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言说与“普遍性”神话——从话语沟通看现今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艺学论争 被引量:2
1
作者 聂春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0,共4页
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艺学论争没有明确区分文艺学中的个体言说与普遍性话语,导致它们对文艺学中个体言说的正当性的忽视;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康德美学,可知我国现当代文艺学的根本困结不在于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在于那种不... 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艺学论争没有明确区分文艺学中的个体言说与普遍性话语,导致它们对文艺学中个体言说的正当性的忽视;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康德美学,可知我国现当代文艺学的根本困结不在于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在于那种不断将文艺学的个体言说转换成普遍性话语的"普遍性"神话;将普遍性话语还原为个体言说,并把个体言说的正当性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原则,是建立文艺学"公共领域"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个体言说 普遍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总体批判到个体言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冰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总体性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继承了总体性原则。他们把整个无产阶级以及阶级意识看作一个总体,把意识形态看作是整个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开始不再从总体上看待意识... 总体性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继承了总体性原则。他们把整个无产阶级以及阶级意识看作一个总体,把意识形态看作是整个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开始不再从总体上看待意识形态。他们认为,总体性的社会只不过是把非同一性陷于贪婪的物欲中的统一的工具理性世界,无产阶级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为产生总体阶级意识的客观基础被消除了。后马克思主义则公开拒斥意识形态的阶级还原论,将基于阶级的总体性批判演变成多元主体的个体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批判 个体言说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历史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锐小说历史阐释的独异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翟永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5,共4页
李锐的小说体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历史小说观念的转变,并显现出独异的个性,这种独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由"个体"言说与言说"个体"表现出的历史叙述方式的变化、通过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描述完成对历史... 李锐的小说体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历史小说观念的转变,并显现出独异的个性,这种独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由"个体"言说与言说"个体"表现出的历史叙述方式的变化、通过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描述完成对历史进化规律的解构、由对非理性历史的叙述实现对历史事件的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锐小说 个体言说 叙述方式 非理性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