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根据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及地球化学资料,参考盆地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特征及沉积相展布,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二叠世不同时期构造-沉积环境,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 根据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及地球化学资料,参考盆地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特征及沉积相展布,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二叠世不同时期构造-沉积环境,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缘经历了洋盆俯冲消减过程,以强烈的挤压构造环境为特征,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期盆地北缘古亚洲洋闭合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盆地内构造沉降速度缓慢。②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中二叠统石盒子组沉积期基准面呈下降趋势,盆地主体延续山西组沉积期南北高、中部低的古地理格局,南华北地区地势相对更低;周缘隆起区快速抬升且范围逐渐扩大,为坳陷盆地内提供物源,盆地内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和浅湖相,向南发育残存潮坪—潟湖,呈南北向展布;晚二叠世基准面趋于稳定,湖相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于盆地南部,潮坪—潟湖环境向南缩小。③研究区油气成藏受控于沉积环境,中二叠世发育的陆相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于形成储集层和盖层,且和下部煤系地层组成中二叠统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上二叠统为氧化干旱的古气候,沉积水体较浅,形成的泥岩厚度小,生烃潜力有限,无法形成大规模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恢复 古亚洲洋闭合 克拉通内坳陷盆地 盆地演化 构造-沉积环境 三角洲沉积 石盒子组 石千峰组 中—晚二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斜坡中—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大双 吕琴音 +3 位作者 张耀阳 张鹏辉 裴发根 张小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7-522,共16页
大兴安岭南部—松辽盆地西斜坡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关于该地区中—晚二叠世古环境演化方面的研究也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西斜坡蒙科地1井中—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 大兴安岭南部—松辽盆地西斜坡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关于该地区中—晚二叠世古环境演化方面的研究也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西斜坡蒙科地1井中—晚二叠世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二叠世为明显的海相沉积,沉积水体相对较深,期间可能存在多次干热—暖湿波动,其中中二叠世ZSI晚期—ZSII早期较为明显,水体性质体现为咸水—微咸水—半咸水,水体还原性—偏氧化性—还原性,气候干热—温湿—干热。晚二叠世早期为微咸水—半咸水海相沉积,至晚二叠世晚期转变为淡水—微咸水海陆过渡相沉积,期间存在两次明显的气候环境波动,与中二叠世哲斯组沉积中期气候环境变化相似,表现为水体变浅、咸度降低、还原性减弱,气候由干热转向温湿。晚二叠世以来气候逐渐向温暖湿热转变,水体逐渐变浅,可能与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气候变暖有关。至三叠纪、侏罗纪时期,区域处于构造抬升阶段,沉积环境由海陆过渡相环境转变为陆相沉积。结合TOC、古生产力指标分析得出,中二叠世ZSI晚期—ZSII2早期、晚二叠世LXI晚期、晚二叠世LXII中期、晚二叠世LXIII沉积期偏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低咸度、弱还原—偏氧化性的沉积水体环境,是形成厚度较大、富有机质烃源岩的有利的气候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二叠世 有机质 古沉积环境 古气候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中—晚二叠世植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黄睿 张颖 +1 位作者 史骁 孙跃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3-417,共1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胜利沟中二叠世平地泉组植物化石11属19种和晚二叠世黄梁沟组植物化石7属9种,并结合前人对这一地区中—晚二叠世植物化石记录,讨论了两个植物群的地质时代。研究认为:中二叠世平地泉组植物群以安加拉...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胜利沟中二叠世平地泉组植物化石11属19种和晚二叠世黄梁沟组植物化石7属9种,并结合前人对这一地区中—晚二叠世植物化石记录,讨论了两个植物群的地质时代。研究认为:中二叠世平地泉组植物群以安加拉植物群为主,混生个别欧美植物群分子;晚二叠世黄梁沟组植物群为混生少量华夏植物群分子的安加拉植物群。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晚二叠世植物群演替、植被变化、植物群混生与中亚造山带板块聚合之间的关系,认为中二叠世的暖温带温湿气候在晚二叠世转变为季节性干热气候,准噶尔盆地东缘中—晚二叠世植物群混生与准噶尔—吐哈地块、塔里木板块、佳蒙地块、华北板块的拼合和古亚洲洋的关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加拉植物群 古气候变化 亚造山带 混生植物群 中—晚二叠世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urce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Late Permian mudstones,Southwest China
4
作者 肖明国 庄新国 +1 位作者 易炜 毛婉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741-1752,共12页
The material source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rare earth elemems (REEs) for 25 borehole bulk samples from the Late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in Mount Huaying (borehole number: ZK10-6), Sichuan Province, South China... The material source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rare earth elemems (REEs) for 25 borehole bulk samples from the Late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in Mount Huaying (borehole number: ZK10-6), Sichuan Province, South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All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chondrite-normalize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udstone samples are uniform. All samples belong to the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rich type and are enriched in LREEs relative to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s). Th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REEs in mudstone are highly similar to Mount Emei basalt and the three periods of REEs enrichment correspond to three Mount Emei basalt eruption cycles in Longtan peri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E patterns are not controlled by materials from the seawater or land plants. The predominant sources of REEs are from terrigenous material as indicated by negative Eu anomaly. So, the sources of REEs are controlled by terrigenous material, and the Mount Emei basalt is the predominant source of terrigenous material. Thus,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is another control factor of REEs enri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control factors material sources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Mount Emei basalt LatePermi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