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个性化建模与数值研究
1
作者 张文普 张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4-64,共1页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发展针对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对这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CT影像与超声技术获得的肺动脉入口流态数据,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和CFD...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发展针对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对这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CT影像与超声技术获得的肺动脉入口流态数据,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和CFD方法,发展了医学影像数据-个性化肺动脉三维几何建模-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完整技术路线,实现了肺动脉高压的个性化力学建模与仿真,并结合临床医学资料,建立了肺动脉高压辅助诊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心血管疾病 个性化建模 超声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 辅助诊断系统 CT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Sim的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个性化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宇 任君 +3 位作者 周鑫 伍子豪 王冬梅 孔令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6-1153,共8页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个性化脊柱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为脊柱侧凸的非手术矫形治疗提供治疗机制分析与效果评估的工具。方法基于患者影像学数据计算并调整Schmid开发的OpenSim青少年脊柱模型的骨骼与肌...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个性化脊柱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为脊柱侧凸的非手术矫形治疗提供治疗机制分析与效果评估的工具。方法基于患者影像学数据计算并调整Schmid开发的OpenSim青少年脊柱模型的骨骼与肌肉参数,使模型与特定患者相匹配;基于文献数据添加椎间刚度并在侧凸段进行修正,使模型符合脊柱侧凸患者椎关节力学特征,进而建立患者侧凸脊柱的个性化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基于运动捕捉数据计算逆运动学,并使用静态优化计算肌肉激活度,将计算结果与影像学及肌电(electromyogram,EMG)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站立状态逆运动学计算得到的各椎骨冠状面角度平均误差为0.164°,符合运动学误差要求;站立状态胸椎段与腰椎段竖脊肌凸侧与凹侧肌肉激活度比值分别为0.489与0.631,与EMG数据吻合;侧屈运动中对椎间刚度进行修正后的模型与未修正模型相比,肌肉激活更接近EMG数据。结论本文方法建立的模型满足运动学与肌肉力的准确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个性化建模 肌肉激活度 椎间刚度 逆运动学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个性化模型快速构建及骨骼匹配与运动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佳蕾 刘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9-1582,共4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人体数据及Poser模型的人体个性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并以此实现快速骨骼匹配和运动仿真。方法首先,采用人体MR扫描数据通过体绘制重建人体模型;其次,提取人体模型表面数据,建立OBJ格式的个性化人体三维模型,并根据个性化...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人体数据及Poser模型的人体个性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并以此实现快速骨骼匹配和运动仿真。方法首先,采用人体MR扫描数据通过体绘制重建人体模型;其次,提取人体模型表面数据,建立OBJ格式的个性化人体三维模型,并根据个性化人体三维模型对Poser中动态模型进行尺寸修改;最后,为实现人体骨骼在运动空间的个性化匹配,提出采用层次传递参数化方法快速在局部寻找特征点及特征参数,并以此作为约束修正骨骼模型尺寸。结果通过人体MR扫描数据,结合Poser软件,能够方便、快速地建立个性化人体体表模型并实现相应的骨骼匹配,最大程度地符合人体实际情况。通过在Poser程序中设置模型的动作姿势,能够直观地对运动状态下参数化的骨骼模型进行观察。结论该方法可在无法得到精确人体骨骼数据时快速地对人体骨骼进行个性化匹配及可视化运动仿真,为临床医学创伤修复等领域的人体骨骼模型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个性化建模 骨骼匹配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跨系统个性化服务的用户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丹丹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61,共6页
以一种用户为中心的方式,共享和整合分布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的多样的、异构的数据是当前个性化服务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分布式多应用环境下,实现来自不同系统,有关同一用户的多样化数据共享和整合的技术方法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面向单应用系... 以一种用户为中心的方式,共享和整合分布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的多样的、异构的数据是当前个性化服务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分布式多应用环境下,实现来自不同系统,有关同一用户的多样化数据共享和整合的技术方法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面向单应用系统的用户建模方法局限性,提炼多应用环境下用户建模基本问题与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对实现多系统用户数据整合的技术方法进行梳理,按照构建的视角将其划分为自上而下的基于标准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基于映射的方法两大派系,对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并指出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服务跨系统个性化用户互操作可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博文本的个性化兴趣关注点及情绪变迁趋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九硕 高凯 +1 位作者 赵捷 高国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可利用微博平台发表、分享自己的观点以及抒发某种情绪,进而产生了大量针对不同话题的博文和情绪信息,但传统的文本挖掘算法在处理这些短小且具富含个性化情感信息的微博文本方面有所欠缺。在此提出一种基...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可利用微博平台发表、分享自己的观点以及抒发某种情绪,进而产生了大量针对不同话题的博文和情绪信息,但传统的文本挖掘算法在处理这些短小且具富含个性化情感信息的微博文本方面有所欠缺。在此提出一种基于微博文本的特征权重计算方法,可据此得到博主在不同时间段的关注点,通过情绪分类,分析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情绪变迁情况。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微博 个性化建模 个性化兴趣关注点 情绪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标注系统中基于标签和项目的兴趣建模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潜 林鑫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6-1303,共8页
近年来,基于标签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受到了重点关注,然而也有研究对其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为验证标签是否适合作为兴趣建模的基础数据、效果是否更加理想,本文以电影社会化标注系统为例,采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分别基于标签和项目进行了兴... 近年来,基于标签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受到了重点关注,然而也有研究对其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为验证标签是否适合作为兴趣建模的基础数据、效果是否更加理想,本文以电影社会化标注系统为例,采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分别基于标签和项目进行了兴趣建模,并以用户召回率、推荐项目召回率和准确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效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标签建模策略效果显著差于基于项目建模策略;但是在用户标注影片较多的情况下,基于标签建模策略也取得较好效果。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对象选用的是影片,其结果未必适用于音乐、图书、网页等类型的资源;二是研究仅针对影片类型兴趣进行了建模,没有建立综合模型,因而其结果可能未全面反映基于标签和项目建模策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标签 用户兴趣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咀嚼肌虚拟建模技术及应用进展
7
作者 陈俊鹏 王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6-1079,共4页
随着数字化外科技术日渐成熟,虚拟建模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咀嚼肌动力学和下颌功能性运动的仿真,咀嚼肌虚拟建模技术在颌面部整体建模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就咀嚼肌虚拟建模技术及应用... 随着数字化外科技术日渐成熟,虚拟建模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咀嚼肌动力学和下颌功能性运动的仿真,咀嚼肌虚拟建模技术在颌面部整体建模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就咀嚼肌虚拟建模技术及应用进展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介绍虚拟建模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咀嚼肌虚拟建模的基本过程,并简要介绍其应用,分析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患者个性化建模 咀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肌肉力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翰君 刘卉 +1 位作者 张新 于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7-63,69,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膝关节肌肉力分布模型。通过调整肌肉最大应力使模拟肌肉合力矩与文献关节合力矩误差最小化的数学优化方法标定肌肉参数,从而解决肌肉参数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同时,使用敏感度分析得到肌肉最优长度对肌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本研究建立了膝关节肌肉力分布模型。通过调整肌肉最大应力使模拟肌肉合力矩与文献关节合力矩误差最小化的数学优化方法标定肌肉参数,从而解决肌肉参数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同时,使用敏感度分析得到肌肉最优长度对肌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计算出肌肉合力矩与文献数据高度相关,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预测结果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2;使用优化方法获得的股四头肌与股后肌群的最大应力分别为52.4N/cm2和53.8N/cm2;敏感度分析的结果表明肌肉最优长度对肌力模拟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文献平均肌肉长度数据不适用于个体化肌肉力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 肌肉骨骼 敏感度分析 个性化建模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用户个性化推送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许超 赵瑞雪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143,165,共4页
科研用户的研究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力量,其行为分析对于文献计量应用的适用性已经在中科院杨广峰的三个认定:"文献生产反映信息需求"、"参考引文反映信息使用"和"文献刊载反映信息发布"基础上得到了充... 科研用户的研究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力量,其行为分析对于文献计量应用的适用性已经在中科院杨广峰的三个认定:"文献生产反映信息需求"、"参考引文反映信息使用"和"文献刊载反映信息发布"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科研用户密切相关的信息承载着知识的积累、深化与发展,积累的信息需要正确地提供给科研用户,需求信息的完整提供与有效使用直接影响产出信息的质量。基于需求信息与数据库资源匹配的角度,通过对图书馆个性化推送模型及文献计量的三种分析方法:共引分析、词频分析和H指数的深入分析与综合运用,提出基于文献计量的个性化推送模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推送 文献计量 共引分析 词频分析 H指数 个性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主体为中心的微博计算方法——微博计算微革命:从“信息”中心到以“人”为本
10
作者 张华平 商建云 赵燕平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90,共7页
针对以微博为对象的分析挖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微博计算模型,即以微博主体为微博计算的主要对象,研究微博博主个性化表示模型,博主情绪感知算法、及微博内容分析等关键技术,综述了微博计算已有的研究进展。创新之处在于突... 针对以微博为对象的分析挖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微博计算模型,即以微博主体为微博计算的主要对象,研究微博博主个性化表示模型,博主情绪感知算法、及微博内容分析等关键技术,综述了微博计算已有的研究进展。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纯粹内容分析的局限,更好地适应了微博计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计算 个性化建模 主体行为式挖掘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与域感知的点击率预估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越 武志昊 赵苡积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68,共9页
点击率预估是推荐系统中的核心任务,其关键是学习有效的特征交互,但现有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点击率预估方法未考虑冷启动问题,导致准确率降低。结合特征信息和域信息的嵌入,提出一种特征交互的点击率预估方法 FF-GNN。利用基于图神经网... 点击率预估是推荐系统中的核心任务,其关键是学习有效的特征交互,但现有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点击率预估方法未考虑冷启动问题,导致准确率降低。结合特征信息和域信息的嵌入,提出一种特征交互的点击率预估方法 FF-GNN。利用基于图神经网络的交互模块分别提取特征嵌入和域嵌入的结构信息,建模细粒度的特征交互和粗粒度的域交互过程。同时通过设计图神经网络的权重计算模块,交叉引用特征图神经网络和域图神经网络的低阶特征信息,实现特征交互和个性化建模域交互。在此基础上,采用注意力机制融合特征交互和域交互模块的结果预测点击率。在Criteo和Frappe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FF-GNN方法的有效性,其AUC指标相较于同类型Fi-GNN方法分别提高0.57和0.85个百分点,能够同时关注特征和域信息,提高点击率预估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率预估 图神经网络 特征交互 域交互 个性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互联网智能元搜索引擎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包骏杰 马燕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105,共3页
WWW的迅速发展,使得开发新型的搜索引擎成为Web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结合信息检索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互联网智能元搜索引擎。文章在回顾已有的搜索引擎技术的基础上。首先提... WWW的迅速发展,使得开发新型的搜索引擎成为Web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结合信息检索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互联网智能元搜索引擎。文章在回顾已有的搜索引擎技术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智能元搜索引擎的基本框架,之后详细介绍了实现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机器学习中的文本学习技术,中文文本表示技术,信息过滤技术,个性化用户建模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元搜索 文本学习 信息过滤 个性化用户 信息过滤技术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OpenSim的非线性缩放方法
13
作者 伍子豪 王正陶 +1 位作者 马晓宇 王冬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9-995,共7页
目的提高OpenSim生物力学模型静态与动态配准精度,进而提高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的可靠性。方法通过位姿调整、构建插值函数,实现基于运动学实验数据的模型非线性缩放。使用两组公开实验数据(GC3和GC5)进行建模分析,计算模型肢段长度... 目的提高OpenSim生物力学模型静态与动态配准精度,进而提高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的可靠性。方法通过位姿调整、构建插值函数,实现基于运动学实验数据的模型非线性缩放。使用两组公开实验数据(GC3和GC5)进行建模分析,计算模型肢段长度和关节作用力,并与解剖标记点缩放方法(anatomical landmark scale,ALS)和线性缩放方法的计算结果及实际测量值比对,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缩放所得模型的肢段长度与实际测量值的最大偏差14.74 mm,在文献给定范围(4.0±13.8)mm内;缩放和逆运动学计算的标记点误差满足OpenSim给定要求;计算所得关节接触力均方根误差(GC3:0.40 BW,GC5:0.34 BW)较ALS方法(GC3:0.64 BW)和OpenSim线性缩放方法(GC5:0.40 BW)小;蒙特卡洛分析结果同时表明,对于模型标记点初始位置的变化,该方法计算关节接触力误差范围更小,肢段长度波动小于5%。结论该非线性缩放方法可行,且在目前验证条件下可以提高OpenSim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效率及仿真分析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缩放 个性化建模 型配准 运动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personal heating on thermal comfort:A review 被引量:1
14
作者 TIAN Xiao-yu LIU Wei-wei +2 位作者 LIU Jia-wei YU Bo ZHANG J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279-2300,共22页
Personal conditioning system(PCS)is receiv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its energy-saving potential and the ability to satisfy individual comfort requirements.As a part of PCS,personal heating systems can maintain... Personal conditioning system(PCS)is receiv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its energy-saving potential and the ability to satisfy individual comfort requirements.As a part of PCS,personal heating systems can maintain human thermal comfort in cold environments,which leads to their potential role of important heating mode in cold winter,especially in the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regions of China.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ersonal heating systems,this paper reviews the published studies.Personal heating system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the mode of heat transfer:conductive,convective,radiative and combinative type.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ategory and respective devices are introduced.Furthermore,identifying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heating on thermal comfort and the models for predicting or evaluating thermal comfort during local heating.This paper would provide users with a guideline for choosing suitable heating equipment during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onal conditioning system personal heating thermal comfort evaluation models built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