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训练对30例儿童孤独症治疗的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劲梅 张纪水 李雪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研究个体化训练对孤独症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住院孤独症患儿采用个体化训练 ,内容包括社交技能、语言和言语、行为矫正、共济协调运动、精细运动和认知能力训练。每天训练 6小时 ,平均 3 5个月。结果 :2 7例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 目的 :研究个体化训练对孤独症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住院孤独症患儿采用个体化训练 ,内容包括社交技能、语言和言语、行为矫正、共济协调运动、精细运动和认知能力训练。每天训练 6小时 ,平均 3 5个月。结果 :2 7例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2 7例社交能力有不同程度改善。 15例无语言能力者 ,有 13例已可讲一些单词和 /或短句。 15例无社交语言者 ,有 12例已学会某些交谈性对话。 2 7例行为有改善。ABC减分率为 37 14 %。出院后 2~ 32个月进行追踪 ,2 7例仍继续有进步。其中 5例已上小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训练 儿童孤独症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葛书萍 陈伟 +3 位作者 贾欣欣 高民 何民 秦存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07-2611,共5页
目的探讨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81例CHD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81例CHD患者,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康复方案干预,观察组予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距离(6MWD)、最大运动负荷]、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LVEF、LVEDD、6MWD、最大运动负荷及SAQ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LVEF、6MWD、最大运动负荷及SA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345、2.480、3.165、5.016、2.059、4.582、7.443、3.353,P<0.05),两组LVEDD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335,P<0.05)。结论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方案可改善CHD患者PCI治疗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运动训练 心脏康复方案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郝冬琳 陈晓南 +1 位作者 严玲 王利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个体化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观察组根据不同的吞咽障碍点进行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照组采用基础吞咽训练。结果观察组经过4周的...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个体化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观察组根据不同的吞咽障碍点进行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照组采用基础吞咽训练。结果观察组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吞咽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加强吞咽再学习训练疗效,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基础吞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个体化吞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敏 查丽俊 +2 位作者 王春红 陆明 张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9期130-134,共5页
目的分析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 目的分析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康复训练期间佩戴下肢可调负重支具。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肌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4周患肢肌力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 <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周和术后4周患肢肌力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和同期研究组(均P <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 < 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5)。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肌力,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康复训练 可调负重支具 股骨粗隆间骨折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贾长虹 朱慧真 +2 位作者 刘瑞雪 杨燕 戎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骨折愈合(股骨头局部骨密度、平均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功能恢复[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股骨头局部骨密度、平均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下肢浮肿、气短息弱、刺痛、神疲乏力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时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上升、伤口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活血通脉汤联合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可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减轻患者中医症状,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脉汤 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 股骨粗隆间骨折 愈合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主动康复训练用于脑出血恢复期的神经功能重建价值探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成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康复训练用于脑出血恢复期的神经功能重建价值。方法:120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回顾康复计划并将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71例,接受个体化主动康复训练的观察组49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前、康复3个月后血...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康复训练用于脑出血恢复期的神经功能重建价值。方法:120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回顾康复计划并将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71例,接受个体化主动康复训练的观察组49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前、康复3个月后血清中神经损伤相关指标、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指标、神经递质等含量的差异。结果:康复前,两组患者血清中神经损伤相关指标、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指标、神经递质等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中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S100β)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指标游离T3(FT3)含量高于对照组,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肽类神经递质强啡肽(Dny-A)、P物质(SP)、谷氨酸(Glu)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γ-氨基丁酸(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接受个体化主动康复训练,可有效优化神经功能、减轻神经损伤,有助于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恢复期 个体化主动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乳酸阈标志的有氧能力可训练性相关的尿游离miRNA表达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许英樱 李岩 徐思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8-184,191,共8页
miRNA参与调控运动性适应基本生理过程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其调控模式影响适应能力,导致运动能力可训练性的个体差异。尿游离miRNA(UCF-miRNA)表达谱与组织miRNA密切相关,但不清楚其与运动能力可训练性的具体关联,因而无法用于运动员选材... miRNA参与调控运动性适应基本生理过程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其调控模式影响适应能力,导致运动能力可训练性的个体差异。尿游离miRNA(UCF-miRNA)表达谱与组织miRNA密切相关,但不清楚其与运动能力可训练性的具体关联,因而无法用于运动员选材和个性化训练。依据UCF-miRNA表达谱特征与有氧运动能力可训练性水平的关系,构建关联模型用于运动员选材和训练。采用k-means法对76名男性足球队员14周有氧训练前后个体乳酸阈(ILT)变化率做聚类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对训练的高敏感型组(HR组)和普通敏感型组(CR组)。提取和分析HR组UCF-miRNAs表达谱及模式特征。结果发现:11个在功能上与运动性适应调控相关的UCF-miRNAs构成的特异性表达差异谱与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的ILT提高率表型有关联,其模式特征与良性运动性适应的生理反应特征一致。得出结论:运动性适应UCF-miRNAs特征性表达谱模式与有氧运动能力的可训练性存在关联并反映其适应生理特点及状态,可用来早期预测有氧运动能力发展潜力、评价训练效果/竞技状态和早期诊断运动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乳酸阈 有氧运动能力 尿游离miRNA 训练 关联模型 运动性适应 运动员选材 个体化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