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合作网络与个体行动者探索式创新行为的内在联系机理——以宁波江北仪器仪表集群技术合作网络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明 任浩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研究采用网络分析软件STOCNET 1.8动态模拟宁波江北区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技术合作网络与个体行动者探索式创新行为的联系。结果表明:在2005~2010年期间,宁波江北仪器仪表集群的技术合作网络尚处于初级阶段,合作网络与个体行动者探索式... 本研究采用网络分析软件STOCNET 1.8动态模拟宁波江北区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技术合作网络与个体行动者探索式创新行为的联系。结果表明:在2005~2010年期间,宁波江北仪器仪表集群的技术合作网络尚处于初级阶段,合作网络与个体行动者探索式创新行为是互为状态依存;网络内个体的合作伙伴的选择受到组织类型及知识专门化的伙伴效应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个体探索式创新行为变化的决策受到个体知识专门化效应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合作网络 探索式创新 个体行动 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根力量与个体行动:小洲艺术节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帆 张骁鸣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7期11-12,共2页
就像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和8号桥、成都的东区音乐公园、深圳的OCT创意园一样,广州的小洲村也成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新地标之一。但它与其他几个地方也有所不同:这里的艺术家只有极少数已经成名成家,没有聚集太多有实力的、有影响力... 就像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和8号桥、成都的东区音乐公园、深圳的OCT创意园一样,广州的小洲村也成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新地标之一。但它与其他几个地方也有所不同:这里的艺术家只有极少数已经成名成家,没有聚集太多有实力的、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如画廊、设计公司),也没有一个正式的艺术区管理机构,反倒可以见到大量刚刚从艺术院校毕业并且正在艰难起步的青年艺术家、有艺术理想的大学生、纯粹来学习绘画技巧的艺考生,以及一些从事传媒、设计、动漫工作的城市白领或"文艺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节 个体行动 草根力量 青年艺术家 798艺术区 设计公司 艺术机构 管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中个体行动的一个分析框架——对帕森斯“唯意志行动”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峰 周丽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5期91-95,共5页
人类关于自身行动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在诸多理论中,帕森斯经典的"唯意志行动理论"影响深远,有利于在分析层面上将具体行动抽象为科学理论,但其缺陷在于忽略了对组织中个体行动的分析。由... 人类关于自身行动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在诸多理论中,帕森斯经典的"唯意志行动理论"影响深远,有利于在分析层面上将具体行动抽象为科学理论,但其缺陷在于忽略了对组织中个体行动的分析。由于不同时代下组织类型有所不同,因而对组织中个体行动的分析只能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进行。在工业社会中,组织中的个体行动可以抽象为环境、行动者、手段和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行动者的能动性和行动的时序性使各要素能够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个体行动 分析框架 帕森斯 行动理论 环境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的庇护——集体行动向个体行动转变的人类学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怡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在现有集体行动研究中,学者多聚焦于个体如何促成集体行动,却极少关注集体行动后的个体行动。然而,集体行动的结束意味着的往往并非事件的终结,而是个体行动的开始。以某市A庄为例,通过分析村庄居民在贴吧中的讨论,可观察集体行动向个... 在现有集体行动研究中,学者多聚焦于个体如何促成集体行动,却极少关注集体行动后的个体行动。然而,集体行动的结束意味着的往往并非事件的终结,而是个体行动的开始。以某市A庄为例,通过分析村庄居民在贴吧中的讨论,可观察集体行动向个体行动的转变。集体行动之后,村庄居民继续实施个体行动,但具有很强的集体性。这是因为村庄居民仍向村庄寻求共同体庇护,个体行动以集体情感为信念,以集体关系为纽带。对这一逻辑的揭示不仅有利于理解集体行动与个体行动之间的关系,更有助于寻求重建村落的可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个体行动 共同体 网络贴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区“赔命价”认同现状调查——基于个体行动的视角
5
作者 熊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49-154,共6页
经过国家半个多世纪对藏区法律与司法制度的建设,藏族民众对传统"赔命价"法与国家制定法的权衡取舍产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主要表现为后者的影响不断加大。尽管如此,由于刑事司法功能失调,基层组织的协同治理能力不足,传统&qu... 经过国家半个多世纪对藏区法律与司法制度的建设,藏族民众对传统"赔命价"法与国家制定法的权衡取舍产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主要表现为后者的影响不断加大。尽管如此,由于刑事司法功能失调,基层组织的协同治理能力不足,传统"赔命价"依然占据权威认同的重要领域,命案处理的"司法乱象"问题随着功利主义取向的加深变得愈发复杂、突出。结合藏区实际,革新刑事司法模式,提升司法在理性算计与权威认同中的比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 命案纠纷 解决 个体行动 法治 结构 治理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个体创新与合作网络演化机理研究——基于通信业专利数据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彭英 姚恒璐 吴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8,共5页
基于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研究组织特征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的影响。以通信技术产业2008—2013年专利数据为例,构建观测期历年合作关系矩阵,绘制合作网络可视化图,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STOCNET对网络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 基于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研究组织特征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的影响。以通信技术产业2008—2013年专利数据为例,构建观测期历年合作关系矩阵,绘制合作网络可视化图,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STOCNET对网络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及科研机构能促进专利合作关系建立和专利合作网络成长;外向中心性、组织类型相似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传递性和组织专利合作经验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个体创新 合作网络演化 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 专利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是谁”与“你认识谁”:个体属性与网络对知识创新的交互研究评述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华 张向前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4-160,共7页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个体知识创新研究大多遵循静态结构主义分析逻辑,缺乏对个体属性的关注。个体知识创新的差异除了网络结构的差别———位置与位置的差异之外,还体现在个体属性的差别上。因此,社会网络研究应该对个体属性与行动予以关...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个体知识创新研究大多遵循静态结构主义分析逻辑,缺乏对个体属性的关注。个体知识创新的差异除了网络结构的差别———位置与位置的差异之外,还体现在个体属性的差别上。因此,社会网络研究应该对个体属性与行动予以关注。基于此,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个体属性分为个体经历、人格特征与行为方式3个变量,然后对其与网络结构的交互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解释逻辑进行讨论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属性 社会网络 知识创新 个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岗、失业工人的行动选择分析:以厦门市调查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爱玉 王培杰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2,共6页
文章以福建省厦门市下岗、失业工人的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下岗、失业工人的行动选择及其原因。遭遇下岗、失业事件的工人采取了三种不同形式的行动:集体行动、个体行动、不行动。集体上访是最普遍的一种集体行... 文章以福建省厦门市下岗、失业工人的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下岗、失业工人的行动选择及其原因。遭遇下岗、失业事件的工人采取了三种不同形式的行动:集体行动、个体行动、不行动。集体上访是最普遍的一种集体行动,其目标主要是经济性的,个体行动的主要形式是劳动诉讼,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工作和收入补偿问题。集体行动参与可能性与多种因素有关,替代性选择、信心、成本以及文化程度是集体行动可能性最主要的解释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个体行动 替代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何人”的人类学:面向“人类”研究与书写个体经验的新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任何人"的人类学是继写文化之后探索人类学发展方向的新角度,其认为,涂尔干及结构—功能主义对结构的研究,掩盖了个体行为的多样性,主张个体作为行动的源泉具备超越当前结构限制的能力,人类学家应关注个体行动者本身。通过... "任何人"的人类学是继写文化之后探索人类学发展方向的新角度,其认为,涂尔干及结构—功能主义对结构的研究,掩盖了个体行为的多样性,主张个体作为行动的源泉具备超越当前结构限制的能力,人类学家应关注个体行动者本身。通过描写个体对社会规则的阐释和运用,分析其应对困境的各项能力,观察报道人在同一文化体系表述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报道人在交往中的互动方式和自我实现等,展现报道人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借此,"任何人"的人类学希望彻底走出科学-结构主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行动 个体能力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入人口社会融入感的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胜今 许世存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4,共10页
社会融入感是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关注了吉林省流入人口融入感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社会融入感是流入者基于自身的融入意愿,根据融入过程中的客观体验,而获得的对自身融入状况的全面感受。它包括主观融入意愿、... 社会融入感是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关注了吉林省流入人口融入感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社会融入感是流入者基于自身的融入意愿,根据融入过程中的客观体验,而获得的对自身融入状况的全面感受。它包括主观融入意愿、客观融入体验和深化融入决策等三个层次。从宏观制度设置与个体行动参与两个方面探索社会融入感的影响因素,一方面,能否拥有居住证或暂住证、是否享有职工医疗保险、子女本地就学及赞助费缴纳情况、工作的时间与强度安排等制度因素影响着流入者的融入感知;另一方面,个体的社会参与行动、人际交往行动和回归性行动也会影响社会融入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流入人口 社会融入感 制度设置 个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 被引量:22
11
作者 卜长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负面效应 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 集体行动 个体行动 研究者 研究所 忽略 正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与心理和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月如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28-30,共3页
在内地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要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还要在以汉文化为主要背景的内地进行跨文化的适应。在这一角色和文化适应过程中,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认同,以致产生被疏远、被孤立、不和... 在内地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要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还要在以汉文化为主要背景的内地进行跨文化的适应。在这一角色和文化适应过程中,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认同,以致产生被疏远、被孤立、不和谐等消极情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从个体行动者的角度入手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张力及困惑,试图探索一种比较理想的"叠合认同"方式,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对母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积极认同,从而实现内心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个体行动 文化认同 叠合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利兰的需求理论与对年轻干部的激励策略
13
作者 张妍萃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54-55,共2页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培育和激励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作用,是党和国家良好发展的重要依托。当前,如何更好地培育和激励年轻干部是一个重要课题。需求是个体行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管理中的激励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个体的需求...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培育和激励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作用,是党和国家良好发展的重要依托。当前,如何更好地培育和激励年轻干部是一个重要课题。需求是个体行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管理中的激励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个体的需求基础之上。只有把握好年轻干部的需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利兰 需求特征 激励策略 需求理论 激励理论 个体行动 高层次需要 干部资历 青年干部 组织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制造业创新网络的发展动因——以轨道交通产业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敬静 刘亚茹 贺正楚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100,共7页
产业创新网络可以增加产业协同创新活力以及增强产业竞争力,这在先进制造业代表之一的中国先进轨道交通产业当中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中国先进轨道交通产业规模扩张迅速,但也存在产业协调度差、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 产业创新网络可以增加产业协同创新活力以及增强产业竞争力,这在先进制造业代表之一的中国先进轨道交通产业当中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中国先进轨道交通产业规模扩张迅速,但也存在产业协调度差、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该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构建产业创新网络。为此,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先进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网络发展演化历程进行拓扑结构研究,并基于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对促进产业创新网络发展演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结合该产业存在的问题,对该产业创新网络的合理运行和高效发展提出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网络 轨道交通产业 拓扑结构 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与弥合:数智时代Z世代“轻社交”行为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孙寿涛 张晓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2,14,共9页
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摹写并重塑着Z世代的现实生活和社交话语。Z世代所处的社会结构与传统社会相续又相异,社会再生产单位、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生产系统的更新,以及他们与个体社交需求内核的互动,共同促成了“轻社交”模式的生成。一方面,... 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摹写并重塑着Z世代的现实生活和社交话语。Z世代所处的社会结构与传统社会相续又相异,社会再生产单位、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生产系统的更新,以及他们与个体社交需求内核的互动,共同促成了“轻社交”模式的生成。一方面,“轻社交”以其快餐性、轻量性、隐私性、多元性、精准性的特点充分调配社会资源,通过信息等资源的普遍共享,满足了青年群体的情感和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模式的殖民机制、流量机制和排外机制也暗含着生活世界萎缩、个体发展停滞、情感隔绝加深的多重危机。针对Z世代“轻社交”行为导致的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断裂,有必要构建安全和谐的交往环境,引导青年形成主客协调的价值共识,并且加强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规范交往、理性交往、主动交往的社交场域,弥合线上与线下交往之间的裂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Z世代 轻社交 社会结构 个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叙事下中国体育电影的民族精神建构研究--以《夺冠》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春雷 王玉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3-16,共4页
吉尔•德勒兹曾说过:“电影正是直接通过身体(而不是藉由身体)而完成它同精神、思维的缔结。”[1]可见,身体作为个体行动的重要载体,无法在电影中回避,并于电影叙事上起着重要作用。广义上的身体叙事,简而言之,即以身体作为叙事符号,以... 吉尔•德勒兹曾说过:“电影正是直接通过身体(而不是藉由身体)而完成它同精神、思维的缔结。”[1]可见,身体作为个体行动的重要载体,无法在电影中回避,并于电影叙事上起着重要作用。广义上的身体叙事,简而言之,即以身体作为叙事符号,以动态或静态、在场或虚拟、再现或表现的身体,形成话语的叙事流程,以达到表述、交流、沟通和传播的目的。[2]而依托于体育比赛、体育事迹、体育名人的体育电影,更是为身体展示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舞台。在体育电影中,身体不仅是充当视觉符号的一种展演,其背后更是蕴涵着体育精神与民族情感,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以及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比赛 传播优势 体育电影 体育精神 身体叙事 精神建构 民族情感 个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运仪式的结构及其象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全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7,共4页
现代奥运会仪式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个体仪式化行动结构、程序性仪式结构和仪式性奥运会的整体结构,仪式主体分别为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个人属于集体,集体又属于民族国家,仪式主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递构关系。这种递构关系决定了由不同... 现代奥运会仪式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个体仪式化行动结构、程序性仪式结构和仪式性奥运会的整体结构,仪式主体分别为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个人属于集体,集体又属于民族国家,仪式主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递构关系。这种递构关系决定了由不同层次仪式主体展演的仪式及仪式的象征意义之间必然存在着同样的逻辑关系。正是在奥运仪式情境中,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的共同在,场为不同层次仪式结构的象征意义的递构提供了可能性,并成为仪式性奥运会历史性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仪式 个体仪式化行动结构 程序性仪式结构 仪式性奥运会的整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中)学术推介
18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共1页
<正>温志强、郝雅立在《走在光谱两端的中间: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美学路径——来自'棱柱型社会'的启发》一文中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沉睡状态中的政府总是处于光谱两端:要么是感知危机存在时的'轻描淡写&... <正>温志强、郝雅立在《走在光谱两端的中间: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美学路径——来自'棱柱型社会'的启发》一文中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沉睡状态中的政府总是处于光谱两端:要么是感知危机存在时的'轻描淡写',对已被感知的集聚威胁推诿;要么是冲突爆发升级后的'浓墨重彩',闹大之后被逼采取作为,而中和之美主张力求规避两种极端性行为,认为对群体性事件应采取预警治理方式。群体性事件爆发和演进的过程伴随着从个体行动者走向集体行动者的审美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极端性 个体行动 治理方式 中和之美 柱型 雅立 文中 政策过程 能量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中)学术推介
19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Z期1-,共1页
温志强、郝雅立在《走在光谱两端的中间: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美学路径——来自"棱柱型社会"的启发》一文中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沉睡状态中的政府总是处于光谱两端:要么是感知危机存在时的"轻描淡写",... 温志强、郝雅立在《走在光谱两端的中间: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美学路径——来自"棱柱型社会"的启发》一文中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沉睡状态中的政府总是处于光谱两端:要么是感知危机存在时的"轻描淡写",对已被感知的集聚威胁推诿;要么是冲突爆发升级后的"浓墨重彩",闹大之后被逼采取作为,而中和之美主张力求规避两种极端性行为,认为对群体性事件应采取预警治理方式。群体性事件爆发和演进的过程伴随着从个体行动者走向集体行动者的审美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棱柱 多面体 替代性利益表达 个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