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字母难题与个体本质
1
作者 聂敏里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4,247,共15页
普遍者和个体事物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唯实论和唯名论之争的核心问题。按照传统观点,个体事物具有实在性,但其本质需要到种属之类的普遍者那里去寻求。普遍者构成了个体事物的本质,但如果赋予其以实在性,便会造成“字母难题”,... 普遍者和个体事物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唯实论和唯名论之争的核心问题。按照传统观点,个体事物具有实在性,但其本质需要到种属之类的普遍者那里去寻求。普遍者构成了个体事物的本质,但如果赋予其以实在性,便会造成“字母难题”,亦即作为单一的普遍者如何能够在多个个体事物中同时存在。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B卷已经提出了“字母难题”,并且在《形而上学》M卷中给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即,个体本质。而借助“理想传记”阐明什么是属于每一个个体事物的个体本质,则可以进一步从逻辑与形而上学上论证个体本质的合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母难题 个体本质 个体事物 普遍者 理想传记 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类指、个指的语息表达与名词次范畴(二)——名词个指信息与“个体化事物”名词及名词指称分工 被引量:2
2
作者 龙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4-78,共5页
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名词在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汉语的名词在个指事物方面,有一类总不能以光杆形式存在,而必加数量信息词语的名词,它们总是专门表达对事物的个体指称。这种指称形式的出现,形成了... 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名词在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汉语的名词在个指事物方面,有一类总不能以光杆形式存在,而必加数量信息词语的名词,它们总是专门表达对事物的个体指称。这种指称形式的出现,形成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普通名词的一个新类别“个体化事物”名词,它们总表示“个体化”的事物意义,总指称个体化的事物。这样在名词内部,形成了对事物指称的三种分工;这种分工,形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三大范畴:普通名词、类别义名词、个体化事物名词。其中类别义名词与个体化事物名词构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一对对立的语义语法范畴,而普通名词居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个指 个体事物名词 类别义名词的指称转化 名词指称分工 名词次范畴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印度哲学中的■(vastu/事物)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9,共5页
印度文化中的■(事物),其定义既与宇宙的循环三段(产生、保持、毁灭)有关,又与宇宙的空幻结构或色空结构有关,并体现为幻、色、相三个概念。在个体事物上,印度文化讲究二义七观,并将其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两个系列。非生命体的空性是构... 印度文化中的■(事物),其定义既与宇宙的循环三段(产生、保持、毁灭)有关,又与宇宙的空幻结构或色空结构有关,并体现为幻、色、相三个概念。在个体事物上,印度文化讲究二义七观,并将其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两个系列。非生命体的空性是构成事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解脱后的空境。事物的宇宙性质为空,因此,事物的最高朝向是梵我如一、涅槃清静、解脱寂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 个体事物的性质 事物的分类 事物的宇宙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