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正式制度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三篇)--非正式制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晓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个体品质培育机制,在这个机制中非正式制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民间规约、民间仪式、私学教育机构和民间道德楷模等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个体品德培育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仪视域中的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2
作者
何继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
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是礼仪本体性功能的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的本体性功能与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个体品德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家训培育个体品德的方式和途径
被引量:
6
3
作者
马建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1,共4页
古代家训作为儒家文化走下圣坛而广被民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我国个体品德培育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教育范式,其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它不仅通过家长的耳提面命等日常训诫使道德伦理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借助于制作和修订家训昭示子孙进退容止,而...
古代家训作为儒家文化走下圣坛而广被民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我国个体品德培育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教育范式,其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它不仅通过家长的耳提面命等日常训诫使道德伦理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借助于制作和修订家训昭示子孙进退容止,而且经由累世传承积淀成持守家训门风的传统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家训
个体品德培育
方式和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正式制度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三篇)--非正式制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晓龙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基金
陈晓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08BZX053)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个体品质培育机制,在这个机制中非正式制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民间规约、民间仪式、私学教育机构和民间道德楷模等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个体品德培育
作用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仪视域中的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2
作者
何继龄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基金
甘肃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文摘
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是礼仪本体性功能的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的本体性功能与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关键词
礼仪
个体品德培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家训培育个体品德的方式和途径
被引量:
6
3
作者
马建欣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1,共4页
基金
陈晓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项目编号:08BZX053)阶段性成果
符得团副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古代家训与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XZX009)主要研究成果
文摘
古代家训作为儒家文化走下圣坛而广被民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我国个体品德培育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教育范式,其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它不仅通过家长的耳提面命等日常训诫使道德伦理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借助于制作和修订家训昭示子孙进退容止,而且经由累世传承积淀成持守家训门风的传统风尚。
关键词
古代家训
个体品德培育
方式和途径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正式制度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三篇)--非正式制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
陈晓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礼仪视域中的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何继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古代家训培育个体品德的方式和途径
马建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