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元坝区块中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周德华 焦方正 +2 位作者 郭旭升 郭彤楼 魏志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600,656,共6页
结合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成果,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空间展布、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储集空间特征、孔渗性特征和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对川东北元坝区块中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显著地质特征是:富有机质泥... 结合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测井等成果,从富含有机质页岩空间展布、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储集空间特征、孔渗性特征和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对川东北元坝区块中下侏罗统页岩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显著地质特征是: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千佛崖组千一一二段,为浅湖一半深湖沉积,黑色泥页岩夹灰岩或砂岩。有机质较为发育,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14%,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0)介于1.4%~1.6%之间,均处于凝析油-湿气的成熟-高成熟阶段。总体上,中下侏罗统页岩气构造简单、稳定,断裂不发育,保存条件良好,有利于烃类形成。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总体与北美E列eFord页岩气特征相似。大安寨段暗色泥页岩厚40~115m,孔隙类型丰富,发育水平缝和微裂缝,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52.7%.杨氏模量平均为37GPa.泊松比平均为0.30.有利于压裂形成网络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页岩油气 储集层 中下侏罗统 元坝地区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物源制约 被引量:30
2
作者 侯明才 江文剑 +4 位作者 倪师军 黄虎 罗文 石鑫 缪宗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37-3351,共15页
对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和评价而言,明确赋铀砂体的物源是关键。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为重要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来自盆地南缘坎乡苏阿苏沟中下侏罗统剖面碎屑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该套碎屑岩物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进行研究... 对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和评价而言,明确赋铀砂体的物源是关键。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为重要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来自盆地南缘坎乡苏阿苏沟中下侏罗统剖面碎屑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该套碎屑岩物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进行研究。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以杂色砾岩、含砾粗砂岩为主,颗粒具有较差的分选性和磨圆度。砾岩中可见块状层理,正粒序层理,砂岩中可见大型板状层理,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成分主要为硅质岩屑和流纹岩岩屑;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以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细粉砂岩中可见沙纹层理,泥岩中可见到水平层理;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要发育含砾粗砂岩-砂岩-泥岩组合,砂岩中发育大型槽状层理,平行层理,泥岩可见水平层理;来自该剖面19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显示,该套碎屑岩具有较高的SiO2(53.01%~85.52%,平均值为71.22%)和Al2O3(7.45~23.83%,平均值为13.96%),低TFe2O3+MgO(0.95~10.77%,平均值为3.64%)和TiO2(0.20~1.32%,平均值为0.74%),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与上地壳相似,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较平坦,铕亏损较明显。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物源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母岩沉积构造背景为与大陆岛弧相关沉积盆地。结合前人资料,认为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物源可能来源于石炭系大陆岛弧环境下形成的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侏罗统 碎屑岩 物源 地球化学 伊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吕文雅 曾联波 +4 位作者 张俊辉 陈双全 黄平 吕鹏 米华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26-234,共9页
裂缝是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影响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川中地区致密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地质成因上,该区中下侏罗统沙溪庙组一... 裂缝是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影响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川中地区致密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地质成因上,该区中下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致密砂岩和大安寨组致密灰岩储层的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与成岩裂缝两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按照裂缝倾角,构造裂缝可以进一步分为低角度裂缝(0°~30°)、斜交裂缝(30°~60°)和高角度裂缝(大于60°)。由于低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高,而斜交裂缝与高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依次降低,所以对其裂缝密度统计时需要进行校正。根据裂缝与岩芯的空间几何关系,采用裂缝面法线方向上单位长度的裂缝条数进行校正。结果表明,该区沙溪庙组一段和大安寨组高角度裂缝线密度远大于低角度裂缝,反映该区致密油储层具有以高角度裂缝为主的特点,修正了过去长期以低角度裂缝为主的认识,对深入认识该区裂缝发育规律和指导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致密油储层 发育特征 密度 样品偏差 高角度 中下侏罗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气史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吉君 卢双舫 +2 位作者 薛海涛 胡国艺 刘文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9-371,共3页
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以西山窑组煤成气为例,模拟计算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生气过程。结果表明,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主要生气期为燕山运动期,约占最终生气量的80%,并以白垩纪为主。因此,对应绝大部分天然气的生... 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以西山窑组煤成气为例,模拟计算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生气过程。结果表明,该区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主要生气期为燕山运动期,约占最终生气量的80%,并以白垩纪为主。因此,对应绝大部分天然气的生成,燕山运动形成第一排背斜圈闭对该中下侏罗统煤成气成藏意义重大。而喜马拉雅运动则最终决定该区天然气的成藏条件:一方面对第一排背斜圈闭的构造调整(包括油气在原生油气藏中的继续保存和向次生油气藏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天然气的资源前景;另一方面所形成的第二、第三排背斜圈闭可聚集烃源岩晚期热解及原油二次裂解所生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南缘 中下侏罗统 凛型气 生气史 油气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格架内有利储集砂体分布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沈武显 樊太亮 +2 位作者 郭刚 高志前 宫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2-1678,共7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确定3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侏罗纪时期南部物源发育,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南薄北厚的特点;...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确定3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建立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侏罗纪时期南部物源发育,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南薄北厚的特点;其层序形成具缓坡背景浅水湖盆和具沉积坡折背景浅水湖盆2种发育模式;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共发育5套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其中三间房组下部沉积的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中厚层-厚层砂岩层是研究区最有利储集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中下侏罗统 层序地层格架 发育模式 有利储集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刚 樊太亮 +2 位作者 于炳松 付国斌 陈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露头剖面、钻/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露头剖面层序划分、钻/测井层序界面识别、井间层序划分与对比及地震层序划分。结果显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包含着10个四级层...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露头剖面、钻/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露头剖面层序划分、钻/测井层序界面识别、井间层序划分与对比及地震层序划分。结果显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包含着10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更接近自然沉积旋回,即下部以河流相或辫状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岩,上部则以滨浅湖相泥质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并建立了以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为目标的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侏罗统 高精度 层序地层 基准面 旋回 吐鲁番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胜利区块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控制因素与发育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颜小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8,113,共3页
烃源岩是新区油气勘探面对的首要问题,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胜利区块发育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之一。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油页岩以及湖沼相煤系烃源岩2种类型烃源岩。烃源岩分布较广,但横向残留厚度及埋藏... 烃源岩是新区油气勘探面对的首要问题,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胜利区块发育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之一。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油页岩以及湖沼相煤系烃源岩2种类型烃源岩。烃源岩分布较广,但横向残留厚度及埋藏深度差异较大,主要受侏罗纪原型盆地发育与后期构造运动的双重影响。地化分析结果表明,深湖—半深湖相油页岩为好烃源岩,湖沼相煤系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在研究区东部烃源岩厚度较大且已进入成熟阶段,是成熟油气有利勘探区;在中西部厚度较薄且只进入低熟阶段,是低熟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控制因素 发育特征 中下侏罗统 胜利区块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泥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含义
8
作者 杨小峰 康志宏 +2 位作者 陈夷 徐元强 周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165-170,175,共7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暗色泥页岩地层发育,依据对月牙山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野外样品元素地化资料分析,对该区中下侏罗统泥页岩的沉积特征及环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阿尔金山前月牙山泥页岩发育,主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暗色泥页岩地层发育,依据对月牙山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野外样品元素地化资料分析,对该区中下侏罗统泥页岩的沉积特征及环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阿尔金山前月牙山泥页岩发育,主要为湖相沉积;沉积环境主要为还原环境;水体较深;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烃源岩处于生排烃高峰期,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为中等烃源岩。本研究内容对于今后有利勘探区的划分具有指示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侏罗统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阿尔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及成藏组合模式 被引量:9
9
作者 时战楠 蒲秀刚 +2 位作者 韩文中 周静 祝必兴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8-770,共13页
为解决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生界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不落实、有利储集砂体分布规律不明显的问题,在综合利用大量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中下侏罗统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储集物性主控因素、有利区预测及成藏特征分析.... 为解决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中生界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不落实、有利储集砂体分布规律不明显的问题,在综合利用大量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中下侏罗统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储集物性主控因素、有利区预测及成藏特征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孔南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物性较差,但是大量的岩石薄片表明,该区次生溶孔较发育,大大增强了储层的连通性,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次生溶孔较发育与有机酸酸溶关系密切,而有机酸产生与大断裂相关,在此基础上,明确有利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决定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提出“近源—强联—直接输导型”和“远源—弱联—接力输导型”两类酸溶模式;利用“孔隙度—砂体有效厚度—埋藏深度—断层性质”四要素叠合评价,将有利储层发育区划分为Ⅰ1、Ⅰ 2、Ⅱ、Ⅲ、Ⅳ五类,在Ⅰ1类及Ⅰ2类有利勘探区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钻井成功率达70%以上;依据烃源岩和储层的空间位置关系,将中下侏罗统划分为“源上”成藏组合和“源下—源侧”成藏组合,并探讨了两类成藏组合的特征及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孔南地区 中下侏罗统 储层特征 有利区 成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婷 王强 刘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8,共12页
通过对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的岩石学、测井相与地震相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在顶部相变为海陆过渡层系,共识别出了三角洲前缘、滨湖... 通过对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的岩石学、测井相与地震相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在顶部相变为海陆过渡层系,共识别出了三角洲前缘、滨湖、浅湖和潮下4类沉积亚相以及12类沉积微相。通过对沉积相纵向演化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分析,揭示出研究区在早中侏罗世经历了两次水进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区的主体沉积环境为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仅在早中侏罗世早期的B区东部及A区有小范围发育。这种湖泊—三角洲的滨岸沉积使研究区中下侏罗统不仅发育有机质含量丰富且广泛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层,也发育具有一定储集能力的油气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 中下侏罗统 碎屑岩 沉积相 三角洲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条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军 蔡李梅 +4 位作者 何秀彬 李斌 张帆 王浩宇 谢佳彤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8-195,共8页
探讨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的成藏条件,为区域气藏预测提供依据。对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下侏罗统暗色泥质岩生烃能力较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五段泥页岩层是该区侏罗系气藏的气源;侏罗系储层总体属于低孔低... 探讨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的成藏条件,为区域气藏预测提供依据。对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下侏罗统暗色泥质岩生烃能力较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五段泥页岩层是该区侏罗系气藏的气源;侏罗系储层总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须五地层在绵阳-江油-剑阁地区存在一条NE-SW向的尖灭线,易形成上超尖灭岩性气藏、不整合面相关气藏。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为:储渗条件较好的储层和规模较大、形成较早的古隆起背景上的圈闭。勘探证实该区中下侏罗统具有潜在的前景,其中低幅凹中隆起区为中下侏罗统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潼凹陷 中下侏罗统 成藏条件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古河道展布特征与演变过程——以川东北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少川 李令喜 +3 位作者 刘懿 袁波 尹青 张斌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2,I0005,I0006,共13页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利用沿层地层切片的高分辨率纵向演化特征与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研究川东北地区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的古河道展布、古河道定量化特征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沉积时期发育4期古河...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利用沿层地层切片的高分辨率纵向演化特征与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研究川东北地区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的古河道展布、古河道定量化特征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沉积时期发育4期古河道(湖侵体系域两期曲流河河道、高位体系域早期顺直型河道与晚期辫状河河道),古河道为厚层砂岩沉积,测井响应为幅度较大的箱型特征,地震响应为同向轴强振幅不连续,河道内部(沿河道)地震响应为强振幅连续反射。基准面上升旋回时期(自流井组),发育2套曲流河沉积体系,可容空间增大,以垂向加积为主,河网密度小(0.050~0.060 km/km^(2)),河道弯曲因数高(1.31~1.48)。基准面下降旋回早期(千佛崖组),物源供给速率增加缓慢,可容纳空间快速减小,沉积动力响应以河道垂向加积为主、侧向迁移为辅,河网密度增加(平均为0.247 km/km^(2)),河道弯曲因数减小(平均为1.07),形成高位体系域早期多河道体系的顺直型河道。随基准面的持续下降,沉积物供给快速增加,可容空间持续减小,河道侧向加积与迁移加强,河网密度增加(平均为0.263 km/km^(2)),河道弯曲因数增加(平均为1.32),河道由顺直河网体系演变为曲流河网体系。该结果为定量研究基准面旋回变化对古河道演变的影响提供技术方法与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INPEFA 分频RGB融合 古河道特征 古河道演变 中下侏罗统 通南巴背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构造变形及构造圈闭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陆诗阔 包子鹤 杨俊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4-782,共9页
阿姆河右岸区块为CNPC在阿姆河盆地的重要合作区块,目前对该区中下侏罗统构造面貌认识不甚清楚,严重制约着该区深部的油气勘探进展。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钻探资料及新近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研究区中下侏罗统层序界面的全区追踪对... 阿姆河右岸区块为CNPC在阿姆河盆地的重要合作区块,目前对该区中下侏罗统构造面貌认识不甚清楚,严重制约着该区深部的油气勘探进展。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钻探资料及新近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研究区中下侏罗统层序界面的全区追踪对比,探讨了阿姆河右岸区块中部三维地震区的中下侏罗统构造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下侏罗统构造圈闭类型及其成藏有效性。研究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构造是在晚二叠世-三叠纪断陷阶段形成的查尔朱断阶背景上,经过侏罗纪-古近纪的坳陷阶段和新近纪以来的来自南东方向的强烈挤压改造形成的综合产物。整体来看中下侏罗统主要发育有NW-SE向、近EW向、NEE-SWW向和NE-SW向4组断裂,不同走向断裂其形成时代、运动学特征、演化过程及在空间上的分布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受不同断裂活动性质的影响,研究区发育有NW-SE向、NE-SW向及NNE-SWW向3组不同走向的褶皱构造。受中下侏罗统构造变形过程的控制,研究区构造圈闭主要为背斜型圈闭,它们多被断裂切割改造,形成断层-背斜复合型圈闭。根据圈闭发育的控制因素可以分为在基底古隆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背斜型圈闭(A型)和与基底古隆起无关的新近纪形成的挤压背斜型圈闭(B型)。不同类型圈闭的成藏有效性存在明显差异。A型圈闭由于是在基底古隆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下侏罗统储层发育相对较好;B型圈闭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早中侏罗世该区位于水体较深部位,储层发育差。根据A型圈闭在后期构造运动中被改造的强弱,可进一步分为A-1型和A-2型圈闭。A-1型圈闭后期被改造程度弱,早期古隆起边缘断裂的后期活动未将早期(新近纪以前)可能已经形成的中下侏罗统原生油气藏完全破坏掉,从而一部分原生油气藏被保存下来;而A-2型圈闭后期被改造程度强,早期断裂的后期活动或新生断裂将早期可能形成的中下侏罗统原生油气藏严重破坏。3类构造圈闭中下侏罗统成藏有效性以A-1型圈闭最好,A-2型圈闭次之,B型圈闭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右岸区块 中下侏罗统 构造特征 构造圈闭 成藏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颖 王粤川 +3 位作者 彭靖淞 高坤顺 吴庆勋 吴昊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50,共10页
渤海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条件复杂。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 渤海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条件复杂。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歧南断阶带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潜山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砂砾岩,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晶间孔为主,属中孔低渗储层,不同层段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岩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砂砾岩储层物性最好,砂岩和含砾砂岩次之,凝灰质砂岩最差;三角洲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砂体次之,水上分支河道、决口扇和河漫沉积物性较差;抗压实作用、表生风化淋滤作用和深部溶蚀作用是较高孔隙度储层普遍发育的主要原因,自生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充填和分布差异最终决定了储层渗透性和物性,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高岭石大量富集带内。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歧南断阶带及渤海海域中生界碎屑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区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歧口凹陷 歧南断阶带 中下侏罗统 碎屑岩潜山 优质储层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清水湖地区侏罗系油藏特征与形成时代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珍汉 王涛 +4 位作者 季长军 刘志伟 冯伟平 邢占涛 陈云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3-670,共8页
北羌塘拗陷南部清水湖地区侏罗纪海相沉积期形成了优质烃源岩、不同类型储层和优质盖层,侏罗系烃源岩自早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状态,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及构造改造导致侏罗系生排烃和油气成藏。野外观测、二维地震及钻探揭示... 北羌塘拗陷南部清水湖地区侏罗纪海相沉积期形成了优质烃源岩、不同类型储层和优质盖层,侏罗系烃源岩自早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状态,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及构造改造导致侏罗系生排烃和油气成藏。野外观测、二维地震及钻探揭示,清水湖地区中下侏罗统夏里组中段、布曲组中上段、雀莫错组中下段各发育1套含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雀莫错组上段发育1套含油裂缝砂岩储层,夏里组下段发育1套油页岩;油层厚度累计超过100m,储层可动油主要聚集于古近纪构造裂缝。中侏罗统布曲组主力油层厚度50~70 m,富含轻质原油,伴生天然气。清水湖地区含油裂缝储层、主力油层及油页岩大面积分布于中下侏罗统不同层位,有望形成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力油层 裂缝储层 油气成藏时代 中下侏罗统 清水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全油气系统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支东明 李建忠 +6 位作者 杨帆 陈旋 武超 王波 张华 胡军 靳继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3-466,共14页
基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近源勘探最新成果,以全油气系统理念和思路重新认识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烃源岩、储层条件和生储盖组合,深入解析煤系全油气系统。结果表明:(1)水西沟群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煤系烃源岩和三工河组泥质烃源岩表现... 基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近源勘探最新成果,以全油气系统理念和思路重新认识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烃源岩、储层条件和生储盖组合,深入解析煤系全油气系统。结果表明:(1)水西沟群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煤系烃源岩和三工河组泥质烃源岩表现为长时间生烃、具有多个生烃高峰和油气兼生的特点,为侏罗系煤系全油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2)多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为斜坡区、洼陷区发育常规砂岩、致密砂岩、煤岩、泥页岩等多类型储层,为油气成藏聚集提供多种储集空间;(3)3期油气充注与构造演化、多类型储层有效配置,形成常规-非常规油气序次成藏聚集的特点,从构造高部位到洼陷区发育远源常规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近源低饱和度构造-岩性油气藏和源内致密砂岩气聚集、煤岩储层气、页岩油等类型油气聚集。其中,源内致密砂岩气、煤岩气是当前勘探拓展的重点领域,洼陷区页岩油气值得未来探索研究。煤系全油气系统新认识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为吐哈盆地油气资源的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中下侏罗统 全油气系 煤系 致密油气 煤岩气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陆冲断带构造逆冲推覆作用与岩石响应特征--以库车坳陷东部中-下侏罗统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荣虎 魏国齐 +4 位作者 王珂 魏红兴 杨钊 余朝丰 智凤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56-2270,共15页
构造成岩作用一直是控制盆地深层-超深层、前陆冲断带岩石性质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构造逆冲推覆变形及其对岩石的挤压减孔、破裂造缝和流体改造等作用。为了明确库车坳陷东部中-下侏罗统的岩石构造成岩效应和有利储集性岩石分布,本文基于... 构造成岩作用一直是控制盆地深层-超深层、前陆冲断带岩石性质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构造逆冲推覆变形及其对岩石的挤压减孔、破裂造缝和流体改造等作用。为了明确库车坳陷东部中-下侏罗统的岩石构造成岩效应和有利储集性岩石分布,本文基于大量露头实测分析、钻井、地震和测井资料对库车河地区中-下侏罗统开展了构造-岩石响应和有利储层分布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喜山晚期南天山隆起强烈的逆冲推覆活动产生巨大的侧向构造挤压,库车河地区最大有效古应力为60-120MPa,迪北地区为90-120Mpa,吐格尔明地区为60-90MPa。构造挤压岩石成岩效应有4种典型特征:(1)急剧降低基质孔隙度,构造减孔量为8.8%/100MPa;(2)破裂造缝大大增加渗透率,网状裂缝大大提高了岩石的渗透率10-100倍;(3)快速提高地层流体压力值,形成异常高压;(4)加速水-岩相互作用强度,沿缝网系统溶蚀作用增强,局部有利于胶结物发育和富集。构造挤压致使岩石微观结构、宏观非均质性增强,吐格尔明地区中-下侏罗统发育2类规模有利储集性岩石,其中阿合组累计厚度超过200m,吐格尔明背斜北翼致密性岩石孔隙度为6%-10%,南翼岩石孔隙度为15%-20%;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发育中-厚层相对优质孔隙性岩石,累计厚度大于150m,孔隙度一般9%-15%。为库车坳陷东部中-下侏罗统多种类型油气藏高效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中下侏罗统 逆冲推覆 构造成岩 岩石响应 储层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三塘湖特大整装煤田中—下侏罗统煤层煤质及煤相特征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冀 韦波 +1 位作者 田继军 冯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7-930,共14页
新疆哈密三塘湖盆地独特的沉积-构造背景及丰富的煤炭资源,近年来倍受煤田地质学家的重视。随着2009年三塘湖煤田勘查项目作为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勘查区全面开工,三塘湖盆地煤炭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截止2012年,勘探工作获得1000m以浅资源... 新疆哈密三塘湖盆地独特的沉积-构造背景及丰富的煤炭资源,近年来倍受煤田地质学家的重视。随着2009年三塘湖煤田勘查项目作为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勘查区全面开工,三塘湖盆地煤炭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截止2012年,勘探工作获得1000m以浅资源量5144356.30万吨,其中,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2~20号)煤层资源量为3739272.74万吨,2000m以浅资源量1200亿吨。本区主要煤层有长焰煤、不粘煤,其中以长焰煤为主,分布广泛,全区发育,不粘煤次之,具有低水分,特低-中灰分,中高-高挥发份,特低-低硫,特低-中磷,中热值-特高热值等特点。此外通过煤相特征分析得出西山窑主力煤层是由开阔水域沼泽向潮湿森林沼泽的过渡,八道湾煤大都处于潮湿森林沼泽内,凝胶化作用西山窑煤相对弱一些,植物结构保存较完整。确定了三塘湖盆地中下侏罗统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湖泊三角洲过渡相,早中侏罗世沉积古气候逐渐变为温暖潮湿,适合成煤植物大面积生长,同时中下侏罗统沉积受到较弱的构造拉张应力影响,聚煤中心表现为由汉水泉凹陷逐渐向条湖凹陷迁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中下侏罗统 煤质特征 煤相特征 成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物源分析及其对南天山造山带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石鑫 侯明才 +5 位作者 黄虎 胡小龙 江文剑 吴斌 缪宗利 郑斯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碎屑岩的物源特征,可为南天山造山带的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对其碎屑岩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南缘坎乡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90~260 Ma,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碎屑岩的物源特征,可为南天山造山带的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对其碎屑岩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南缘坎乡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290~260 Ma,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350~290 Ma和460~390 Ma,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370~320 Ma和450~390 Ma。所有测试样品中前寒武纪的年龄记录非常少。这些特征表明,伊犁盆地南缘中生代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部。测试样品中几乎不存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的碎屑锆石,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岩浆岩记录一致,暗示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南天山地区并没有发生强烈的与碰撞或后碰撞相关的岩浆活动。该结果不支持塔里木克拉通与伊犁—中天山地块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碰撞的观点。结合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数据和地层记录,认为塔里木克拉通与伊犁—中天山地块的碰撞发生在晚石炭世。同时,样品中最年轻锆石的年龄数据从早侏罗世到中侏罗世逐渐增大,显示了揭顶沉积的特点。对伊犁盆地南部中生代的锆石年龄数据与同时代南天山地区的锆石年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表明在早—中侏罗世发生构造沉积夷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中下侏罗统 伊犁盆地南缘 南天山造山带 锆石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付小东 邱楠生 +4 位作者 饶丹 秦建中 申宝剑 许锦 陈迎宾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7-452,共16页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中下统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及泥页岩含油气性等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对有利的勘探层段和区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富有机...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中下统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及泥页岩含油气性等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对有利的勘探层段和区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多在1.5%以上;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从未成熟至过成熟皆有;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约占50%,孔隙度多在1%~8%之间,孔隙类型多样。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泥页岩显示出较强的吸附气体能力,多口钻井在泥页岩段存在明显全烃异常。综上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湖西山组、大煤沟组2个层位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地质条件,其中湖西山组中上部泥页岩段为页岩油气有利层段,有利区在冷湖4号-5号构造一带;大煤沟组五段为页岩气有利层段、大煤沟组七段为页岩油有利层段,有利区分布于苏干湖坳陷、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东部、南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条件 页岩油气 中下侏罗统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