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正式制度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三篇)--非正式制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晓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个体品质培育机制,在这个机制中非正式制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民间规约、民间仪式、私学教育机构和民间道德楷模等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个体品德培育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仪视域中的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2
作者 何继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 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是礼仪本体性功能的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的本体性功能与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个体品德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家训培育个体品德的方式和途径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建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1,共4页
古代家训作为儒家文化走下圣坛而广被民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我国个体品德培育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教育范式,其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它不仅通过家长的耳提面命等日常训诫使道德伦理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借助于制作和修订家训昭示子孙进退容止,而... 古代家训作为儒家文化走下圣坛而广被民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我国个体品德培育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教育范式,其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它不仅通过家长的耳提面命等日常训诫使道德伦理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借助于制作和修订家训昭示子孙进退容止,而且经由累世传承积淀成持守家训门风的传统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家训 个体品德培育 方式和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