡村农户P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壤P素的描述性统计上看,R08_C06养分含量较高,其他4个区基本一致;全磷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4区,有效磷的变异系数也处在较高的位置。5个... 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川中丘陵区乡村农户P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壤P素的描述性统计上看,R08_C06养分含量较高,其他4个区基本一致;全磷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4区,有效磷的变异系数也处在较高的位置。5个样区的有效磷变异系数都高于同区的全磷的变异系数。从地统计学统计结果表明:R08_C06、R08_C15、R13_C14中的全磷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R13_C14中的有效磷为中等空间自相关,其他4区为弱自相关性。从变程上看,R08_C15、R13_C14中土壤磷素的变程均较小。从5个区的土壤磷素分布模型可以看,同一样区养分分布具有相似趋势,不同样区养分分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丘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磷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作覆膜对川中丘区土壤物理性状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孟林 查丽 +4 位作者 郭萍 王兴龙 马晓君 袁继超 孔凡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8,共8页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垄作覆膜(A1B1)、平作覆膜(A1B2)、垄作不覆膜(A2B1)、平作不覆膜(A2B2)4个处理,研究垄作与覆膜对川中丘区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丘陵旱地玉米生育前期耕层土壤水分和温度;...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垄作覆膜(A1B1)、平作覆膜(A1B2)、垄作不覆膜(A2B1)、平作不覆膜(A2B2)4个处理,研究垄作与覆膜对川中丘区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丘陵旱地玉米生育前期耕层土壤水分和温度;垄作栽培显著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垄作与覆膜措施相结合可有效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和物理结构。从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看,覆膜显著提高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降低秃尖长,产量较不覆膜处理平均增加20.2%。垄作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因覆膜与否而异。覆膜下,垄作较平作显著提高了穗粒数,降低了秃尖长,产量较平作增加7.7%;不覆膜下,垄作则显著降低穗粒数、百粒重,产量较平作降低12.6%。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生育前期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垄作覆膜通过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改善了耕层土壤物理性状,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覆膜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春玉米 中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区川单15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7
4
作者 于文全 袁继超 +1 位作者 袁革 任万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30-434,共5页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川单15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在直播条件下产量60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播种...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川单15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在直播条件下产量60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播种期4月6日~17日、种植密度61~66株/m2,氮化肥用量250~3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数学模型 川单15 中丘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区水稻生产问题与覆膜水稻推广的建议
5
作者 陈明祥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5期31-31,共1页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自2001年在我省示范推广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节水增温功能而备受丘陵地区农民欢迎,得到较快发展,为丘陵地区水稻面积的稳定和单产提高作出了贡献。为了促进丘陵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现就川中丘区水稻生产的...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自2001年在我省示范推广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节水增温功能而备受丘陵地区农民欢迎,得到较快发展,为丘陵地区水稻面积的稳定和单产提高作出了贡献。为了促进丘陵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现就川中丘区水稻生产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覆膜水稻推广相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中丘 覆膜 综合高产技术 陵地区 节水增温 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区玉米肥料施用现状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对策——以中江县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英立 朱骁雍 刘沁林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47-48,共2页
为了解川中丘区中江县玉米肥料施用现状,指导本地区玉米生产的绿色高效发展,笔者对其19个乡镇45户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玉米肥料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中丘 玉米 施肥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区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磊 唐茂斌 邓卫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9期47-47,共1页
介绍了川中丘区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时早播、带状轮作、肥水管理、播前化除、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并总结了其播种注意事项,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 套作小麦 机播 高产 栽培技术 注意事项 中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区两季田免耕直播油菜种植效益及其栽培要点
8
作者 邓卫民 唐茂斌 唐磊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10-11,共2页
一、乐至县油菜生产现状 乐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油菜的适宜种植区域。油菜是该县主要的油料作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县内油菜常年种植面积22万余亩,总产3万吨以上,
关键词 直播油菜 栽培要点 种植效益 中丘 免耕 适宜种植区域 季风气候区 生产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区大县小麦面积调整情况分析及建议
9
作者 林方龙 王金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第7期9-10,共2页
近10来年,四川省小麦种植面积呈现震荡调整、逐年调减的趋势,从最高年份1998年的2797万亩减少到2011年的2002万亩左右,减少了28.4%。川中丘区人口众多、农耕文明发达,在全省粮食安全框架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出重要性,其农业发展状... 近10来年,四川省小麦种植面积呈现震荡调整、逐年调减的趋势,从最高年份1998年的2797万亩减少到2011年的2002万亩左右,减少了28.4%。川中丘区人口众多、农耕文明发达,在全省粮食安全框架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出重要性,其农业发展状况在全省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面积 调整 小麦 中丘 农耕文明 安全框架 农业发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猛 张健 廖尔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研究了四川大英县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李园的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 ,夏旱期间土壤含水量以刈割覆盖处理最高。刈割压埋、畜粪还园处理在土壤保温和降温方面的效果不如刈割覆盖处理明显 ,但优于清耕处理。各处理间... 研究了四川大英县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李园的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 ,夏旱期间土壤含水量以刈割覆盖处理最高。刈割压埋、畜粪还园处理在土壤保温和降温方面的效果不如刈割覆盖处理明显 ,但优于清耕处理。各处理间土壤容重变化较大 ,0~ 2 0cm土层畜粪还园处理的土壤容重较清耕减少 0 4 5 g/cm3 。土壤养分指标值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各处理土壤养分值以畜粪还园处理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园 土壤管理 土壤理化性质 中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地合理流 养蚕效益增
11
作者 侯黎 《农家科技》 1994年第12期39-39,共1页
璧山县河边镇盐井村地处中匠地带,交通不便,人平耕地0.965亩,有桑树159311株,栽桑养蚕一直为全村社员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了不少桑树失管、桑叶浪费、生产下滑。全村1992年养蚕1276张,产值34.5万元,... 璧山县河边镇盐井村地处中匠地带,交通不便,人平耕地0.965亩,有桑树159311株,栽桑养蚕一直为全村社员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了不少桑树失管、桑叶浪费、生产下滑。全村1992年养蚕1276张,产值34.5万元,1993年养蚕仅1138张,产值仅23.53万元,人平减收63.9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蚕效益 盐井村 栽桑 璧山县 养蚕技术 蚕桑生产 蚕病 中丘 养蚕农户 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