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1
作者 郝丕达 苏冉 +4 位作者 王阳 赵晓娟 商玉玲 刘英科 孙全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78-8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治...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治疗,试验组在个体化治疗期间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个体化治疗中,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功能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标志物在华法林个体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臧月月 魏萌 +1 位作者 王李腾(综述) 周国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华法林是用于防治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其治疗窗窄、个体药效差异大,一直以来都是个体化用药关注的焦点。同等剂量的华法林对于不同患者可能出现剂量不足达不到抗凝疗效,或剂量过大而引发出血的不同治疗反应。... 华法林是用于防治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其治疗窗窄、个体药效差异大,一直以来都是个体化用药关注的焦点。同等剂量的华法林对于不同患者可能出现剂量不足达不到抗凝疗效,或剂量过大而引发出血的不同治疗反应。对于华法林剂量的预测,即使联合基因组学,也有50%的剂量差异得不到解释。近年来,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为实现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机会。深入了解患者的代谢物谱和肠道微生物群,可更准确预测患者的华法林剂量需求,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文章主要对与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相关的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标志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标志物 代谢组学 微生物组学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预期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明男 朱霞 +3 位作者 李慧珍 赵雨恒 黄炜瑜 马天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前针对非预期卵巢低反应(POR)的治疗策略侧重于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而波塞冬标准的提出至少获取1个可移植的整倍体胚胎,成为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的新指标,因此将仅有的卵母细胞培育成优质胚胎是此类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本文重点阐述影... 目前针对非预期卵巢低反应(POR)的治疗策略侧重于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而波塞冬标准的提出至少获取1个可移植的整倍体胚胎,成为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的新指标,因此将仅有的卵母细胞培育成优质胚胎是此类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本文重点阐述影响非预期POR的相关因素及其获取优质胚胎个体化治疗相关的7个措施:扳机日卵泡大小、双扳机方案、人工卵母细胞激活、囊胚移植、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时差成像、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塞冬标准 非预期卵巢低反应 胚胎质量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对有上消化道症状Hp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张帆 孔令斌 王登芹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治疗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Hp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有上消化道症状的238例Hp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7例)和观察组(121例),对... 目的 探讨个体化治疗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Hp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有上消化道症状的238例Hp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7例)和观察组(121例),对照组直接抗Hp治疗,观察组在抗Hp治疗前针对上消化道症状首先进行个体化对症治疗,后给予抗Hp治疗。停药后一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除嗳气外其余上消化道相关症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9.5%)(χ^(2)=4.741,P<0.05)。结论 对于有上消化道症状的Hp胃炎患者,抗Hp治疗前首先给予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上消化道症状疗效及提高Hp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治疗 Hp胃炎 疗效 HP根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联合体验式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联合体验式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2月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社会卫生科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个体化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联合体验式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2月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社会卫生科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个体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体验式管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饮食、用药、运动、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饮食、用药、运动、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治疗联合体验式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个体化治疗 体验式管理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的个体化治疗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闫合德 高伟阳 +4 位作者 李志杰 洪建军 历智 陈星隆 李晓阳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在1999年6月-2003年1月收治的1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ooney桡骨远端骨折的国际分类系统分型,分为Ⅰ~...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在1999年6月-2003年1月收治的1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ooney桡骨远端骨折的国际分类系统分型,分为Ⅰ~Ⅵ型,各型骨折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随访观察两组各型骨折的临床疗效.193例分别获得4~38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估.根据主、客观标准分为不同的功能等级:0~2分为优,3~8分为良,9~14分为中,≥15分为差.结果:手术治疗组优37例,良39例,中21例,差2例.保守治疗组优29例,良44例,中13例,差8例.Ⅰ、Ⅲ型骨折手术治疗组要比保守治疗组的GW评分要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Ⅵ型骨折手术治疗组的GW评分要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要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个体化治疗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NA定量检测在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夏文颖 丁清清 +8 位作者 潘世扬 束永前 徐婷 陆雅春 耿雁 陈丹 黄珮珺 黄蕾 徐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DN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疗效预测以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集35名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用磁珠法提取血浆循环DNA和内参照质粒DNA,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NA定量检测,以100名体... 目的通过监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DN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疗效预测以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集35名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用磁珠法提取血浆循环DNA和内参照质粒DNA,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NA定量检测,以10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NA平均含量为66.4(33.1-105.0)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DNA平均含量22.4(16.2-30.0)ng/ml(P〈0.01)。一线药物化疗后,部分缓解组肺癌患者血浆DNA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与病情稳定组、病情进展组患者血浆DNA值有显著差异(P均〈0.05),而与健康对照组已无差异。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血浆DNA〈50 ng/ml的患者生存率高于血浆DNA≥50 ng/ml的患者(P〈0.01)。结论血浆DNA的变化可敏感地反映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化疗 个体化治疗 血浆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海鹏 王蕾 王小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联合降压药物及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微量蛋白尿水平和焦... 目的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联合降压药物及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微量蛋白尿水平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给予叶酸、阿托伐他汀和(或)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血压达标情况、Hcy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焦虑抑郁评分,观察1年后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坐位血压、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血压达标239例(95.6%)、达标时间(6.2±2.4)个月,对照组分别为212例(85.5%)、(8.3±2.1)个月,P均<0.01。观察组MACE发生率(8.4%)明显低于对照组(16.9%),P<0.01。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微量白蛋白尿水平、焦虑抑郁评分给予个体化治疗及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个体化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在指导干眼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伍志琴 杨燕宁 +1 位作者 袁静 聂尚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72-574,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的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5M在指导干眼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同一天于我院眼表疾病专科就诊并诊断为干眼的患者16例,利用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5M对患者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 目的:分析新型的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5M在指导干眼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同一天于我院眼表疾病专科就诊并诊断为干眼的患者16例,利用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5M对患者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测定以及行睑板腺检查。根据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并于治疗2wk后复查。将患者治疗前后的BUT、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眼患者16例中,治疗前的泪河高度、BUT、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分别为0.276±0.073mm、6.343±3.304s、3.78±1.36分,治疗2wk后分别为0.292±0.065mm、8.876±3.670s、2.25±1.16分,其中BUT及睑板腺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在指导干眼患者个体化治疗中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的特点,同时可以客观地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综合分析仪 干眼分析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中医个体化治疗: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晶晶 杨佩兰 +6 位作者 王洁 汤杰 丁丽玉 马莹 Gordon H.Guyatt 张誉清 黄海茵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比较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方)和固定方(支气管扩张稳定方作为对照)在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单个病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观察期与洗脱期。再根据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常规方法,同一个体进行三... 目的比较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方)和固定方(支气管扩张稳定方作为对照)在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单个病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观察期与洗脱期。再根据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常规方法,同一个体进行三轮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为24小时痰量,还将症状积分与患者在盲态下的方剂偏好相结合制定了临床疗效标准。结果 3例单病例试验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例患者(病例3)的24小时痰量从70 m L下降至30 m L,但辨证论治方与固定方之间在症状评分和24小时痰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病例2)表示了对一种方剂的偏好,在揭盲后证实是辨证论治方,该例试验被判定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符合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理念,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有必要建立临床疗效标准,并考虑疾病急性加重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并开拓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中医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和TUBB3联合检测对晚期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洋 李良庆 +3 位作者 陈群 陈辉 潘敦 张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基因mRNA联合检测对晚期胃癌个体化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DCF(多西紫杉醇+顺铂+5-FU)方案,研究组进行ERCC1、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地选择DCF... 目的:探讨多基因mRNA联合检测对晚期胃癌个体化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DCF(多西紫杉醇+顺铂+5-FU)方案,研究组进行ERCC1、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地选择DCF方案、FOLFOX4(奥沙利铂+5-FU)方案、FOLFIRI(伊立替康+5-FU)方案、TF(紫杉醇+5-FU)方案。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化疗有效率(RR)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中位生存时间(mOS)。结果:研究组的R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mTTP分别为9.5个月和6.4个月,mOS分别为13.7个月和10.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2组生活质量改善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TUBB3联合检测及基于其基础上的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具有针对性强、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优点,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基因检测 ERCC1 TUBB3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三阶梯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雪 潘颖 +2 位作者 王娟 沈美娜 邓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的三阶梯诊断模式、个体化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00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对三阶梯检查方法及个体化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800例患者中,通过三阶梯检查的方法联合检查出并确诊...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的三阶梯诊断模式、个体化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00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对三阶梯检查方法及个体化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800例患者中,通过三阶梯检查的方法联合检查出并确诊HSIL 47例,经过个体化治疗,28例保留子宫的患者中,有生育的5例,未发生宫颈机能不全,2680例TCT、HPV均阴性的患者中,无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结论三阶梯联合检查包括TCT、HPV,阴道镜,宫颈活检,对于及早发现及诊断HSIL,预防宫颈癌发生,具有重要价值,HSIL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HPV 三阶梯诊断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个体化治疗对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邵华 王来 杨秀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7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个体化治疗(P-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影响。方法将4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24例、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组20例。SIMV组应用AVEA呼吸机同步间...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个体化治疗(P-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影响。方法将4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24例、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组20例。SIMV组应用AVEA呼吸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模式通气48 h;APRV组给予P-APRV,根据时间-压力曲线、时间-流速曲线设置APRV参数,通气24 h后复测呼吸曲线并调整参数。分别于入组时及通气24、48 h记录两组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肺损伤生物学标记物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结果通气24、48 h,APRV组呼吸力学指标改善优于SIMV组(P均<0.05)。两组通气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通气前比较,通气24、48 h两组血清SP-D、KL-6水平下降(P均<0.05),APRV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 P-APRV可减轻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个体化治疗 肺复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个体化治疗对难治性烧伤残余创面细菌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艺 黄金华 +4 位作者 徐刚 周杰 练慧斌 主父中印 鞠海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微环境个体化治疗对难治性烧伤残余创面细菌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难治性烧伤患者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照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描述,每日于血药浓... 目的探讨微环境个体化治疗对难治性烧伤残余创面细菌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难治性烧伤患者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照药品说明书中关于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描述,每日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峰时立即进行残余创面换药;对照组则不限定换药时间。两组治疗2周评估创面,同时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菌。结果两组治疗2周创面均缩小,缩小面积均大于原面积的20%,达到部分愈合标准,但均未完全愈合。观察组6例(40.0%)、对照组11例(78.6%)筛选出耐药菌,两组耐药菌筛出率比较P<0.05。结论微环境个体化治疗有助于难治性烧伤患者残余创面的愈合,并能改善残余创面的细菌耐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烧伤 烧伤残余创面 个体化治疗 耐药突变选择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血浆RASSF1A甲基化在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雅春 潘世扬 +11 位作者 王芳 夏文颖 谢而付 孙瑞红 高丽 陈丹 张丽霞 黄珮珺 徐婷 耿雁 彭蘡 秦雪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定量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共135份,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 目的定量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共135份,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观察化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部分缓解组(partial remission,PR)患者化疗后甲基化定量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11例未缓解组(stable disease,SD或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化疗前后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生存时间≥12个月的13例患者化疗后甲基化定量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而生存时间<12个月的11例患者化疗前后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有甲基化水平升高改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长(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RASSF1A甲基化定量水平的检测,对评估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对个体化化疗的药物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甲基化 个体化治疗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贵军 严哲 +6 位作者 陈兴澎 王亚宏 蔡巍巍 李斌 李晓恒 张小涛 赵勇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疗效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个体化治疗的17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个月至16岁,体重3.1-51.0(15.6±5.2)kg;...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疗效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个体化治疗的17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个月至16岁,体重3.1-51.0(15.6±5.2)kg;年龄分布:〈1岁2例;1-3岁2例,3-16岁13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超声、CT及术中情况,手术方案实现个体化。结果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AVR)3例,应用带瓣人造血管替代升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并移植冠状动脉的手术(Bentall术)1例,行Ross手术2例,行改良Ross手术6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手术(AVP)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中未发现明显的瓣膜返流,患儿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结论zbJL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个体化治疗对于外科治疗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中远期主动脉瓣再次发生病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瓣病变 外科治疗 个体化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肿瘤基于基因个体化治疗看中医证本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超林 潘宇 薛维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8,共2页
近年来,随着肿瘤基因研究的进展,临床对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治疗,依据患者基因分型表达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同一种肿瘤由于基因表达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肿瘤,因为具有相同的基因表达,而采用相同... 近年来,随着肿瘤基因研究的进展,临床对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治疗,依据患者基因分型表达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同一种肿瘤由于基因表达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肿瘤,因为具有相同的基因表达,而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即在肿瘤临床治疗中,根据肿瘤基因分型的不同,可以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因 个体化治疗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例脊髓动静脉病变的个体化治疗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锋 游潮 +3 位作者 贺民 李进 张瑜 贾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3期34-36,共3页
目的提高脊髓动静脉病变的治疗水平。方法对65例脊髓动静脉病变患者根据脊髓血管畸形的分型和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后随访26个月,对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2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随访,脊髓动静脉病变的总体治愈率为50.8%,改善率为... 目的提高脊髓动静脉病变的治疗水平。方法对65例脊髓动静脉病变患者根据脊髓血管畸形的分型和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后随访26个月,对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2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随访,脊髓动静脉病变的总体治愈率为50.8%,改善率为32.3%。结论对脊髓动静脉病变患者,根据脊髓血管畸形的分型和具体情况行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动静脉畸形 脊髓动静脉瘘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筋瘤”分型治疗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强群 盛丽 +3 位作者 刘佳 李亮 唐晓勇 霍树靓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7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筋瘤”分型治疗在大隐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is,GSVV)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采用射频腔内消融联合个体化点式剥脱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2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筋瘤”分型治疗在大隐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is,GSVV)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采用射频腔内消融联合个体化点式剥脱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212例(共261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资料显示患者被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常规手术组各106例,常规手术组实施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分别给予补中益气汤、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及活血散瘀汤加减治疗,服药7天后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定位,标记小腿段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术中实时监测、定点,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结果:中医治疗组、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分别为(2.07±0.46)分、(2.51±0.69)分,溃疡愈合时间分别为(9.51±0.23)天、(10.91±0.2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3.09±0.33)天、(3.21±0.29)天,首次下地时间分别为(9.27±0.23)h、(9.18±0.21)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率、复发率、出血中医治疗组分别为6.1%、2.3%、0.8%,常规手术组分别为7.7%、2.3%、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皮肤灼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18个月,溃疡均愈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筋瘤”分型治疗可有效缩短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溃疡愈合时间,减少创伤,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溃疡 个体化治疗 彩色多普勒超声 “筋瘤”分型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的有力工具 被引量:1
20
作者 柴延兰 王娟 刘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5-710,共6页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目前组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核心内容在于运用核磁共振、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某一生物体或细胞内所有相对低分子量的代谢物进行系统检测,将获得的代谢图谱数据借助化学计量工具...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目前组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核心内容在于运用核磁共振、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某一生物体或细胞内所有相对低分子量的代谢物进行系统检测,将获得的代谢图谱数据借助化学计量工具和模式识别软件转换成相应的信息,从而揭示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在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研究逐步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代谢组学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优势,在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文中主要就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肿瘤 治疗 系统生物学 个体化治疗 疗效 安全性 新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