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海湾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宋金民
刘树根
李智武
夏舜
冯宇翔
杨迪
叶玥豪
邵兴鹏
王斌
王佳蕊
金鑫
任杉
杨绍海
罗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 |
孙春燕
胡明毅
胡忠贵
邓庆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5
|
|
3
|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层划分探讨 |
黄东
张健
杨光
石学文
汪华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4
|
|
4
|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的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
杨超
陈清华
吕洪波
张洪涛
曲长胜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5
|
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格架内生储盖分布 |
徐胜林
陈洪德
陈安清
林良彪
李君文
杨俊斌
高山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5
|
|
6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
李维锋
高振中
彭德堂
王成善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9
|
|
7
|
凝缩段特征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以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为例 |
田景春
陈洪德
张翔
聂永生
夏青松
赵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8
|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构造演化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孟宪武
刘勇
石国山
陈兰
朱兰
蔡左花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9
|
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雷三~2亚段非常规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
杨雨
谢继容
张建勇
文龙
赵路子
张豪
田瀚
汪泽成
付小东
李文正
孙豪飞
谢增业
郝毅
辛勇光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10
|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解释方法探讨 |
雷雪
李忠
翟中华
宋继胜
李雪飞
康昆
|
《石油物探》
EI
CSCD
|
2005 |
16
|
|
11
|
深埋条件下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以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例 |
钱一雄
武恒志
周凌方
董少峰
王琼仙
宋晓波
邓美洲
李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12
|
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特征与类型 |
秦川
刘树根
汪华
李德星
张长俊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3
|
吐哈盆地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储集性及控制因素 |
张立强
纪友亮
尚刚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14
|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角砾岩形成机制及意义 |
胡琳
彭博
刘显凡
王多义
廖太平
王国昌
|
《断块油气田》
CAS
|
2014 |
3
|
|
15
|
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
杨克明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7
|
|
16
|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复杂构造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效果评价 |
李忠
林刚
雷雪
李雪飞
刘泽斌
卢波
|
《石油物探》
EI
CSCD
|
2005 |
1
|
|
17
|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特征及勘探方向 |
田瀚
王贵文
段书府
辛勇光
张豪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1
|
|
18
|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 |
阮蕴博
周刚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蒋华川
文华国
|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9
|
江油含增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井山组界线沉积微相分析 |
刘持恒
胡作维
李云
罗文
|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20
|
川南二里场地区中三叠统侵蚀面压力场特征及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
秦启荣
胡明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