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的写意表述与“替身”的个性觉醒
1
作者 杭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张艺谋的电影《影》呈现出中国传统的阴阳美学和写意特点,将道教的太极八卦与富有中国特色的虚实写意相结合,意在言外而韵味无穷。视觉呈现上,运用黑白灰等色调,在烟雨迷离的背景中呈现水墨丹青的绘画长卷。叙事上,电影将西方的"替... 张艺谋的电影《影》呈现出中国传统的阴阳美学和写意特点,将道教的太极八卦与富有中国特色的虚实写意相结合,意在言外而韵味无穷。视觉呈现上,运用黑白灰等色调,在烟雨迷离的背景中呈现水墨丹青的绘画长卷。叙事上,电影将西方的"替身"内涵理论运用到权谋的征伐和人性的觉醒中,塑造了"影"和真身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人物关系,呈现出阴阳两极的特性,最终以"影"和真身的角色互换诠释底层小人物个体意识的觉醒,引起人们对于战争、杀戮、个体命运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表述 阴阳美学 替身内涵 个性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断裂处的魏晋想象——在抗战语境下重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77,共10页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作为魏晋美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其以"个性自觉"来阐发魏晋美学精神的思想进路,常可被追溯至"五四"时期,而这一理解其实又是新时期重写的结果,其中常被忽略的事实便是该文写作于抗...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作为魏晋美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其以"个性自觉"来阐发魏晋美学精神的思想进路,常可被追溯至"五四"时期,而这一理解其实又是新时期重写的结果,其中常被忽略的事实便是该文写作于抗战时期,故理应被放置回抗战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来解读。抗战时期清谈误国论复兴的思想氛围,不仅使得该文发表后招致了来自介子的批判,也促成了宗白华通过对儒家道德与礼法的重释将"五四"缝合进"抗战"的努力,而深藏其后的乃以德国作为方法的文艺复兴取径。这些思想意涵在新时期思想构造中的遗失,恰恰透露了"启蒙"对"救亡"的新的压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抗战时期 晋人的美 个性自觉 文艺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