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封沙质天然草地植物的构件和个体生物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蕙 王辉 +1 位作者 罗永忠 马维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6-215,共10页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调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边缘围封沙质草地常见的27种灌木和草本,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各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根、茎、花、叶等构件的生物...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调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边缘围封沙质草地常见的27种灌木和草本,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各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根、茎、花、叶等构件的生物量特征以及地下-地上生物量关系(根冠比,R/S)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7种植物中,花、叶、茎干重小于1.0g的分别占到89%,70%,56%,27种植物的根冠比均小于1;2)随着封育措施和人工抚育措施的实施,4种灌木的根冠比(R/S):沙蒿(均值为0.32)、猫头刺(均值为0.78)、荒漠锦鸡儿(均值为0.24)和白刺(均值为0.10)在各样地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3)大部分植物构件对地上生物量的贡献率为:茎>叶>花>根,植物构件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为:叶>茎>花>根;一年生草本地上(花、叶、茎)生物量与个体生物量的比率显著高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P<0.05),不同构件对生物量贡献率的差异有利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种群扩散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物量 构件生物量 根冠比 围封 沙质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柳个体生物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军 新村义昭 《内蒙古林业科技》 1998年第2期22-25,共4页
本文对毛乌素沙地头木作业的旱柳个体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头木作业时人为选留分枝数控制在9~12枝较为合理,有利于促进头木枝的粗生长,获得较多的椽材和较大的生物量与防护效益;2.头木枝枝龄与枝基部直... 本文对毛乌素沙地头木作业的旱柳个体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头木作业时人为选留分枝数控制在9~12枝较为合理,有利于促进头木枝的粗生长,获得较多的椽材和较大的生物量与防护效益;2.头木枝枝龄与枝基部直径之间呈Logistic增长关系,当枝龄达到K=8~10(龄)时,直径开始缓慢地停止增粗,由此确定生产中以头木枝粗生长为目的的用材林,伐枝(截椽)周期以8~10年为宜;3.头木枝基部直径或枝长与其各种生物量之间都呈y=axb的乘幂式增长关系,以此关系式可预测旱柳枝条、个体以及旱柳林群体的生物量,上述结果为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关键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合理分枝数 伐枝周期 个体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雪岭云杉个体生物量分配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庆辉 许仲林 +4 位作者 徐泽源 李路 常亚鹏 徐昕亿 宋昕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8-1386,共9页
为了探讨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个体组织中的分配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在研究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测量,利用已有的雪岭云杉林估算方程,分析了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各器官(干、枝、叶、皮、根)中的分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 为了探讨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个体组织中的分配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在研究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测量,利用已有的雪岭云杉林估算方程,分析了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在各器官(干、枝、叶、皮、根)中的分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雪岭云杉林的平均生物量为388.74 t·hm^-2,树木各器官中,干、枝、根、叶和皮分别占生物量的43.65%、28.60%、13.49%、11.08%和3.18%。(2)各径级生物量所占百分比为:33.53%(40~50 cm)、20.13%(20~30 cm)、19.59%(30~40 cm)、18.19%(50~60 cm)和2.05%(10~20 cm);树木生物量在不同树高中的分配表现为:48.78%(20~30 m)>35.27%(10~20 m)>14.70%(30~40 m)>1.25%(0~10 m);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为:87.54%和12.46%,分别为340.30 t·hm^-2和48.44 t·hm^-2。(3)随海拔升高,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呈"单峰"变化,在海拔2100~2400 m处达到最大值611.58 t·hm^-2;干、皮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枝生物量逐渐增加,叶、根生物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径级20~30 cm、30~40 cm和50~60 cm的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都在海拔2100~2400 m处达到最大;雪岭云杉林不同树高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的趋势不同。天山雪岭云杉林生物量和年均降水量随经纬度的升高均呈降低变化,研究区林分生物量自西向东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林分密度、海拔和降水共同决定了森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海拔2100~2400 m是本研究区雪岭云杉林生长的最适宜场所。结果可为雪岭云杉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资料,对研究区进行综合管理与生态健康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林 个体生物量 分配 器官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特征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5
4
作者 胡静 侯向阳 +2 位作者 萨茹拉 郭丰辉 丁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1-217,共7页
生物量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草原主要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可为采用非刈割方法获取较准确的草原地面数据资料提供新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的主要构件特征(叶片数、叶长宽积、茎粗、茎高和株... 生物量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草原主要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可为采用非刈割方法获取较准确的草原地面数据资料提供新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的主要构件特征(叶片数、叶长宽积、茎粗、茎高和株高)与其个体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并筛选出能较好预测羊草个体生物量变化的构件指标,采用Minitab软件的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利用6月、7月和8月采集的90株和总体270株羊草植物样本,建立羊草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以及总体样本的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方程,并对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宽积和株高相对于其他构件信息能够更好地描述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方程Y=-0.193+0.009 X2+0.011 X5(X2为叶长宽积,X5为株高,P<0.01,R2=0.854)为最优羊草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构件特征 个体地上生物量 典型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长量预测梨归蒜个体鲜生物量及最佳预测模型筛选
5
作者 陈笑莉 安树康 方彩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9期28-28,44,共2页
从5种回归模型中筛选出了临夏皮胎果单果重最佳预测模型y=6.175 8x-244.298 4,当归单根鲜重最佳预测模型y=5.321 7x-45.473 8,临洮红蒜蒜头鲜重最佳预测模型y=3.714 9×1.050 9x,其预估精度分别达到99.99%、99.87%和99.71%。
关键词 梨归蒜 生长量 个体生物量 最佳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海州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Ⅱ)水母类(水螅水母和栉水母) 被引量:4
6
作者 苏翠荣 徐家铸 李忠武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4-67,共4页
对1990~1991年在江苏海州湾水域(119°10'~120°10'E,34°0'~35°10'N)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共有18种,隶属12科14属.其中水螅水母类16种,栉水母类2种.其种类组成以... 对1990~1991年在江苏海州湾水域(119°10'~120°10'E,34°0'~35°10'N)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共有18种,隶属12科14属.其中水螅水母类16种,栉水母类2种.其种类组成以暖温带近岸低盐种为主.在海州湾四个季度均有水母出现,分布范围较广,遍布本次调查海区各个站位,密集区位于119°20'~119°30'E,34°40'~35°00'N之间的海域.分布面以5月和8月最广,密集度也高,尤以5月的个体生物最最高,8月次之,11月和2月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浮游动物 水母类 个体生物量
全文增补中
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建查 潘志贤 +3 位作者 李义林 李坤 岳学文 方海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6-141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甜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株距与灌水量。【方法】试验设置3个种植株距(20、30、40 cm)和3个灌水量(215、265、365 m^(3)·hm^(−2))处理,对不同株... 【目的】研究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甜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株距与灌水量。【方法】试验设置3个种植株距(20、30、40 cm)和3个灌水量(215、265、365 m^(3)·hm^(−2))处理,对不同株距和灌水量处理的甜玉米个体生物量及其分配、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株距对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甜玉米个体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显著影响,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显著交互作用。(1)随着株距增大,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明显增加,株距为40 cm时个体生物量最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个体茎生物量和茎比例显著增加;365 m^(3)·hm^(−2)+40 cm组合处理的个体生物量最高,且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2)随着株距、灌水量增加,叶、茎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先减小后增大,果穗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先增大后减小,果穗–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最大的株距为30 cm、灌水量为265 m^(3)·hm^(−2)、组合为265 m^(3)·hm^(−2)+30 cm。(3)甜玉米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着株距增大呈现降低趋势,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变化均不显著,以265 m^(3)·hm^(−2)+20 cm组合处理的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365 m^(3)·hm^(−2)+4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最大,265 m^(3)·hm^(−2)+3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果穗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265 m^(3)·hm^(−2)+2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距 灌水量 个体生物量 异速生长 群体经济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