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英强 高键 +6 位作者 李双建 郝运轻 林娟华 孙炜 武重阳 马强 王琳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0,共12页
四川盆地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勘探程度低,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楚,源—储匹配和成藏条件不落实。为此,利用地震、钻井、露头及薄片等资料,对洗象池群沉积充填、岩相古地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 四川盆地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其勘探程度低,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楚,源—储匹配和成藏条件不落实。为此,利用地震、钻井、露头及薄片等资料,对洗象池群沉积充填、岩相古地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解剖典型井的基础上,通过落实烃源岩展布与生烃潜力、油气动态成藏与保存条件,探讨了洗象池群成藏模式及油气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为川中—川北继承性古隆起背景下的碳酸盐岩局限—半局限台地沉积,主要发育颗粒滩相控型、岩溶改造型和裂缝型3类白云岩储层;(2)洗象池群储层岩性为粗晶粒结构的白云岩和针孔状白云岩,储集物性较好,高能相带叠加准同生溶蚀和表生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3)建立了洗象池群4种成藏模式:以川中威远地区为代表的下生上储、断层垂向输导模式,以川东南平桥1井为代表的新生古储、断层侧向对接输导模式,以川北马深1井为代表的侧生旁储、不整合输导模式,以及川东北宣汉地区多源供烃、断层侧向+垂向联合输导的概念模式。结论认为,川中—川北古隆起周缘与绵阳—长宁古裂陷叠合区、古隆起斜坡背景下的高陡构造变形带是寻找规模天然气藏重点领域;川东高陡构造带源—储对接匹配好的“相对稳定”保存单元是深化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上寒武统 洗象池群 沉积储层 构造—岩性气藏 成藏模式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地区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层序格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灿 李旭兵 +4 位作者 郇金来 陈孝红 刘安 危凯 张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8-532,共15页
综合利用沉积学、岩石矿物学、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上寒武统可以划归为1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时限范围内,浅水相区经历了由局限台地潮坪→开阔台地... 综合利用沉积学、岩石矿物学、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上寒武统可以划归为1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时限范围内,浅水相区经历了由局限台地潮坪→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坪的沉积演化,斜坡过渡带则经历了由台地边缘→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的演化,研究区东南部的深水相区则由深陆棚→盆地→浅水陆棚组成。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中沉积的颗粒白云岩、叠层石礁以及晚期高水位体系域中形成的溶孔白云岩、岩溶角砾白云岩的层位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级旋回 层序地层特征 层序地层格架 中—上寒武统 雪峰山西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川地区娄山关群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蒋小琼 管宏林 +5 位作者 刘光祥 李建明 罗开平 颜佳新 叶恺 韩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4-319,共6页
四川盆地南川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储层主要为台地边缘滩沉积,以白云岩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白云岩化、溶蚀、破裂、胶结充填及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形成有重要贡献的成岩作用是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根据白云石... 四川盆地南川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储层主要为台地边缘滩沉积,以白云岩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白云岩化、溶蚀、破裂、胶结充填及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形成有重要贡献的成岩作用是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根据白云石标型特征、有序度、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认为娄山关群白云岩成因有3种:准同生、混合水以及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以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为主。储层发育3期溶蚀作用:大气淡水溶蚀、埋藏溶蚀和表生溶蚀,以表生溶蚀作用为主。白云岩化作用和表生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而胶结、充填作用破坏了大量的原生和次生孔隙,不利于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碳酸盐岩 储层 娄山关群 中—上寒武统 南川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