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1
作者 谭友恒 于湘伟 章文波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9-516,共18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探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历史以及与周边地块深部构造关系的绝佳场所.本文以喜马拉雅二期密集台阵638个流动台站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78个宽频带固定台站在2014年9月—2015年12月记录到的垂直分...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探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历史以及与周边地块深部构造关系的绝佳场所.本文以喜马拉雅二期密集台阵638个流动台站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78个宽频带固定台站在2014年9月—2015年12月记录到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为基础,提取出了1~60s周期内的基阶瑞利面波频散曲线,采用改进的面波直接反演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表现为明显横向不均匀性的特征,地下浅层的速度结构与地表构造单元体有着非常好的对应关系.祁连造山带西北段中、下地壳存在WNW—ESE向的三维椭球形态的低速异常体,可能与含水流体和岩性成分偏长英质有关.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产生的远场挤压效应和阿拉善地块坚硬地壳的阻挡作用,祁连造山带西北段中、下地壳沿NE—SW方向发生了水平缩短和垂直增厚,莫霍界面出现了局部下凹现象.祁连造山带中、下地壳软弱的低速长英质物质已经侵入到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部的中、下地壳.陇中盆地中、下地壳的低速异常带的厚度小于祁连造山带西北端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的厚度,且其速度值略高于祁连造山带西北段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的速度值,说明陇中盆地下方的低速异常带可能相当于祁连造山带西北段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的早期发育阶段.此外,巴颜喀拉地块东部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跨越了东昆仑断裂带,且与祁连造山带西北端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在较窄的局部区域内存在一定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背景噪声 中、下地壳低速异常体 莫霍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体内低速异常成因的探讨——壳内局部熔融的地震层析证据
2
作者 薛光琦 王有学 宿和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1-415,共5页
青藏高原南部天然地震体波的层析反演图像描绘出拉萨地体内在15~90 km深度内低速异常的分布特征.在研究速度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熔融程度与纵波波速呈倒数衰减的特性,论证了拉萨地体中低速体的出现与壳内的局部熔融有关.壳内局部熔融则... 青藏高原南部天然地震体波的层析反演图像描绘出拉萨地体内在15~90 km深度内低速异常的分布特征.在研究速度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熔融程度与纵波波速呈倒数衰减的特性,论证了拉萨地体中低速体的出现与壳内的局部熔融有关.壳内局部熔融则来源于板块俯冲、地壳增厚产生的热而非幔源侵入所造成.同时,也发现了在拉萨以东中下地壳低速体有向东发展的趋势.大面积部分熔融层分布的深度范围约在15~35 km处.另外,据藏南地区的SKS波分裂时间延迟很小的特点,推测藏南地幔中可能不存在各向异性,也就是没有足够的热源使各向异性矿物的品格重新定位.这从另一方面佐证了部分熔融仅存在于地壳内而不是地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层析 速度 局部熔融 异常成因 低速 拉萨 证据 地壳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坐标解析定位技术在龙门山近震层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钱辉 James Mechie 于常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11-2021,共11页
通过对球坐标梯度速度模型的角距离和走时公式的推导,获取了射线参数驱动的可解析计算的全球多震相时距及其对于模型,震中和地表速度的导数表达式.与TAUP软件进行对比发现除了散射震相外,所有震相的时距曲线误差均可忽略,该方法考虑了高... 通过对球坐标梯度速度模型的角距离和走时公式的推导,获取了射线参数驱动的可解析计算的全球多震相时距及其对于模型,震中和地表速度的导数表达式.与TAUP软件进行对比发现除了散射震相外,所有震相的时距曲线误差均可忽略,该方法考虑了高程,在性能和应用方面也可以完全取代TAUP相应的模块.在此基础上升级了耦合一维模型的定位系统,并应用到龙门山地区的近震重新定位,通过对远震的局部化处理,增加了近震层析的射线覆盖范围和密度,使下地壳速度模型在中上地壳模型的约束下有所呈现.通过近震层析处理发现松潘地区浅部存在大量的高低速相间分布,四川盆地深部为扬子板块高速物质控制,浅部则以低速为主.龙门山断裂带浅部呈现高速为主的特征,而中地壳广泛存在低速物质的分布,龙门山断裂控制的彭灌杂岩体存在根部,收束在20km深度中地壳滑脱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定位 龙门山 近震层析 远震的局部化 地壳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壳幔结构探测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成科 张先康 +5 位作者 赵金仁 刘宝峰 张建狮 杨卓欣 海燕 孙国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2-820,共9页
对长白—敦化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程序包进行走时拟合及地震图计算 ,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 ,以C2 界面为标志 ,研究区地壳可分为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 .上部地壳厚 1 9... 对长白—敦化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程序包进行走时拟合及地震图计算 ,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 ,以C2 界面为标志 ,研究区地壳可分为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 .上部地壳厚 1 9— 2 3km ,P波速度为 6 0 0— 6 2 5km s;下部地壳厚 1 2— 1 7km ,它是由一个较均匀的速度层和一个厚 6— 9km的壳幔过渡层构成 .地壳厚度由敦化一带 31— 33km向东南逐渐增厚 ,至天池火山区最深达39km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存在低速体 ,其速度较周围介质低约为 0 1 5km s.利用地震剖面探测、地震CT和大地电磁测深等结果显示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内存在低速、低密度及低阻异常体 ,该异常体可能表明壳内岩浆囊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天池火山区 地震剖面 地壳结构 低速异常 上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幔源CO_2的运移方式及深部构造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兴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共4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气源断裂的角度探讨了济阳坳陷幔源CO2从地幔运移到坳陷中成藏的方式,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通过深大断裂直接运移;二是通过与郯庐断裂有关的深大断裂二次运移;三是通过坳陷下部中地壳低速体的运移。对济阳坳陷...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气源断裂的角度探讨了济阳坳陷幔源CO2从地幔运移到坳陷中成藏的方式,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通过深大断裂直接运移;二是通过与郯庐断裂有关的深大断裂二次运移;三是通过坳陷下部中地壳低速体的运移。对济阳坳陷深部断裂发育特征及深部断裂和低速体之间关系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低速体是幔源CO2气运移和成藏的中转站,低速体中气源主要通过坳陷内基岩断裂上升的,埕南断裂和高青-平南断裂以及齐广断裂等是重要的输气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构造因素 运移方式 幔源 深大断裂 深部断裂 低速 研究成果 二次运移 郯庐断裂 研究结果 发育特征 CO2气 地壳 转站 成藏 气源 地幔 上升 基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青藏高原东缘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7
6
作者 谭友恒 于湘伟 +1 位作者 宋倩 章文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0-1069,共20页
本文收集了四川、重庆、甘肃、青海、陕西地震台网的10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对台站记录的长时间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从而提取出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共获得5416条周期在5~40 s内的... 本文收集了四川、重庆、甘肃、青海、陕西地震台网的10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对台站记录的长时间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从而提取出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共获得5416条周期在5~40 s内的基阶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用于反演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三维横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地下速度结构呈现非常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地下浅层速度结构特征与研究区域的主要地质特征和地块单元非常吻合.青藏高原东缘下方的低速体在向东延伸过程中受到四川盆地刚性地壳的阻挡作用,一部分向南进入川滇地块,并在下方30 km处形成厚度约为15 km的大范围低速异常;另一部分向北延伸,并在塔藏断裂下方上涌和堆积,造成局部莫霍面下沉.此外,青藏高原东缘下方的低速体在东北方向跨越东昆仑断裂带进入柴达木地块,并到达西秦岭断裂带附近.其中,巴颜喀拉地块下方30 km处存在厚度约为15 km大范围的低速体,与青藏高原东缘隆起地形和地壳增厚有一定联系.且该低速体在柴达木地块下方变窄,与祁连地块地下30 km处厚度约为10 km的小范围低速体存在一定的连通性.但祁连地块低速体速度值略高于巴颜喀拉地块低速体速度值,这可能意味着祁连地块低速体相当于巴颜喀拉地块低速体的早期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背景噪声 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下地壳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