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少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教育对策
1
作者 夏应春 韩云霞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89年第3期41-44,共4页
少年大学生,一般都有超常的智力,并能超前达到中学毕业的知识水平,但就其身心发展来说,仍处于少儿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阶段。因此,他们虽然进了大学。
关键词 青年初期 不平衡 学生心理发展 自控能力 实验课时 自我意识 现实自我 小沙弥 教育实践 个别心理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作者 邓宝芬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993年第4期46-48,共3页
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邓宝芬为不断深化和完善德育工作,提高人才质量,从1989年起,我校的德育教学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在帮助学生防治心理疾病,排除心理障碍,优化... 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邓宝芬为不断深化和完善德育工作,提高人才质量,从1989年起,我校的德育教学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在帮助学生防治心理疾病,排除心理障碍,优化心理素质方面,已初见成效。几年来实践证明,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一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1、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健康的基础。人体健康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躯体之中;健康的身体包括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并指心理对社会诸方面的适应状况良好。其外延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等。同时二者又互相影响。生理变化会引起心理反应。心理变态也会引起生理失调。如:处于生理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由于甲状腺素分泌旺盛、常常引起情绪冲动,容易檄惹。反之,持久的负性情绪也可能引起生理功能失调,甚至导致心身疾病(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疾病。)心理健康也是道德健康的基础。一定道德品质的形成,要遵循知、情、意、行的规律。因此,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变态 心理障碍 道德健康 心理疾病 个别心理咨询 心理素质 生理健康 情绪冲动 德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