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前垂柳金矿床中——基性脉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成矿时代的约束
1
作者 韩小梦 段留安 +3 位作者 王建田 王志军 王宏亮 张健康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1-1661,共21页
【研究目的】前垂柳金矿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内广泛发育成矿期后中—基性脉岩(煌斑岩、辉绿岩、闪长玢岩),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与金成矿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对其研究可以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 【研究目的】前垂柳金矿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新发现的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内广泛发育成矿期后中—基性脉岩(煌斑岩、辉绿岩、闪长玢岩),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与金成矿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对其研究可以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采集矿区内地表和深部切割矿化蚀变带的中—基性脉岩(煌斑岩、辉绿岩、闪长玢岩),开展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及形成时代。【研究结果】脉岩富碱、高钾、低钛,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U)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和重稀土元素(HREE),属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岩系列,指示其形成于俯冲相关的构造环境;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及锆石U-Pb年龄谱显示,脉岩岩浆源区以富集地幔源区为主,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了华北克拉通及苏鲁造山带古元古代—三叠纪的地壳物质,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3种脉岩.锆石的最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7.5±1.8 Ma,代表其最终结晶年龄,结合其切割矿化蚀变带的地质关系,限定前垂柳金矿的成矿期结束于早白垩世(≥117.5 Ma),与该区确定的成矿时代下限具有一致性。【结论】前垂柳金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华北东部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中—基性脉岩的侵位(约117.5 Ma)标志着区域金成矿作用的结束,指示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对成岩成矿的贡献,为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耦合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中——基性脉岩 前垂柳金矿 成矿时代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