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精准设计:十年1079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唐举玉 孙念哲 +9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曾磊 卿黎明 肖勇兵 潘丁 刘睿 符劲飞 贺继强 李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 目的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小儿65例)、横支为血管蒂切取40例、斜支为血管蒂切取26例(小儿1例),以旋股内侧动脉或股动脉来源穿支为蒂切取9例。其中传统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441例、带蒂转移27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511例、衍生术式100例。修复下肢787例,上肢264例,躯干部17例,头颈部4例,上述多部位7例。并对各种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术后顺利成活1063例,其中发生血管危象行探查术成活14例,总成功率为98.52%。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蒂转移、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和衍生术式各组成功率,结果显示各组间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危象35例(3.24%),动脉危象22例(2.04%),感染19例(1.76%),切口延迟愈合6例(0.56%),完全坏死16例(1.48%),部分坏死35例(3.24%)。统计学分析显示静脉危象方面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类型组发生率低于衍生术式组(P<0.001),切口感染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7),切口延迟愈合方面传统游离移植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4),皮瓣部分坏死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8)。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个性化精准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穿支皮瓣 个性化 精准重建 皮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与颌面缺损个性化修复
2
作者 蒋灿华 付馨瑶 朱非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口腔颌面部不仅维持颜面容貌,还承担着咀嚼、吞咽、呼吸和发声等重要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晚期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其累及范围广泛,根治性切除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组织缺损甚至器官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该区域的解... 口腔颌面部不仅维持颜面容貌,还承担着咀嚼、吞咽、呼吸和发声等重要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晚期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其累及范围广泛,根治性切除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组织缺损甚至器官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既有颅颌面骨、牙齿等硬组织,也有唇、颊、舌、软腭、口底等软组织,因此,需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采用个性化的修复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外观和功能重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个性化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峻懿 宋达疆 +7 位作者 李赞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张锐 杨丽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cm^(2)(中位面积360 cm^(2)),共设计切取44块肌皮瓣,其中皮肤面积(173.55±67.78)cm^(2),肌瓣面积(158.68±94.93)cm^(2)。将皮瓣转移至胸壁缺损处,动脉行端-端吻合,根据可用受区动脉数量,采取外增压或内增压的方式重建2块肌皮瓣动脉血运。吻合静脉时,根据血管蒂及受区静脉数量与形态,采取不同的吻合策略。结果肌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块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后创面愈合。双侧大腿供区伤口全部顺利愈合,遗留线性瘢痕。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8.27±8.62)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1例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重建胸壁质地良好,患者呼吸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正常,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能很好地覆盖胸壁缺损,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能最大程度保护供区功能,是行胸壁重建术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肌皮瓣 外侧动脉降支 血管吻合 胸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饶鹏程 罗世洪 +4 位作者 王雷 孙黎波 周航宇 吴双江 肖金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1例,术前采用CTA定位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并根据检查结果模拟设计个性化的ALTF,术...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1例,术前采用CTA定位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并根据检查结果模拟设计个性化的ALTF,术中应用ALTF行软组织缺损重建修复。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所见血管走行与术前CTA显示均一致;切取皮瓣面积6.0 cm×5.0 cm^11.0 cm×8.5 cm;其中20例皮瓣存活,2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1例皮瓣恢复正常,1例皮瓣未能抢救成功,皮瓣坏死。术后随访6~36月,1例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存活,移植皮瓣存活情况良好,舌外形、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术前CTA可精确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利用CTA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CTA) 穿支血管 个性化外侧肌皮瓣(altf)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设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5
5
作者 陈胜华 徐达传 +3 位作者 周小兵 安高 钟光明 吴坤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外径(3.7±0.9)mm,于股直肌深面,沿股外侧肌前缘下降,在起始下方(9.0±3.5)cm处分为内、外两侧支。(2)外侧支营养股外侧肌,肌外血管蒂长(8.1±3.3)cm,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的全程发出6.6支口径1.0mm的肌支或肌皮支,平均支间距(1.9±0.9)cm。(3)股前外侧部出现皮支(2.5±1.2)支,外径(0.8±0.3)mm,其中肌间隙穿支占23.8%,而肌皮穿支占76.2%。57.7%(15侧)肢体有高位皮动脉出现。结论 (1)可以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并用不同部位的血管支的距离来调整肌瓣和肌皮瓣的叶间距离,修复不同的创面。(2)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临床修复复杂创面的一种极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动脉降支 分叶肌皮瓣 外侧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在修复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世洪 肖金刚 +5 位作者 孙黎波 张力 曾梁楠 夏德林 周航宇 张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治疗效果及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肌皮瓣穿支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中晚期口底癌患者在施行口底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运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行软组织缺损的...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治疗效果及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肌皮瓣穿支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中晚期口底癌患者在施行口底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运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术前应用CTA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穿支血管。结果 16例患者术前CTA定位的穿支血管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的口底、舌外形恢复良好,张口度理想,吞咽及语言功能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肿瘤局部无复发,其中1例患者(T4N2M0期)在术后10个月因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 CTA能精确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穿支血管,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重建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癌 缺损 CT血管造影 外侧肌皮瓣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7
7
作者 徐邢环宇 王卫红 +4 位作者 许彪 朱谨 夏斌 刘屿 施延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口角颌下切口入路及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皮...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口角颌下切口入路及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完全坏死。无面瘫症状,言语功能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5年,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无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结论: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量充足,制备简单,供区并发症少,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可以维持患者面部形态,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肌皮瓣 上颌骨Ⅱ类缺损 改良口角颌下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缺损股薄肌皮瓣修复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欣 周剑虹 许振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5-415,共1页
舌癌切除后常导致舌组织缺损,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1];舌缺损的良好修复,不但恢复其形态,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语音效果以及恢复吞咽等运动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皮瓣有前臂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 舌癌切除后常导致舌组织缺损,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1];舌缺损的良好修复,不但恢复其形态,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语音效果以及恢复吞咽等运动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皮瓣有前臂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等,股薄肌皮瓣用于修复舌缺损的报道少见;我科2014年6月采用股薄肌皮瓣修复1例舌癌切除后缺损,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肌 舌缺损 皮瓣修复 皮瓣设计 外侧皮瓣 臂皮瓣 生存质量 胸大肌皮瓣 语音效果 联合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肌皮瓣供区发生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组织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5
9
作者 文建民 朱锋 +2 位作者 唐恩溢 杨旭东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2-743,747,共3页
目的:介绍腓骨肌皮瓣制备术后,小腿供区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致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修复方法。方法:对2例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重建时,供区发生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造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2例手术都获得成功... 目的:介绍腓骨肌皮瓣制备术后,小腿供区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致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修复方法。方法:对2例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重建时,供区发生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造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2例手术都获得成功,小腿外形满意,运动功能基本恢复,保留了足、踝关节功能,未行截肢。结论:股前外侧肌皮瓣血管恒定,制备方便,可以提供较大修复组织,对腓骨肌皮瓣供区的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肌皮瓣 腓骨肌皮瓣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组织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科 邵益森 +1 位作者 习伟宏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585-3588,共4页
目的:比较舌癌术后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后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统计2008-2014年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舌缺损患者的资料,应用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测量89例患者术... 目的:比较舌癌术后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后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统计2008-2014年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舌缺损患者的资料,应用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测量89例患者术后12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舌缺损患者在性别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皮瓣修复的舌癌患者在生存质量8项维度得分中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受限、躯体疼痛、生命活力、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感6个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缺损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为临床医生修复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SF-36量表 生存质量 外侧皮瓣 胸大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