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袁勤 陆红英 +4 位作者 陶丽 朱雪梅 刘瑜俐 沈英 吴继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共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55例,脱落8例。对入组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并将这一护理模式延伸至社区,在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共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55例,脱落8例。对入组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并将这一护理模式延伸至社区,在入组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共4次分别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结果:干预后自身对照,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均有改善(P<0.01);而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院后12个月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知力和治疗态度,住院期间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何丽怡 陈美珍 +1 位作者 邱玉霞 李思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8期103-105,159,共4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患者出院6个月后采用电话随访等方式观察其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案管理护理模式运用于临床护理之中,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不良心理与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 脑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不良心理 依从性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佩容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析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社会评分、动力和精神评... 目的探析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社会评分、动力和精神评分及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社会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社会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心理社会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动力和精神评分为(71.32±2.56)分,对照组为(71.25±2.4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动力和精神评分为(28.69±2.31)分,低于对照组的(41.55±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症状评分为(38.63±2.44)分,对照组为(38.69±2.4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为(18.44±2.28)分,低于对照组的(26.32±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同时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林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8期163-164,共2页
目的评估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2019年3月在本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该项目指标计算,依据方便抽样方法开展分组处置,各个组别归入32例,实验组选用个案管理... 目的评估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2019年3月在本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该项目指标计算,依据方便抽样方法开展分组处置,各个组别归入32例,实验组选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选用一般管理护理模式,记录护理服务前、护理服务6个月后社会功能缺陷评定分值,评估临床依从计算率。结果两组护理服务前社会功能缺陷评定分值相比差异性较低(P>0.05),护理服务6个月后实验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定分值较护理服务前和对照组调查结果下降(P<0.05);实验组临床依从计算率比较对照组调查结果提升(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选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展现了较优的服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 住院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泽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7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用个案管理护... 目的:探讨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治护后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治护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较低,其SF-36量表的评分、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均较高,P <0.05。结论: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华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电集团古交矿区总医院屯兰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电集团古交矿区总医院屯兰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案管理护理。比较两组症状、疗效、自知力、生活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ANSS、CGI-SI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ITAQ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症状和不良反应、动力和精力、心理社会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症状和不良反应、动力和精力、心理社会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个案管理护理模式较常规基础护理模式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患者症状,提升疗效及患者自知力、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常规基础护理模式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 服药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对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世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4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对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80例,依据硬币法分对照组(n=40,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40,行个案管理模式),比较护理...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对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80例,依据硬币法分对照组(n=40,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40,行个案管理模式),比较护理后两组心理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对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个案管理模式护理 鼻内镜 生活质量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金文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3期2461-2462,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优势模式(SMCM)的护理干预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洛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尿毒症MHD患者,依照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MHD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优势模式(SMCM)的护理干预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洛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尿毒症MHD患者,依照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MHD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SMCM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血液透析自我管理量表评分)、炎症、营养不良状态[营养不良-炎症(MIS)]及生活质量[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血液透析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液透析自我管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两组MI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KDQOL-SF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MIS评分低于对照组,KDQOL-S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SMCM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尿毒症M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炎症、营养不良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基于个案管理优势模式护理干预 自我管理能力 炎症、营养不良状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