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学角度看网络生存的特点及其对个体行动者的影响
1
作者 王莉丽 《社会工作》 2008年第22期49-50,共2页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人类生活从物理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方式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个体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注意。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网络中的个体行动者在这一空间中的存在状态的分...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人类生活从物理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方式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个体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注意。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网络中的个体行动者在这一空间中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旨在揭示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生存特点对个体产生的各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个体行动 网络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斯特时代耶鲁大学招生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2
作者 陈卓 李丝语 《山东高等教育》 2025年第1期75-81,92,共8页
近年来制度变迁已成为新制度主义的核心主题,它关注具体的制度如何形成和变迁,揭示制度变迁过程中隐含的矛盾和冲突。运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布鲁斯特时代的耶鲁大学招生制度变迁的动因,能够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 近年来制度变迁已成为新制度主义的核心主题,它关注具体的制度如何形成和变迁,揭示制度变迁过程中隐含的矛盾和冲突。运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布鲁斯特时代的耶鲁大学招生制度变迁的动因,能够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有益启示。从制度环境上看,20世纪60年代招生场域的骤然变化,从外在环境上促使耶鲁招生制度的变迁。从个体行动上看,理念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因,并由此催生了一系列改革决策和具体行动。制度变迁的过程伴随着权力斗争,以布鲁斯特和克拉克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以形成支配同盟的方式推动制度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招生 布鲁斯特 耶鲁大学 制度环境 个体行动 权力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利兰的需求理论与对年轻干部的激励策略
3
作者 张妍萃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54-55,共2页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培育和激励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作用,是党和国家良好发展的重要依托。当前,如何更好地培育和激励年轻干部是一个重要课题。需求是个体行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管理中的激励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个体的需求...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培育和激励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作用,是党和国家良好发展的重要依托。当前,如何更好地培育和激励年轻干部是一个重要课题。需求是个体行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管理中的激励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个体的需求基础之上。只有把握好年轻干部的需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利兰 需求特征 激励策略 需求理论 激励理论 个体行动 高层次需要 干部资历 青年干部 组织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叙事下中国体育电影的民族精神建构研究--以《夺冠》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春雷 王玉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3-16,共4页
吉尔•德勒兹曾说过:“电影正是直接通过身体(而不是藉由身体)而完成它同精神、思维的缔结。”[1]可见,身体作为个体行动的重要载体,无法在电影中回避,并于电影叙事上起着重要作用。广义上的身体叙事,简而言之,即以身体作为叙事符号,以... 吉尔•德勒兹曾说过:“电影正是直接通过身体(而不是藉由身体)而完成它同精神、思维的缔结。”[1]可见,身体作为个体行动的重要载体,无法在电影中回避,并于电影叙事上起着重要作用。广义上的身体叙事,简而言之,即以身体作为叙事符号,以动态或静态、在场或虚拟、再现或表现的身体,形成话语的叙事流程,以达到表述、交流、沟通和传播的目的。[2]而依托于体育比赛、体育事迹、体育名人的体育电影,更是为身体展示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舞台。在体育电影中,身体不仅是充当视觉符号的一种展演,其背后更是蕴涵着体育精神与民族情感,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以及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比赛 传播优势 体育电影 体育精神 身体叙事 精神建构 民族情感 个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要层次理论与成就动机
5
作者 李志铭 《政工学刊》 2005年第9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 部队战斗力 个体行动 生理需要 心理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中)学术推介
6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共1页
<正>温志强、郝雅立在《走在光谱两端的中间: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美学路径——来自'棱柱型社会'的启发》一文中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沉睡状态中的政府总是处于光谱两端:要么是感知危机存在时的'轻描淡写&... <正>温志强、郝雅立在《走在光谱两端的中间: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美学路径——来自'棱柱型社会'的启发》一文中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沉睡状态中的政府总是处于光谱两端:要么是感知危机存在时的'轻描淡写',对已被感知的集聚威胁推诿;要么是冲突爆发升级后的'浓墨重彩',闹大之后被逼采取作为,而中和之美主张力求规避两种极端性行为,认为对群体性事件应采取预警治理方式。群体性事件爆发和演进的过程伴随着从个体行动者走向集体行动者的审美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极端性 个体行动 治理方式 中和之美 柱型 雅立 文中 政策过程 能量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中)学术推介
7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Z期1-,共1页
温志强、郝雅立在《走在光谱两端的中间: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美学路径——来自"棱柱型社会"的启发》一文中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沉睡状态中的政府总是处于光谱两端:要么是感知危机存在时的"轻描淡写",... 温志强、郝雅立在《走在光谱两端的中间: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美学路径——来自"棱柱型社会"的启发》一文中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沉睡状态中的政府总是处于光谱两端:要么是感知危机存在时的"轻描淡写",对已被感知的集聚威胁推诿;要么是冲突爆发升级后的"浓墨重彩",闹大之后被逼采取作为,而中和之美主张力求规避两种极端性行为,认为对群体性事件应采取预警治理方式。群体性事件爆发和演进的过程伴随着从个体行动者走向集体行动者的审美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棱柱 多面体 替代性利益表达 个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