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即媒体——自媒体语境下的个人表达与自我异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军 张进平 《电影评介》 2010年第6期94-95,共2页
在自媒体时代,凭借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所具有的海量、交互、超时空等特性所构建的新的传播范式使得人人成为传播的主体,网络公众自我把关与议程设置,个人表达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由于技术理性带来的人文困惑和把关的缺失导致的行为失范... 在自媒体时代,凭借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所具有的海量、交互、超时空等特性所构建的新的传播范式使得人人成为传播的主体,网络公众自我把关与议程设置,个人表达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由于技术理性带来的人文困惑和把关的缺失导致的行为失范也成为自媒体时代自我异化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个人表达 公共领域 自我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叙事性艺术首饰的个人表达主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毕飞 邹亚妮 方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158,共5页
我国叙事性艺术首饰的个人表达主题强烈凸显传统人文精神的影响。展开个人表达主题进行详细分析,依据诗的"兴、观、群、怨"四种创作论或功用论来归纳出情感释放、观点剖析、人际交流和反思批判四个子主题,创新性地呼应首饰与... 我国叙事性艺术首饰的个人表达主题强烈凸显传统人文精神的影响。展开个人表达主题进行详细分析,依据诗的"兴、观、群、怨"四种创作论或功用论来归纳出情感释放、观点剖析、人际交流和反思批判四个子主题,创新性地呼应首饰与诗两者叙事性功能,以传统的诗创作或评价理论推动中国叙事性艺术首饰的当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表达 兴观群怨 情感释放 观点剖析 人际交流 反思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路上的变奏曲——浅析张元作品中的个人表达
3
作者 张丽媛 《电影评介》 2012年第3期9-10,共2页
张元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色彩为张元在回归主流与个人表达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回归"路上的张元不是一味的妥协,而是在与主流渐行渐近之路上执着于电影的个人表达,作为新生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 张元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色彩为张元在回归主流与个人表达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回归"路上的张元不是一味的妥协,而是在与主流渐行渐近之路上执着于电影的个人表达,作为新生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回归"路上的张元,把自己的电影风格进行了恰当的变奏,作品的题材关注的依旧是身边的人和事,具有强烈的"小众属性",对"城市边缘人"这一形象,赋予着自己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 回归 个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影像:时代的自由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梦寒 《影视制作》 2014年第2期79-83,共5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个人化表达呈现了越来越强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媒体化,同时对传统大众媒体产生了影响和冲击。个人化表达媒介的形式形成多种多样,个人化影像的表达以其声、画全面的优势成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个人化表达呈现了越来越强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媒体化,同时对传统大众媒体产生了影响和冲击。个人化表达媒介的形式形成多种多样,个人化影像的表达以其声、画全面的优势成为个人化表达的先锋,制作队伍不断壮大,创作和记录手段不断向专业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不但形成为抗拒主流消费主义影像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更成为构筑媒体亚文化的重要角色。但个人化影像表达又有其内在的无序性和重复性,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本文试图由个人影像表达的形成因由,和发展趋势入手,关注和分析个人化影像表达的现状、手段、存在价值和发展方向,考察个人化影像的文化精神、叙事策略和传播形式,展示个人化影像发展的特性和概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表达 影像传播 低成本 网络文化 自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绽于色彩 塑于结构——OGI Eyewear 2025春夏系列新品赏析
5
作者 ICE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5年第2期77-79,共3页
迈入2025年,眼镜流行趋势不断演变和更新,人们更希望以充满活力的颜色和大胆的框形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一向以鲜艳的色彩和精巧的镜框设计而闻名的OGI Eyewear,其2025年春夏系列新品,在创新冲击和个人表达之间达到了巧妙的平衡,演绎出别... 迈入2025年,眼镜流行趋势不断演变和更新,人们更希望以充满活力的颜色和大胆的框形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一向以鲜艳的色彩和精巧的镜框设计而闻名的OGI Eyewear,其2025年春夏系列新品,在创新冲击和个人表达之间达到了巧妙的平衡,演绎出别具一格的现代光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光学 流行趋势 个人表达 新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冥王星时刻》:黑暗困境下的自我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卫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149,共3页
2018年上映的国产电影《冥王星时刻》虽未引起广泛讨论,但它仍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吸引到众多观众的注意。作为一名“作者型”导演,章明在影片中延续着他对个体生命情感与情欲的关注,并借影片中主人公导演王准与其采风团队的创作焦虑表... 2018年上映的国产电影《冥王星时刻》虽未引起广泛讨论,但它仍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吸引到众多观众的注意。作为一名“作者型”导演,章明在影片中延续着他对个体生命情感与情欲的关注,并借影片中主人公导演王准与其采风团队的创作焦虑表达当下人们面对孤独、空虚、自我寻找无解的现实困境。去戏剧化的叙事模式,复杂暧昧的人物关系,以及暗流涌动的情欲,是观众了解章明导演作品的“切入口”,同时也是本片对章明创作风格的一贯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王星时刻》 作者电影 个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创基础视角下具体表达研究——以稿件《宽阔心胸》为例
7
作者 邓鑫 《传媒论坛》 2018年第24期77-77,共1页
张颂教授用《中国播音学》为播音主持学科奠基,又用《朗读学》弥补了朗读领域的空白。其缘由除了理论成型的需要,更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存在了"重文轻语"现象。社会往往对从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存在偏见和误解。导致... 张颂教授用《中国播音学》为播音主持学科奠基,又用《朗读学》弥补了朗读领域的空白。其缘由除了理论成型的需要,更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存在了"重文轻语"现象。社会往往对从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存在偏见和误解。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与一些只追求外在形式的饱满而忽略了真情实感的朗读方式密切相关,尤以播音创作表达为甚。本文仅从个人创作体会出发,以中国播音学体系为基础理论框架,在播音创作基础规律下分析在具体稿件中的个人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播音学 播创基础 个人表达 朗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具到配饰,眼镜功能与设计的演变
8
作者 刘哲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4年第12期2-13,共12页
时至今日,眼镜已经超越了其原本的实用功能,成为时尚和文化表现的重要部分。眼镜的发明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一大进步:过去,视力下降的人们或将永远失去清晰观察世界的机会,而眼镜的出现让他们得以正常生活,传承知识与技艺。随着眼... 时至今日,眼镜已经超越了其原本的实用功能,成为时尚和文化表现的重要部分。眼镜的发明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一大进步:过去,视力下降的人们或将永远失去清晰观察世界的机会,而眼镜的出现让他们得以正常生活,传承知识与技艺。随着眼镜的发展,其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视角,更成为个人表达和风格创新的动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创新 传承知识 眼镜 实用功能 视力下降 个人表达 人类文化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电影创作看当代影像文化诉求的转型
9
作者 杨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9-31,共3页
微电影是影像文化重要的新范畴。微电影创作的文化诉求主要分为商业诉求、社会诉求和个人表达诉求三种。在影像发展的历史上,由于影视制作和影视传播壁垒的存在,个人表达诉求的影像文化被挤压到主流影像文化之外。而如今,由于影视生产... 微电影是影像文化重要的新范畴。微电影创作的文化诉求主要分为商业诉求、社会诉求和个人表达诉求三种。在影像发展的历史上,由于影视制作和影视传播壁垒的存在,个人表达诉求的影像文化被挤压到主流影像文化之外。而如今,由于影视生产工具的数字化、小型化、廉价化以及低成本、自由度高的网络空间的出现打破了影视制作和影视传播的壁垒,个人表达诉求的影像文化在微电影创作中逐渐抬头,影像文化将会更加自由地被制作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个人表达诉求 影视制作工具 影视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学专业学生非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在职校友的调查反馈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金锋 林斯媛 +2 位作者 吕梦迪 倪夏 曹海婴 《高等建筑教育》 2019年第4期40-47,共8页
基于建筑学在校教学对非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通过对合肥工业大学历届建筑学专业优秀校友的调查,旨在为建筑学教育明确何为对建筑学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非专业职业能力。首先,从校友库中筛选150位合肥工业大学优秀在职校友进行问... 基于建筑学在校教学对非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通过对合肥工业大学历届建筑学专业优秀校友的调查,旨在为建筑学教育明确何为对建筑学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非专业职业能力。首先,从校友库中筛选150位合肥工业大学优秀在职校友进行问卷调查,在所获反馈数据的基础上,提炼出若干个对建筑学专业学生影响较大的非专业职业能力的要素。然后在150位优秀校友中筛选出20个核心对象,设计问答题进行针对性访谈,从中提取出最为关键的建筑学非专业职业能力要素——个人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在与建筑学专业教育者沟通、综合校友意见、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校教育培养非专业职业能力要素的可能途径。最后,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对现有建筑学专业的本科教学安排、利用校友资源协助建筑学子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优秀校友 非专业职业能力 个人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夜惊喜》:小概念、小情结、小理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沛 常瑞 《戏剧之家》 2014年第4期182-183,共2页
虽然是一个标准的主流商业片,《一夜惊喜》并未故作深刻,而是通过光鲜亮丽的外表包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大都市中的故事。除此之外,《一夜惊喜》格外重视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个人的重视,也反映了青年群体在个体的痛苦中自... 虽然是一个标准的主流商业片,《一夜惊喜》并未故作深刻,而是通过光鲜亮丽的外表包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大都市中的故事。除此之外,《一夜惊喜》格外重视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个人的重视,也反映了青年群体在个体的痛苦中自造空间,不见生存的真实现实,显示了一种浅表式地逃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夜惊喜 金依萌 个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成长经历对导演创作的影响——以陈凯歌《妖猫传》为例
12
作者 高晴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4期74-75,共2页
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的创作趋向,而因为成长环境的特殊,在陈凯歌身上,这种烙印愈加明显。在陈凯歌的电影中,从小所接受的东方文化的洗礼,其自身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对于权力中心的警醒与反思,都在电影中得到彰显。研究... 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的创作趋向,而因为成长环境的特殊,在陈凯歌身上,这种烙印愈加明显。在陈凯歌的电影中,从小所接受的东方文化的洗礼,其自身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对于权力中心的警醒与反思,都在电影中得到彰显。研究陈凯歌导演的个人化表达,便不得不梳理其成长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凯歌 《妖猫传》 个人表达 成长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渭四时杂花图中的“杜撰”及其意义
13
作者 周敏 《中国书画》 2022年第10期9-14,共6页
“四时杂花”是绘画史上的传统题材,一般以之作为宫廷节令画寓意国运昌盛,或作为民间古祥画寄托着美好的愿景。至明代徐渭,他将这一传统题材创造性地扩充为一个自由、丰富的花乌杂花母题并反复演绎,使其演变为一种带有极强的写意抒情氛... “四时杂花”是绘画史上的传统题材,一般以之作为宫廷节令画寓意国运昌盛,或作为民间古祥画寄托着美好的愿景。至明代徐渭,他将这一传统题材创造性地扩充为一个自由、丰富的花乌杂花母题并反复演绎,使其演变为一种带有极强的写意抒情氛围,融入了画家个人表达的文人画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传统题材 抒情氛围 四时 文人画 个人表达 绘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C收购最前沿半永久性纹身品牌INKBOX——成为快速成长的皮肤创意行业的领导者
1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制笔》 2022年第1期44-44,共1页
2022年1月18日——随着消费者态度转向重视个人表达、个性和创造力,BIC通过收购Inkbox扩大了对人类表达的关注。这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半永久性纹身品牌为客户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终极工具。预计到2031年,DIY皮肤创意市场的价值将达到15亿美... 2022年1月18日——随着消费者态度转向重视个人表达、个性和创造力,BIC通过收购Inkbox扩大了对人类表达的关注。这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半永久性纹身品牌为客户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终极工具。预计到2031年,DIY皮肤创意市场的价值将达到15亿美元,收购Inkbox将使BIC在快速增长的皮肤创意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永久性 快速成长 自我表达 收购 纹身 品牌 个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舞的创作个性与传统的审美个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小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274-276,共3页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现代舞历史与现状的梳理与反思,认为中国现代舞在当下的发展既要继承中国现代舞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又要承认并为现代舞个人化表达创造更开阔的空间,同时还要直面当前的消费主义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的中国现实...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现代舞历史与现状的梳理与反思,认为中国现代舞在当下的发展既要继承中国现代舞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又要承认并为现代舞个人化表达创造更开阔的空间,同时还要直面当前的消费主义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的中国现实、文化中发挥现代舞独特的人性反思、自由追求与勇于创新、超越的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现代舞 现实主义 个人表达 消费主义 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本色 独特魅力——从《生死场》看萧红小说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伟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4期58-59,共2页
从《生死场》来看,萧红小说的语言特色主要是:语言自然朴素,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词句;采用独特的个人化表达方式;巧妙运用比喻、对比等辞格。
关键词 语言特色 个人表达 修辞格 《生死场》 萧红 小说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