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语境中集体与个体价值存在的二维分析与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林 徐椿梁 黄明理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3-37,共5页
在市场语境中,愈是坚持和夸大集体价值在社会中的至上性,愈是给集体在社会中价值存在的合法性与逻辑性带来疑问和困境。市场规律和契约理念客观上要求集体价值存在同个体价值存在在哲理上的互主体性和法理上的平等性。市场吁求的是在契... 在市场语境中,愈是坚持和夸大集体价值在社会中的至上性,愈是给集体在社会中价值存在的合法性与逻辑性带来疑问和困境。市场规律和契约理念客观上要求集体价值存在同个体价值存在在哲理上的互主体性和法理上的平等性。市场吁求的是在契约精神下集体与个体价值义务的对等性,互为道德的过滤器。对于集体价值而言,其使命在于对公共善的追求,并得到个体价值上的认可;对于个体价值而言,其使命在于个体依法尊德地在市场中的合作共赢与自下而上式自我内在自主性的价值选择与人格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 个体 市场经济 价值存在 契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的变迁——基于个体价值秩序的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永芝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个体价值秩序是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化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和切入点。人是价值性的存在,更具体地说,人是价值秩序的存在。个体心中的价值秩序与人的生存和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个体价值秩序是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化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和切入点。人是价值性的存在,更具体地说,人是价值秩序的存在。个体心中的价值秩序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的个体价值秩序变迁呈现最高价值的虚无化、价值偏好功利化、价值秩序去理想化等基本特征。因此,必须反思当代个体价值秩序的病症,通过最高价值的追寻、主导价值秩序的建立等构建理想的价值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变迁 个体价值秩序 人的存在 最高价值 主导价值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析《百合花》的叙事逻辑及教育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再彬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8-61,共4页
《百合花》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新选入的小说。虽然《百合花》是一篇战争主题的小说,但作者借助“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的叙述技巧,让读者在阅读文本之时常能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动人与深情。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叙事的“轻”来消解现实... 《百合花》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新选入的小说。虽然《百合花》是一篇战争主题的小说,但作者借助“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的叙述技巧,让读者在阅读文本之时常能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动人与深情。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叙事的“轻”来消解现实之“重”的目的,即“以轻克重”。同时,《百合花》也能够引导读者对于个体存在价值的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逻辑 草蛇灰线 避重就轻 个体存在价值《百合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个体道德价值”的两个问题
4
作者 阮纪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力量 个体发展 历史 主体地位 人本 尊重 生物学 个体道德 存在 道德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价值关怀──在存在论上与鲁迅对话
5
作者 董尚文 张必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鲁迅 传统文化 价值关怀 存在 价值信念 “无物之阵” 形而上学 社会历史 荒诞性 个体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性否定”的价值悖论──与吴炫先生商榷
6
作者 张江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48-50,共3页
否定主义的价值多无论表现为不同层面的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同一事物可能同时具有存在价值和生存价值,使得否定性本体论的价值判断可能出现停论:具有存在性价值的事物在生存层面有时表现为负价值,例如电脑黑客。原因在于否定本体... 否定主义的价值多无论表现为不同层面的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同一事物可能同时具有存在价值和生存价值,使得否定性本体论的价值判断可能出现停论:具有存在性价值的事物在生存层面有时表现为负价值,例如电脑黑客。原因在于否定本体论把个体定义为孤立的而不是关系的,自为与自在是二分的而不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价值 生存价值 否定本体论 个体 自为 自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和群体
7
作者 吕祖荫 《党校教学》 1989年第4期47-49,共3页
一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对立统一而存在的,没有独立存在的个体。你看那星空,从银河系到河外星系,无穷的星系,无穷的恒星、行星,都是以个体和群体对立统一而存在的。太阳系里的每一个星球,都以一定的轨道不息地运转,没有一... 一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对立统一而存在的,没有独立存在的个体。你看那星空,从银河系到河外星系,无穷的星系,无穷的恒星、行星,都是以个体和群体对立统一而存在的。太阳系里的每一个星球,都以一定的轨道不息地运转,没有一个孤零零存在的绝对独立的星球。地球虽然适于生物的生存发展,而且开出了最美的智慧之花,但也不能自夸说,我是独立存在的星球,我是最能够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星球。如果没有太阳和太阳系,地球也将丧失它现有的个性,它的自我表现就要吹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利益 生存发展 个体意识 对立统一 自我实现 自我表现 自我价值 群体意识 独立存在 太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是否存在危机感?
8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6期92-92,共1页
《文汇报》1988年8月29日,发表《文化重建与重建者自身的行为》一文,作者之一的张廷琛指出: 与其说是文化存在危机,不如说是文化研究者们存在着危机感。我们不妨看看这种危机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闭关锁国几十年,与世界隔绝,各走各的路... 《文汇报》1988年8月29日,发表《文化重建与重建者自身的行为》一文,作者之一的张廷琛指出: 与其说是文化存在危机,不如说是文化研究者们存在着危机感。我们不妨看看这种危机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闭关锁国几十年,与世界隔绝,各走各的路。一旦开放,西方文化引了进来,两种文化的撞击,西方对个体价值的肯定,西方的物质文明,为人自身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文化 文化重建 个体价值 闭关锁国 文汇报 西方文化 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 危机感 存在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工作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绍玫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152,共2页
一、理念上的介入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存在的哲学基础,包括其价值、目标、伦理、原则等,标明了社会工作产生的缘起、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规范及其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提升人民福利中的使命。1.宏观价值理念介入可以帮助贫困... 一、理念上的介入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存在的哲学基础,包括其价值、目标、伦理、原则等,标明了社会工作产生的缘起、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规范及其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提升人民福利中的使命。1.宏观价值理念介入可以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到贫困生问题上,贫困生既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又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存在,他们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贫困大学生自身也应对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工作 贫困大学生 贫困生问题 社会工作 价值理念 社会良性运行 哲学基础 个体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词审美理性的表现特征
10
作者 孙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101-105,共5页
感知、情感、理性,是文学作品审美意识的主要构成因素。过去,词学研究者习惯于把审美视角放在词的情感表现层,而对审美感知、审美理性却未给予充分的注意。其实人的审美认识是由多重成分所组合,各个层次相互之间也是持续交流,互为融合... 感知、情感、理性,是文学作品审美意识的主要构成因素。过去,词学研究者习惯于把审美视角放在词的情感表现层,而对审美感知、审美理性却未给予充分的注意。其实人的审美认识是由多重成分所组合,各个层次相互之间也是持续交流,互为融合的。王国维曾说,李煜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此即是说,在观照、评估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同时,人生的反省也包含了对全体人类生命形式的认识。审美理性实质是将个体生命与外在现实的相互关系作为审视的对象,具体解悟人与社会、生命与存在、自然与宇宙的矛盾统一。与审美情感相比较,审美理性似乎居于更高的层次,与外在相隔一段距离,而不是如审美情感更偏重于主体对现实的直接感发。故审美理性层常存有主体自身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主体意志的表现倾向较为自觉。在词中,审美理性层更充分地体现出个体的人生观念、宇宙意识,人格精神的表现也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性 审美情感 表现特征 唐宋词 个体生命 存在价值 审美感知 审美意识 人类生命形式 人格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11
作者 傅立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1-35,共5页
人是个体与类的统一。所谓人的发展包括个人的发展和类的发展两个层面。鉴于“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本文将着重从人的个体发展的角度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一、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考察与展望马克思在《... 人是个体与类的统一。所谓人的发展包括个人的发展和类的发展两个层面。鉴于“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本文将着重从人的个体发展的角度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一、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考察与展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以人的主体性作为划分标准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即以“人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进步 个体发展 人类社会 主体性存在 自由发展 两个层面 社会历史 价值观念 当今世界 自我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