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
28
1
作者
李庶波
王岳军
+3 位作者
张玉芝
张立敏
梁浩
邱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陆块中部,是研究华北岩石圈减薄、克拉通活化期间山脉隆升与剥露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太行山南麓的中生代岩浆岩和元古宙变质岩开展了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相关样品的磷灰石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
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陆块中部,是研究华北岩石圈减薄、克拉通活化期间山脉隆升与剥露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太行山南麓的中生代岩浆岩和元古宙变质岩开展了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相关样品的磷灰石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研究表明,南太行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集中在75~32 Ma之间,峰值径迹长度在11μm以上,为宽带单峰分布。综合考虑裂变径迹反演,南太行山地区初始隆升始于100 Ma前,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去顶量在3 km以上。100~50 Ma的构造抬升相对平静,50~40 Ma及10 Ma左右以来隆升速度加快,是太行山地区的主要隆升期。南太行山区域上表现为北早南晚的倾伏式差异隆升格局,其新生代隆升与华北东部同期的快速沉降相耦合。以上资料有利于更好认知华北陆块中–新生代冷却史及岩石圈减薄地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中–新生代隆升
构造热历史
南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
28
1
作者
李庶波
王岳军
张玉芝
张立敏
梁浩
邱惟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440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90073,41372198)
中山大学高校基本事业费联合资助
文摘
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陆块中部,是研究华北岩石圈减薄、克拉通活化期间山脉隆升与剥露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太行山南麓的中生代岩浆岩和元古宙变质岩开展了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相关样品的磷灰石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研究表明,南太行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集中在75~32 Ma之间,峰值径迹长度在11μm以上,为宽带单峰分布。综合考虑裂变径迹反演,南太行山地区初始隆升始于100 Ma前,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去顶量在3 km以上。100~50 Ma的构造抬升相对平静,50~40 Ma及10 Ma左右以来隆升速度加快,是太行山地区的主要隆升期。南太行山区域上表现为北早南晚的倾伏式差异隆升格局,其新生代隆升与华北东部同期的快速沉降相耦合。以上资料有利于更好认知华北陆块中–新生代冷却史及岩石圈减薄地表响应。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中–新生代隆升
构造热历史
南太行山
Keywords
apatite fission track
Meso-Cenozoic uplifting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South Taihang Mountains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李庶波
王岳军
张玉芝
张立敏
梁浩
邱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