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实行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康济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4期66-70,共5页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发达城市尤其是像上海正面临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增高和养老储备金缺口越来越大的双重压力。2013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称,上海将在今年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创新试点。[1]本文将以此...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发达城市尤其是像上海正面临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增高和养老储备金缺口越来越大的双重压力。2013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称,上海将在今年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创新试点。[1]本文将以此为背景,探究税延型养老保险实行的必要性,同时分析此项改革将对作为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产生怎样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 保费 保险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收入与个人税负
2
作者 武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8-9,共2页
在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的比例已高于企业所得税。尽管从我国现有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来看还不可能达到这个阶段,但是,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的倾斜(在国民收入使用结构中,居民最终收入所占比重,由1983年的73.8%上升到198... 在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的比例已高于企业所得税。尽管从我国现有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来看还不可能达到这个阶段,但是,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的倾斜(在国民收入使用结构中,居民最终收入所占比重,由1983年的73.8%上升到1989年的78.2%)以及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比例应呈上升趋势。然而,从税收角度讲,我国1980年就开征个人所得税(1987年始对外籍人员适用)。1987年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1985年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我国仅占0.06%,而低收入国家为9%,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为10%,工业先进国家高达27%。我国个人收入调节税,从1987年后开征的两年,也只收1.6亿元。无论是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所得 国民收入水平 财政收入 个人税 个人收入 上升趋势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企业所得 收入渠道 收入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展税优个人养老金的关键问题、总体框架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7
3
作者 庹国柱 段家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共10页
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有税优方式、替代率、参与率、属性、经营模式以及监管等6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我国国情,养老金第三支柱应当选择保障模式,突出强调养老金是"长寿风险保障+长期储蓄"的本质属性。税优政策应走向普... 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有税优方式、替代率、参与率、属性、经营模式以及监管等6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我国国情,养老金第三支柱应当选择保障模式,突出强调养老金是"长寿风险保障+长期储蓄"的本质属性。税优政策应走向普惠、有效提升参与率、突出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功能、明确监管的主牵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养老 老龄化社会 个人养老金 养老金 第三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个人住房房产税制度设计研究--基于国际经验借鉴视角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永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100,共7页
文章从稳定房价、抑制房价增速,调控房产市场、抑制房产投机,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税制、增强地方财力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的原因。随后,提出了个人住房房产税还面临着个人财产公开制度缺位、房产评估体... 文章从稳定房价、抑制房价增速,调控房产市场、抑制房产投机,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税制、增强地方财力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的原因。随后,提出了个人住房房产税还面临着个人财产公开制度缺位、房产评估体系不完善、纳税人税费负担较重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等问题。最后,文章提出应借鉴国际经验,从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国个人住房房产税制度设计构想,从而为个人住房房产税制度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住房房产 制度设计 国际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收个人房产税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慧文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8,共7页
缩小财产性收入差距是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以重庆、上海两地2011年开始实施的个人房产税试点改革为例,利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准自然实验,可实证分析征收个人房产税如何影响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的个人房产... 缩小财产性收入差距是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以重庆、上海两地2011年开始实施的个人房产税试点改革为例,利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准自然实验,可实证分析征收个人房产税如何影响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的个人房产税试点政策在短期内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长期效果会减弱。而上海的个人房产税试点政策则无法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甚至会扩大这一差距。政策差异是导致收入分配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相比而言,重庆试行的个人房产税政策同时对存量房和增量房征税,其税率设置的累进性更为显著,能够发挥较强的收入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房产 财产性收入差距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刚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87,共5页
中国个人住房房产税问题是税收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观点的比较分析,试图梳理出在个人住房房产税开征原因、面临问题、沪渝方案缺陷、国际经验借鉴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不同主张和分歧。论文较全面地总结了个... 中国个人住房房产税问题是税收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观点的比较分析,试图梳理出在个人住房房产税开征原因、面临问题、沪渝方案缺陷、国际经验借鉴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不同主张和分歧。论文较全面地总结了个人住房房产税的研究成果,为个人住房房产税推向全国提供了启示,并指出了个人住房房产税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住房房产 上海市 重庆市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需求下个人房产税总额测度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沛武 仝荣伟 符之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99-104,共6页
以上海市为例,考虑购房刚性需求,选取影响税额的因素,得出刚性需求下个人房产税总额的测度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由税额影响因素组成的自变量组合共同预测因变量,经过模型的初步分析和修正,得到税额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线性关系... 以上海市为例,考虑购房刚性需求,选取影响税额的因素,得出刚性需求下个人房产税总额的测度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由税额影响因素组成的自变量组合共同预测因变量,经过模型的初步分析和修正,得到税额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线性关系。通过测度模型发现:住宅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户数和土地出让面积对个人房产税的影响效果显著;前3项因素对税额的影响效果为正,而土地出让面积为负。上海市人均60平方米免税面积、0.6%为适用税率的个人房产税方案,使得测度模型满足购房刚性需求;基于模型中影响因素与税额之间的作用机理,改变供需,即可达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房产 购房刚性需求 多元线性回归 测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个人住房房产税制度设计研究
8
作者 李永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46,共6页
本文认为个人住房房产税开征的理由包括完善税制、调节收入分配、平抑房价、调控房地产市场,同时指出个人住房房产税还面临着纳税人税费负担较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房产评估体系不完善和个人财产公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在分... 本文认为个人住房房产税开征的理由包括完善税制、调节收入分配、平抑房价、调控房地产市场,同时指出个人住房房产税还面临着纳税人税费负担较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房产评估体系不完善和个人财产公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在分析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原因,剖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从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国个人住房房产税制度设计初步框架,为个人住房房产税制度的顶层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 个人住房房产 沪渝试点 制度设计 国际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住房房产税经济效应:理论探讨与DID实证检验——基于地方经济主体的视角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少芹 崔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1,共10页
对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进行经济效果评估,既可以深入了解试点经济发展情况,又能够为后续房地产税改革提供有效借鉴。笔者在存量流量模型基础上,构建包含家庭、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三个地方经济主体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 对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进行经济效果评估,既可以深入了解试点经济发展情况,又能够为后续房地产税改革提供有效借鉴。笔者在存量流量模型基础上,构建包含家庭、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三个地方经济主体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倍差法(DID)对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地区的地方经济主体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个人住房房产税整体上降低了家庭消费支出,使其终生效用下降;个人住房房产税通过税收途径增加了地方政府收入,通过房价途径一定程度减少了地方政府收入,但减少幅度小于增加幅度;个人住房房产税对房价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小于地方政府收入的增加作用。基于此,分别从家庭、地方政府、调控房地产三个视角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住房房产 地方经济主体 经济效应 倍差法(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个人支出税和现金流量公司税的研究
10
作者 丁淼 《江苏经济探讨》 1999年第6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个人支出 现金流量公司 收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个人诚实纳税应实行鼓励政策
11
作者 熊九洲 《武汉财会》 1990年第1期43-43,共1页
如何制止个体户偷税,笔者以为,应把个人纳税多少与其享受社会福利和生活资料供应挂上钩。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来看,实行税制与社会福利制以及生活资料供应挂钩是适合的。国家一方面通过征税取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预算安排... 如何制止个体户偷税,笔者以为,应把个人纳税多少与其享受社会福利和生活资料供应挂上钩。从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来看,实行税制与社会福利制以及生活资料供应挂钩是适合的。国家一方面通过征税取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预算安排,将收入用于各项建设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实行税制与福利、生活资料供应挂钩。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户税收在我国都是涉及面较广的税种,征收难度也是最大的。个人税收具有分散性、流动性、隐蔽性的特点,在我国公民纳税觉悟不高,缺乏纳税习惯的情况下,要想解决个人税收征收困难,仅仅采取提高税负、严格税制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支出 生活资料 鼓励政策 个体户 供应 个人税 收征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地方政府征收个人住房房产税的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张珂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98,共3页
2012年10月湖南湖北房产税试点准备工作已宣布暂停,房产税各地征收试点纷纷陷入僵局。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反思: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征收个人住房房产税的措施是否可行。从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四方面分析,房产税涉及公民的重要财产权,因此... 2012年10月湖南湖北房产税试点准备工作已宣布暂停,房产税各地征收试点纷纷陷入僵局。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反思: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征收个人住房房产税的措施是否可行。从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四方面分析,房产税涉及公民的重要财产权,因此必须科学评估,慎重推行,而不能为了某种短期需要急于推出。这不仅损害公民的合法产权,也易对公共政策的严肃性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住房房产 必要性 可行性 房产试点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住房房产税收入能力的衡量及选择——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少芹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4,共8页
个人住房房产税收入能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相应税收要素设计,与此同时收入能力水平的现实选择则还要受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个人住房房产税的主要税收要素进行假设,以北京市为例分别测算家庭自有住房和全... 个人住房房产税收入能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相应税收要素设计,与此同时收入能力水平的现实选择则还要受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个人住房房产税的主要税收要素进行假设,以北京市为例分别测算家庭自有住房和全市所有住房的个人住房房产税收入能力水平,并对收入能力水平的现实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税收要素假设的影响,个人住房房产税收入能力水平的可选空间较大;但对影响个人住房房产税收入能力水平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当下不宜选择个人住房房产税的高位收入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住房房产 收要素设计 收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房产税税收定位的反思
14
作者 王禹 薛茜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23,共4页
我国针对部分个人自有住房征收的房产税试点改革在2011年推出,但是关于房产税及个人房产税试点改革的定位和目标,《房产税暂行条例》未予明确。本文在对前人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汲取上海、重庆的个人房产税试点改革的成果,试图对房产... 我国针对部分个人自有住房征收的房产税试点改革在2011年推出,但是关于房产税及个人房产税试点改革的定位和目标,《房产税暂行条例》未予明确。本文在对前人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汲取上海、重庆的个人房产税试点改革的成果,试图对房产税的税收定位进行反思,提出房产税在税收体制改革、稳定地方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等方面的功能定位,并加以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 收体制改革 个人房产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支柱养老金:理论源流、保障力度和发展路径 被引量:22
15
作者 路锦非 杨燕绥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94,共9页
中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于2018年破题试点.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起将使几亿国民受益,激励个人积极养老责任的实现,是一次巨大的社会进步.本文从学理入手探究个人养老金的理论支撑与社会基础,再依据现行试点政策和典型职工的合理假设测算第三... 中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于2018年破题试点.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起将使几亿国民受益,激励个人积极养老责任的实现,是一次巨大的社会进步.本文从学理入手探究个人养老金的理论支撑与社会基础,再依据现行试点政策和典型职工的合理假设测算第三支柱养老金的保障力度.结果显示,在现行试点政策下,第三支柱养老金贡献率随着积累期增加而持续下降,社会贡献度不高.基于对试点地区参与试点机构的访谈调研,归纳中国推进第三支柱养老金的现实隐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金制度 三支柱养老金 个人型养老金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