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在1999年6月-2003年1月收治的1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ooney桡骨远端骨折的国际分类系统分型,分为Ⅰ~...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在1999年6月-2003年1月收治的1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ooney桡骨远端骨折的国际分类系统分型,分为Ⅰ~Ⅵ型,各型骨折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随访观察两组各型骨折的临床疗效.193例分别获得4~38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估.根据主、客观标准分为不同的功能等级:0~2分为优,3~8分为良,9~14分为中,≥15分为差.结果:手术治疗组优37例,良39例,中21例,差2例.保守治疗组优29例,良44例,中13例,差8例.Ⅰ、Ⅲ型骨折手术治疗组要比保守治疗组的GW评分要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Ⅵ型骨折手术治疗组的GW评分要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要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方)和固定方(支气管扩张稳定方作为对照)在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单个病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观察期与洗脱期。再根据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常规方法,同一个体进行三...目的比较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方)和固定方(支气管扩张稳定方作为对照)在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单个病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观察期与洗脱期。再根据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常规方法,同一个体进行三轮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为24小时痰量,还将症状积分与患者在盲态下的方剂偏好相结合制定了临床疗效标准。结果 3例单病例试验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例患者(病例3)的24小时痰量从70 m L下降至30 m L,但辨证论治方与固定方之间在症状评分和24小时痰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病例2)表示了对一种方剂的偏好,在揭盲后证实是辨证论治方,该例试验被判定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符合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理念,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有必要建立临床疗效标准,并考虑疾病急性加重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并开拓了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在1999年6月-2003年1月收治的1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ooney桡骨远端骨折的国际分类系统分型,分为Ⅰ~Ⅵ型,各型骨折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随访观察两组各型骨折的临床疗效.193例分别获得4~38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估.根据主、客观标准分为不同的功能等级:0~2分为优,3~8分为良,9~14分为中,≥15分为差.结果:手术治疗组优37例,良39例,中21例,差2例.保守治疗组优29例,良44例,中13例,差8例.Ⅰ、Ⅲ型骨折手术治疗组要比保守治疗组的GW评分要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Ⅵ型骨折手术治疗组的GW评分要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要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文摘目的比较个体化治疗(辨证论治方)和固定方(支气管扩张稳定方作为对照)在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单个病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观察期与洗脱期。再根据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常规方法,同一个体进行三轮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为24小时痰量,还将症状积分与患者在盲态下的方剂偏好相结合制定了临床疗效标准。结果 3例单病例试验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例患者(病例3)的24小时痰量从70 m L下降至30 m L,但辨证论治方与固定方之间在症状评分和24小时痰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病例2)表示了对一种方剂的偏好,在揭盲后证实是辨证论治方,该例试验被判定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符合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理念,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有必要建立临床疗效标准,并考虑疾病急性加重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并开拓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