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定会使价值总量增加吗——程恩富、马艳框架下的分析
1
作者 朱殊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界有一个近似公理的命题: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引起企业实现的价值总量的增加。以程马框架为基础,对上述命题做了分析,证明了企业实现的价值总量不仅取决于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该...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界有一个近似公理的命题: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引起企业实现的价值总量的增加。以程马框架为基础,对上述命题做了分析,证明了企业实现的价值总量不仅取决于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该企业所在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在企业个别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即使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也未必会引起企业实现的价值总量的增加,因为部门劳动生产率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劳动生产率 价值总量 程马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门平均活劳动生产率与新创价值量——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再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耿文清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6期30-36,共7页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是正确理解和适用价值决定原理的“关节点”。长期来许多同志撰文对这一问题作了各方面的研究,但一直未有定论,仍有必要从深度和广度上作进一步的探讨。这个问题不仅有...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是正确理解和适用价值决定原理的“关节点”。长期来许多同志撰文对这一问题作了各方面的研究,但一直未有定论,仍有必要从深度和广度上作进一步的探讨。这个问题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与一系列现实经济问题密切相关。根据马克思已有的论述和他的方法论原则,我认为,可以把“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这一命题看作一个系统,其中可分为如下层次: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国民劳动生产率与国际价值量。通过这样逐层次分析之后,再综合起来理解,才能准确弄清这一命题的丰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劳动生产率 国际价值量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劳动复杂程度 平均劳动生产率 总体劳动 生产过程 商品价值量 简单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3
作者 于培佳 《经济科学》 1985年第1期36-39,共4页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问题在《资本论》第一卷至少有三种提法:(一)'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二)'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问题在《资本论》第一卷至少有三种提法:(一)'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二)'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既然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有用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的形式的劳动有关。'(三)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 以上三段论述从表面上看是相互'矛盾'的,然而在这些矛盾背后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正确认识这个统一不仅有助于理解劳动的价值论本身,而且对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等理论问题也将迎刃而解。笔者试图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 生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数 抽象劳动 超额剩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4
作者 吕保岳 《理论学刊》 1987年第4期48-49,共2页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一是从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二是从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一、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一是从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二是从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一、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这一关系可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以及单位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两个方面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商品经济 使用价值量 抽象劳动 劳动生产 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中的功能效应及本质——由“苏谷之争”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谭跃湘 《湖湘论坛》 1995年第5期15-18,共4页
始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苏谷之争”,集中的焦点是如何看待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中的功能。谷书堂等学者有感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日见突出的作用,不仅强调“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在价值形成中都发挥各自的功能”。
关键词 生产资料 价值形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功能效应 价值量 价值创造 创造价值 技术构成 个别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经济的系统特性和商品交换
6
作者 韩朝华 《江汉论坛》 1985年第11期6-11,共6页
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商品关系的认识。我们已经不仅必要而且可能用一种新的眼光,从一个较前人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范围来重新认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作用。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个研究商品经济的新角度。一、商品交... 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商品关系的认识。我们已经不仅必要而且可能用一种新的眼光,从一个较前人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范围来重新认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作用。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个研究商品经济的新角度。一、商品交换的机制首先要考察一下,商品交换是怎样的一种交换。马克思已经证明: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这种交换不同于其他性质的交换,它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在实际的交换中,只有当商品符合特定的条件,商品才是可交换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交换关系 商品生产 个别劳动生产率 使用价值 商品经济 社会化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经济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级差收入来自农业内部——与赵瑞彰同志商榷
7
作者 陈渝 《经济问题》 1985年第6期53-54,共2页
土地级差收入是农业企业因所利用的土地自然生产率较高,位置较有利,或在同等条件下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而提高了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收入。它的实质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对于这部分利润的来源,传统的说法是:优等土地上的农产品,其... 土地级差收入是农业企业因所利用的土地自然生产率较高,位置较有利,或在同等条件下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而提高了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收入。它的实质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对于这部分利润的来源,传统的说法是:优等土地上的农产品,其个别价值低于这种农产品的社会价值,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中间存在的差额,就形成了经营优等地生产者的级差收入,并强调它的实体仍是农业劳动者的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 超额利润 个别劳动生产率 个别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级差收入 生产 生产资料 不等价交换 农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新探
8
作者 王仲君 《高校教育管理》 1987年第1期62-67,共6页
关于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目前我国学术界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一种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由本部门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企业转移来的;另一种则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由本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自己创造的。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 关于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目前我国学术界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一种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由本部门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企业转移来的;另一种则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由本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自己创造的。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超额剩余价值,在由纯粹活劳动因素所决定的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是由该企业自己创造的;在由纯粹非活劳动因素所决定的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它来源于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商品实际价值的过多的支付,它属于虚假的社会价值;在由活劳动因素和非活劳动因素同时决定的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则部分由该企业自己创造,部分又来源于消费者对其商品实际价值的过多的支付。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剩余价值 虚假的社会价值 商品的个别价值 商品数 劳动因素 市场价值 个别劳动生产率 部门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自己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