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性的减弱:汉代咏史诗的一种解读
1
作者 刘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103,共11页
咏史诗从班固到建安诗人,表现出一种图像性减弱和个体情志增强的趋势。班固的咏史诗的特性从正面看是具有较强的图像性。从历史记载来看,缇萦故事很可能是班固经常见到的画像故事,他的诗歌当与之有较强对应关系。到了阮?与王粲的咏史诗... 咏史诗从班固到建安诗人,表现出一种图像性减弱和个体情志增强的趋势。班固的咏史诗的特性从正面看是具有较强的图像性。从历史记载来看,缇萦故事很可能是班固经常见到的画像故事,他的诗歌当与之有较强对应关系。到了阮?与王粲的咏史诗中,情节的概述似乎不那么被看重,图像性减弱的同时,诗人的情志被凸显。这种倾向在曹植《三良》诗中有最充分的表现,显示出建安时期,咏史诗向抒情诗靠拢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图像性 个体情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