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新审视——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为视角 被引量:8
1
作者 鲁克俭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21,共8页
相对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是唯物史观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视角重新审视唯物史观,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原初社... 相对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是唯物史观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视角重新审视唯物史观,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原初社会"概念、基于生活实践的"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相互生成、马克思的"新社会契约论"以及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全面理论证成。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对立,只有从更高层次的"个体与社会(共同体)"关系入手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个体与社会(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与社会:从经济学角度所作的分析
2
作者 周伟林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我国,以往通行的理论和做法中包含着一个误解,即认为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必须限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因为它实际上假定个人之间的利益是互相对立的。近年来,又产生了另一种极端的但同样包含着误解的观点,即以为在任何情... 在我国,以往通行的理论和做法中包含着一个误解,即认为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必须限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因为它实际上假定个人之间的利益是互相对立的。近年来,又产生了另一种极端的但同样包含着误解的观点,即以为在任何情况下通过市场交换追求个人利益都能导致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两种迷失,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本文拟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作一简单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与社会 经济学角度 个人利益 经济学分析 国家经济 社会经济 市场交换 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社会、未来--西方哲学家论新冠疫情的影响
3
作者 江怡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6期160-175,共16页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整个世界的正常活动,给全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这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一次自然灾害,威胁到全球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这样一场重大灾难,现代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整个世界的正常活动,给全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这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一次自然灾害,威胁到全球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这样一场重大灾难,现代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以及如何面对人类的未来,这样一些重要问题都被严峻地摆到了人类面前。西方哲学家们在疫情暴发之初就对这场疫情有所反应,以哲学家特有的思维方式反思疫情给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据我所掌握的有限资料,我希望在这里能够展现西方哲学家们的思考结果,并对这些思考作出一些基本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家 自然灾害 人与自然 重大灾难 个体与社会 思维方式 造成的影响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实现与熟人社会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德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06,共4页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人”(或者说行动主体)一直都是以自足独立且绝对稳定的个体形象出现的,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互动理论(包括社会交换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关注的都是完全理性的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其社会后果。埃利...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人”(或者说行动主体)一直都是以自足独立且绝对稳定的个体形象出现的,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互动理论(包括社会交换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关注的都是完全理性的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其社会后果。埃利亚斯严厉批评了西方社会学的这种个体观,并通过细致分析文明进程中个体心理及自我的改变,论证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但他依然没有改变已经非常成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最基本的个体一社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自我实现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个体形象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交换论 个体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新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把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直接功能,并不是要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恰恰相反,而是为了使受教育者最终融入到他所生存的社会中,来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术教育在实现这一社会性功能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社会性功能 个体与社会 人际环境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社会之延续:基于对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社会的考察
6
作者 张虎祥 仇立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128,共1页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逐步确立了以计划经济和单位制为主的经济社会格局,社会改造运动持续进行,但在消费品供给上依然保持着"类市场"方式,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续,成为重塑上海市民性的经济社会基础。这种独特的市场体验以及长期...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逐步确立了以计划经济和单位制为主的经济社会格局,社会改造运动持续进行,但在消费品供给上依然保持着"类市场"方式,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续,成为重塑上海市民性的经济社会基础。这种独特的市场体验以及长期的市场文化浸润,对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性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市民普遍具有较为鲜明的市场经济和契约意识,体现出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对矛盾冲突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在处理个体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倾向采取较为理性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上海社会 市民社会 市场经济 社会改造运动 经济社会基础 计划经济 个体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媒体形塑与文化统战的场域——基于“文华群体”日常生活史的视角
7
作者 樊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12,共6页
日常生活史的研究是以人类日常的生活内容与生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多被视作衣食住行及工作、休闲娱乐等延续个体与社会再生产的活动总和”[1]。日常生活史作为一个概念化的史学新领域,在“新文化史”介入下,已经在其他的学科门... 日常生活史的研究是以人类日常的生活内容与生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多被视作衣食住行及工作、休闲娱乐等延续个体与社会再生产的活动总和”[1]。日常生活史作为一个概念化的史学新领域,在“新文化史”介入下,已经在其他的学科门类有了不少的研究。既有的电影史研究中,学者李镇、黄望莉等从“铜钿问题”入手,研究了电影人的“经济生活”,展现了电影行业生存状态、社会想象、电影创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史 日常生活史 学科门类 电影行业 文化统战 电影创作 生存状态 个体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白、抗争与创造:剧本杀中“自我技术”呈现的三重机制——一个剧本杀游戏的民族志研究
8
作者 李元元 周昀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0,共8页
作为一种真人扮演的解谜游戏,剧本杀游戏因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的火爆出圈而备受学界关注。本文聚焦“剧本杀游戏缘何吸引青年群体”这一经验问题,以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深入游戏世界,在福柯“自我技术”的理论框架内厘清剧本杀游戏吸引... 作为一种真人扮演的解谜游戏,剧本杀游戏因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的火爆出圈而备受学界关注。本文聚焦“剧本杀游戏缘何吸引青年群体”这一经验问题,以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深入游戏世界,在福柯“自我技术”的理论框架内厘清剧本杀游戏吸引力的形成机制。民族志研究表明,相对自由的游戏环境、松弛可见的游戏规则与虚拟角色的游戏设定使剧本杀成为青年玩家“自我技术”得以表达的可能空间。在游戏过程中,青年玩家借助“补白”填充游戏剧本、通过“抗争”建构游戏默会规则、利用“创造”重塑游戏过程,这一游戏实践完整呈现并践行了以“发现自我”“照看自我”“悦纳自我”为核心的自我技术,青年玩家借此获得了完整的生活意义。在一个当代青年群体充满竞争和内卷的时代,自我技术的呈现是剧本杀获得青睐的重要动因。剧本杀游戏中自我技术的呈现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经验场景中个体与社会的辩证性关系:社会不仅是一种充满强制力和约束感的外部存在,个体既能与之“亲密接触”,亦能从中“适度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杀 自我技术 个体与社会 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手机短信之正功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邹宇春 蔡国萱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手机短信存在许多不足,但因其具备了满足现时代需求的多种特点,使得大众忽略其不足而对它青睐有加。它的优点并不仅仅表现为技术特性,还表现为它为个体和社会的互动提供了切实的纽带,加强了个体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
关键词 人际沟通 手机短信 正功能 个体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话语中的核心素养:政策文本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生全 冯露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17-21,共5页
自1997年以来,世界各国际组织与国家不断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以期找到对学生未来发展更为有益的可测评性模式。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三大国际组织以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芬兰等具有代表性... 自1997年以来,世界各国际组织与国家不断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以期找到对学生未来发展更为有益的可测评性模式。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三大国际组织以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芬兰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基于个体成长、公民养成与能力提升的价值选择,不同的国家在价值提升方式上趋同于遵循个体与社会协同发展、本土与国际共同关照及多元与一体共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话语 核心素养 政策文本 个体成长 公民养成 能力提升 个体与社会 本土与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的体系与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I0017-I0017,共1页
“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因素,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以法度管理社会,尤其在秦以后,法治理念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推动而不断变迁。个体与社会、集体与国家之间实现和谐文明的管理目标需要通过全面的法律体系来完成,世界各区域之间... “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因素,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以法度管理社会,尤其在秦以后,法治理念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推动而不断变迁。个体与社会、集体与国家之间实现和谐文明的管理目标需要通过全面的法律体系来完成,世界各区域之间的和平发展同样也需要构建法治体系来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念 乡村建设 法治体系 和谐文明 个体与社会 长治久安 必要因素 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时尚传播视阈探讨服装流行文化及趋势预测--评《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
12
作者 陈英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I0006-I0007,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成为文化中的重要语汇,快速渗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象征社会阶级的分化,进行时代精神的映射。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媒介的蓬勃发展与积极参与,时尚传播正以快速、互动、融合、消解的实践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成为文化中的重要语汇,快速渗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象征社会阶级的分化,进行时代精神的映射。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媒介的蓬勃发展与积极参与,时尚传播正以快速、互动、融合、消解的实践方式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者们认为时尚传播的轨迹正是个体与社会群体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和妥协的轨迹,其哲学寓意,不仅促进时尚的不断更新,也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后现代理论巨擘让・波德里亚曾说,“时尚就如一架消解意义的机器,它将所有投入其中的事物的意义完全消解,使其变成时尚的符号。时尚对于一切价值系统和判断标准都不闻不问,毋宁说,它颠覆一切价值、次序和权威。”而一直以来,时尚这一议题的意义和价值却长期被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传播 后现代理论 数字媒介 服装流行 波德里亚 时代精神 趋势预测 个体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