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新审视——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为视角 |
鲁克俭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2
|
个体与社会:从经济学角度所作的分析 |
周伟林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3
|
个体、社会、未来--西方哲学家论新冠疫情的影响 |
江怡
|
《哲学分析》
CSSCI
|
2020 |
0 |
|
4
|
自我实现与熟人社会 |
王德福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5
|
论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
李新生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6
|
市民社会之延续:基于对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社会的考察 |
张虎祥
仇立平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7
|
社会资本、媒体形塑与文化统战的场域——基于“文华群体”日常生活史的视角 |
樊昊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8
|
补白、抗争与创造:剧本杀中“自我技术”呈现的三重机制——一个剧本杀游戏的民族志研究 |
李元元
周昀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解读手机短信之正功能 |
邹宇春
蔡国萱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0
|
域外话语中的核心素养:政策文本的系统分析 |
罗生全
冯露佳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1
|
法治乡村建设的体系与实践 |
袁方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2
|
从时尚传播视阈探讨服装流行文化及趋势预测--评《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 |
陈英
|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