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中—新元古代洋板块地质及其对扬子克拉通形成过程的启示
1
作者 陈超 刘勇 +1 位作者 苑金玲 孔令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1,共3页
洋板块地质学是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编撰专家组倡导的地质新理论(Ding Xiaozhong et al.,2020;李廷栋等,2019),其以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洋壳在洋中脊形成至海沟俯冲消亡的复杂洋陆转换过程(李廷栋等,2019)... 洋板块地质学是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编撰专家组倡导的地质新理论(Ding Xiaozhong et al.,2020;李廷栋等,2019),其以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洋壳在洋中脊形成至海沟俯冲消亡的复杂洋陆转换过程(李廷栋等,2019)。近年研究发现,湖北省发育中—新元古代庙湾蛇绿混杂岩、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吕王—高桥蛇绿混杂岩(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地质 新元古代 扬子克拉通 蛇绿混杂岩 俯冲增生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13
2
作者 夏林圻 李向民 +1 位作者 余吉远 王国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7-1138,共52页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裂谷和大陆溢流玄武质喷发,经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火山活动,转变为碰撞后裂谷式喷发.850~604Ma的大陆裂谷和大陆溢流熔岩主要分布于祁连和柴达木陆块.从大约550Ma至446Ma,在北祁连和南祁连洋-沟-弧-盆系中广泛发育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型熔岩.与此同时,在祁连陆块中部,发育约522~442Ma的陆内裂谷火山作用.早古生代洋盆于奥陶纪末(约446Ma)闭合.随后,从约445Ma至约428Ma,于祁连陆块北缘发育碰撞后火山活动.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祁连山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1)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上涌,导致Rodinia超大陆发生裂谷化、裂解、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俯冲,并伴随岛弧形成;(2)俯冲的大洋板片回转,致使弧后伸展,进而形成弧后盆地;(3)洋盆闭合、板片断离,继而发生软流圈上涌,诱发碰撞后火山活动.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420~400Ma),先期俯冲的地壳物质折返,发生强烈的造山活动.400Ma后,山体垮塌、岩石圈伸展,相应发生碰撞后花岗质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俯冲和碰撞 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 大陆裂谷 脊玄武岩 弧和弧后盆地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多地体汇聚—拼贴与资源效应
3
作者 李军勇 王孝磊 +2 位作者 谷志东 黄煜 王国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6-1889,共14页
【目的】新元古代是华南板块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的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地壳增生、再造和重塑信息,并奠定了华南板块的物质基础。深入研究华南板块新元古代的地壳演化历史对理解华南板块的资源环境效应、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聚合和... 【目的】新元古代是华南板块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的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地壳增生、再造和重塑信息,并奠定了华南板块的物质基础。深入研究华南板块新元古代的地壳演化历史对理解华南板块的资源环境效应、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聚合和离散以及后续的生命大爆发等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梳理华南板块新元古代早—中期的重要地质记录。【结果与结论】指出华南板块及其周边地区在新元古代可能长期存在海陆格局和多个地体(或微陆块),而地体边界可由一系列的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单元约束。华南板块在新元古代时期表现出来的与汇聚造山有关的俯冲带物质循环、岩浆和变质记录、增生杂岩、构造变形等关键证据共同表明,华南板块在新元古代早—中期可能存在长期的增生型造山作用和与之相关的多地体向扬子陆块的汇聚—拼贴过程。该增生造山和多地体汇聚过程较早以扬子北部为汇聚核心,随后由于地体拼贴主动大陆边缘逐步向外迁移而扩张,大陆不断增生,最终造就了现今华南板块的大体格局。同时,地体汇聚边界成为显生宙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壳分异的重要地区,很可能在显生宙的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研究基底组成特征与显生宙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板块 新元古代 俯冲增生 多地体汇聚 资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TTG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9
4
作者 杜利林 耿元生 +5 位作者 杨崇辉 王新社 任留东 周喜文 王彦斌 杨铸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281,共9页
对原划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康定杂岩的雅江桥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花滩奥长花岗岩和磨盘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低Mg#、Na2O>K2O,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无或略具微弱的负Eu异常,低YbN、Cr、Ni、V、Nb、Ta、Ti,高Ba,Sr变化较... 对原划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康定杂岩的雅江桥片麻状奥长花岗岩、花滩奥长花岗岩和磨盘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低Mg#、Na2O>K2O,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无或略具微弱的负Eu异常,低YbN、Cr、Ni、V、Nb、Ta、Ti,高Ba,Sr变化较大,与TTG类似。雅江桥奥长花岗岩的SHRI 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为778±11Ma。初步认为本次工作所选的康定杂岩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TTG花岗岩。结合TTG的形成环境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地台西缘新元古代花岗岩是板块俯冲环境体制下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缘 康定杂岩 TTG 新元古代 板块俯冲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徐淮地区940~890 Ma基性岩: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健 李怀坤 +4 位作者 张传林 田辉 周红英 钟焱 于建中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91,共26页
超大陆汇聚和裂解过程直接导致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显著变化,进而深刻影响地球深时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表层环境系统。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属于Rodinia超大陆聚合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球规模板块构造冷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 超大陆汇聚和裂解过程直接导致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显著变化,进而深刻影响地球深时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表层环境系统。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属于Rodinia超大陆聚合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球规模板块构造冷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起始阶段。由于以往报道华北克拉通在该时期岩浆-构造的记录稀少,因此与Rodinia超大陆的关联以及在Rodinia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长期存在争议。最近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徐淮、大连地区以及朝鲜平南盆地广泛发育顺层侵入的辉绿岩床,与Rodinia超大陆有关。本文以徐淮盆地发育的基性岩床为代表,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探究其成因和构造背景。辉绿岩床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40~890 Ma,持续时间长达~50 Ma,可分为940~920 Ma(高Ti,侵位于淮北群中部倪园组)和920~890 Ma(低Ti,侵位于淮北群上部望山组)两期。两类(期)辉绿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以拉斑质玄武岩为主,部分高Ti样品为碱性玄武岩。稀土元素配分右倾模式,轻稀土富集(La/Yb)N=2.5~8.6,Nb-Ta弱亏损Nb/La=0.63~1.12(大部分小于1),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和高场强元素(如Zr、Hf、Ti)相对富集。高Ti样品的微量元素分馏程度高,与OIB近似;低Ti样品具有与CFB相似的地球化学属性。两类辉绿岩Sr-Nd-Hf-O同位素显示不均一性,高Ti样品的Nd-Hf同位素比低Ti样品亏损,全岩Nd与锆石Hf同位素轻微解耦。锆石重O同位素(δ^(18)O值为6‰)表明,两类辉绿岩源区的岩石圈地幔经历熔/流体交代,熔/流体来自于俯冲板片的脱水熔融。结合地层碎屑锆石所揭示的物源信息,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早期沉积体系的碎屑岩源区由克拉通内部向外部迁移,且外来物质Hf同位素亏损,属于新生地壳,暗示盆地周围发育大规模与板块俯冲相关的弧岩浆。据此,本文认为华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基性岩床与板块俯冲后撤或与大地幔楔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 基性岩床 俯冲后撤和大地幔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西缘洋岛型与岛弧型火山岩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从板内裂谷到洋陆俯冲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继彪 丁孝忠 刘燕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0-266,共17页
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早新元古代岩浆岩对扬子陆块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至关重要。本文获得扬子西缘会理群天宝山组玄武质凝灰岩和盐边群渔门组角闪安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35±15)Ma和(884±9)Ma... 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早新元古代岩浆岩对扬子陆块构造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至关重要。本文获得扬子西缘会理群天宝山组玄武质凝灰岩和盐边群渔门组角闪安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35±15)Ma和(884±9)Ma。天宝山组玄武质凝灰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有正的εNd(t)值(4.6),表现出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天宝山组火山岩来自以石榴子石和尖晶石为稳定区的地幔橄榄岩1%~5%的部分熔融。渔门组角闪安山岩属于钙碱性岛弧玄武岩系列,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εNd(t)值为1.1~2.8。渔门组火山岩来自以石榴子石和尖晶石为稳定区的地幔橄榄岩5%~15%的部分熔融。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指示天宝山组玄武质凝灰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板内裂谷盆地,而渔门组角闪安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根据本文获得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数据,笔者认为扬子西缘与大陆裂谷相关的天宝山组火山岩和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渔门组火山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动力学背景由板内裂谷转为洋陆俯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扬子板块西缘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华夏构造结合带的演化阶段及对斑岩铜矿形成的控制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梁锦 周永章 李红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59,共16页
扬子与华夏古板块均存在太古宙—中元古代古老基底,在构造演化历程中响应全球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并最终碰撞拼贴形成钦-杭结合带,且经历构造运动之后,其总体演化格架为"两开三合一转折"。结合带内存在元古宙洋壳,以蛇绿岩套与镁铁质... 扬子与华夏古板块均存在太古宙—中元古代古老基底,在构造演化历程中响应全球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并最终碰撞拼贴形成钦-杭结合带,且经历构造运动之后,其总体演化格架为"两开三合一转折"。结合带内存在元古宙洋壳,以蛇绿岩套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为特征,并以此推断结合带形成于新元古代。钦-杭结合带是斑岩成矿带,斑岩铜矿时空分布具有三段划分特征,且处于170~150 Ma和100 Ma左右两个成矿期。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主要为钙碱性岩浆系列的中酸性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等。钦-杭结合带燕山期的斑岩具岛弧岩浆作用特点,指示了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发生以前的地质演化及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即古俯冲带物质在中生代活化成矿。中侏罗世岩石圈减薄及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扰动导致上涌软流圈地幔带来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加热上覆元古宙岛弧底部玄武质岩石导致它们发生重熔形成了含矿岩浆,本质上该类矿床带有岛弧俯冲环境的基因。而100 Ma左右斑岩铜矿的形成,则与太平洋俯冲换向所扰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结合带 斑岩铜矿 中、新元古代板块俯冲 岩浆弧 超大陆裂解 古洋壳深熔 构造体系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加里东期造山运动构造属性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瞳 周永章 +1 位作者 虞鹏鹏 曾长育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61-,共1页
<正>华南包括北西侧扬子板块和南东侧华夏板块,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两板块的巨型构造结合带。它从西南端广西钦州湾,经湘东和赣中延伸到东北端浙江杭州湾地区,全长近2000 km,宽100~150 km,总体呈反S状弧形型展布(杨明桂和... <正>华南包括北西侧扬子板块和南东侧华夏板块,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两板块的巨型构造结合带。它从西南端广西钦州湾,经湘东和赣中延伸到东北端浙江杭州湾地区,全长近2000 km,宽100~150 km,总体呈反S状弧形型展布(杨明桂和梅勇文,1997;周永章等,2012)。新元古代华南经历的古华南洋俯冲消减以及两板块间碰撞拼贴过程,在学界取得了广泛共识。南华纪-早古生代,拼贴的板块拉张-裂解形成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带 构造属性 加里东期 新元古代 扬子板块 拼贴 早古生代 和南 东北端 板块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金红石矿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泽明 董昕 +1 位作者 向华 贺振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71-371,共1页
大别-苏鲁造山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三叠纪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超高压榴辉岩的产出为特征。位于苏鲁造山带南部的毛北榴辉岩体宽约300~500 m,长约3 km,深度超过700 m,是出露面积最大的榴辉岩体,而且是一个大型的金红石矿床。毛北岩体主... 大别-苏鲁造山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三叠纪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超高压榴辉岩的产出为特征。位于苏鲁造山带南部的毛北榴辉岩体宽约300~500 m,长约3 km,深度超过700 m,是出露面积最大的榴辉岩体,而且是一个大型的金红石矿床。毛北岩体主要由不同类型的榴辉岩组成,含少量石榴橄榄岩和片麻岩,这些岩石呈互层状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榴辉岩 橄榄岩 扬子板块 俯冲碰撞 金红石矿床 红石矿 出露面积 新元古代 超基性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