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叙述式“分裂的自我”——试析《都柏林人》儿童篇中的个体主体性 |
李巧慧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2
|
个体主体性的逻辑建构——阿多诺与马克思的“相遇” |
郑伟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3
|
在交往活动中发展学生主体性 |
赵晴
|
《四川教育》
|
2001 |
0 |
|
4
|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其实现论略 |
龙静云
黄光学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5
|
“诗人批评家”:从“先锋游荡”到“诗野游牧”——陈超的诗学研究及作为一种批评的启示性 |
霍俊明
韩少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6
|
“X小组”和“太阳纵队”:三位前驱诗人郭世英、张鹤慈、张郎郎其人其诗 |
陈超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7
|
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 |
马永波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9 |
0 |
|
8
|
个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
王锐生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01 |
0 |
|
9
|
中国古代意象诗的哲学探究 |
吴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6
|
|
10
|
我国近代公民教育的概念范畴和启示 |
吴渊
李良玉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国内哲学界对个性问题研究述评 |
傅艺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3 |
3
|
|
12
|
关照儿童生活的方式 |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3
|
对高校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
王晓先
李晓燕
|
《工业工程》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