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立法保护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鹏鹏 《信息安全研究》 2020年第9期798-806,共9页
大数据与生物科技的应用,给个体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生物识别信息的滥用严重影响到公民的生活与安全.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哪些生物信息,如何在信息主体的个人自由与以信息流通为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间... 大数据与生物科技的应用,给个体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生物识别信息的滥用严重影响到公民的生活与安全.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哪些生物信息,如何在信息主体的个人自由与以信息流通为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间作出取舍,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应当思考的法律问题.通过研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视角下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归纳大数据时代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探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概念与特征,分析生物信息保护的价值与基础,衡平了个人以信息主体人格自由为代表的私益与以公共利益为代表的公益,提出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应当遵循的原则,在分析我国、美国、德国和欧盟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立法的完善保护个人信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安全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立法 个人信息保护 生物特征识别 法律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的立法路径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铜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50,共11页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具有高度的专属性与私密性,与个人隐秘的生理特征直接相关,彰显个人身份特质,因而需要特别保护。通过立法路径提供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使用与保护的框架,是规制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滥用、实现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的关键。在...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具有高度的专属性与私密性,与个人隐秘的生理特征直接相关,彰显个人身份特质,因而需要特别保护。通过立法路径提供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使用与保护的框架,是规制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滥用、实现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的关键。在立法模式上,结合中国的立法传统、现实需求以及法制发展现状,应当采用渐进式的综合立法模式。在立法理念上,为实现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有限地利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立法应当秉持的核心理念。在立法内容上,需要界定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法律概念、类别、属性,确立特殊保护原则,明确信息主体的权利,细化信息处理者的行为规范,以及设置多元化保护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生物识别技术 综合立法模式 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及其法律保护 被引量:44
3
作者 冉克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包括自然人的身体、生理及行为特征三个层面,直接反映自然人独一无二与不可替代性的身体本质特征,将强烈的人身属性与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隐私性个人信息,单独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包括自然人的身体、生理及行为特征三个层面,直接反映自然人独一无二与不可替代性的身体本质特征,将强烈的人身属性与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隐私性个人信息,单独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可以适用于隐私权规范,但涉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数据控制者则应当适用个人信息相关规范。法律应当平衡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和自由与信息控制者汇聚、加工、处理形成的数据财产之间的利益关系。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商业化利用应当置于经营者—消费者的框架之下,经营者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经消费者/信息主体的知情同意。政府机关或授权机构基于公共利益目的收集和公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符合比例原则要求,兼顾收集和使用目标的实现与保护信息主体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个人敏感信息 隐私权 数据财产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活动中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属性与保护 被引量:9
4
作者 蓝寿荣 罗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6,共14页
在商业活动中,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一项兼具人格性和财产性的综合性权益,应当作为一项新兴权利予以保护。因为其具有的人身唯一性、高度敏感性、损害后果严重性、侵害隐蔽性等特征,所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需要给予倾斜性保护。经营者收集... 在商业活动中,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一项兼具人格性和财产性的综合性权益,应当作为一项新兴权利予以保护。因为其具有的人身唯一性、高度敏感性、损害后果严重性、侵害隐蔽性等特征,所以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需要给予倾斜性保护。经营者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坚持做到:目的必要、最少收集,手段必要、最小收集,时间必要、最短维持,安全必要、最小损害。鉴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侵权纠纷影响的规模性和广泛性,在侵权纠纷司法案件的审理中,应该对经营者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对损害认定不要求实质性损害或者严重精神损害,倡导采取检察公益诉讼方式进行保护。公共利益的判断,要考虑4方面因素,即涉及人数的众多、组成人员的不特定、利益的普遍性和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在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中,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在商业方式、技术、商品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影响着市场公平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因此需要对经营者“限权加责”,对消费者“增权加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人脸识别 倾斜性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 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打造法律保护盾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啸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18-120,共3页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但又具有收集上的不可控性与不可更改性等特点。因此,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总体趋势下,应当特别关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要通过专门立法加以规范,避免非法收集和处理生物识别信息的行为...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但又具有收集上的不可控性与不可更改性等特点。因此,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总体趋势下,应当特别关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要通过专门立法加以规范,避免非法收集和处理生物识别信息的行为,以免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甚至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做好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与监管 被引量:5
6
作者 冉克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21-123,共3页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包括自然人的身体、生理及行为特征三个层面,直接反映自然人独一无二与不可替代性的身体本质特征,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损害后果的不可补救性。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可以分为基于公共利益目的与非基于公...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包括自然人的身体、生理及行为特征三个层面,直接反映自然人独一无二与不可替代性的身体本质特征,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损害后果的不可补救性。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可以分为基于公共利益目的与非基于公共利益目的两种类型,前者限于政府机关或授权机构,后者主要是商业公司及特定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的背景之下,应尽快完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管理、规制及法律救济,以促进和完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个人信息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法律保护模式与中国选择 被引量:60
7
作者 付微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8,共11页
生物识别产生的“生物识别信息”可作为识别个人的“唯一标识”,是确认个人身份的新型方法。而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一旦失控,则可能威胁个人权利、自由、安全。因此,亟需在保障个人权利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数字化管理相互平衡的原则下,... 生物识别产生的“生物识别信息”可作为识别个人的“唯一标识”,是确认个人身份的新型方法。而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一旦失控,则可能威胁个人权利、自由、安全。因此,亟需在保障个人权利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数字化管理相互平衡的原则下,采取积极可靠的保护策略。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着“两种立法模式”和“三大机制”,我国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宜采取专门立法保护模式,积极构建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法律保护机制,从而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权利提供有效的法治化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信息 身份识别 信息保护立法模式 法律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困境与整合路径:大数据时代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制度之完善 被引量:24
8
作者 曾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122,187,共10页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具备财产属性和公共利益属性,业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信息处理者的经济技术优势地位使信息主体面临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风险,数据技术使得传统背景下与权利人人格密切联系的生物识别信息面临着控制、价值...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具备财产属性和公共利益属性,业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信息处理者的经济技术优势地位使信息主体面临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风险,数据技术使得传统背景下与权利人人格密切联系的生物识别信息面临着控制、价值和主体三方面强制性分离的挑战。该分离风险源自传统私权保护体系存在的概念模糊化、规范碎片化、救济不完善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维持信息主体对于自身生物识别信息的控制与支配。为了有效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当正视信息主体的弱势地位,厘清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法律概念,确立信息主体权益保障原则,完善公法与私法相衔接的生物识别信息救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弱势地位 公益诉讼 数据化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法律保护比较研究——我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启示 被引量:21
9
作者 罗斌 李卓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1,共5页
包括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权益,是一种新型综合性民事权益,其叠加了人身安全、财产和诸多精神要素。与欧美国家对此类权益的定性、定位及具体制度设计相比,我国将其定性为精神性人格权益,未作为个人敏感信息,目前又不能适用... 包括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权益,是一种新型综合性民事权益,其叠加了人身安全、财产和诸多精神要素。与欧美国家对此类权益的定性、定位及具体制度设计相比,我国将其定性为精神性人格权益,未作为个人敏感信息,目前又不能适用退出制集团诉讼,不利于其特殊保护和权利救济。对此,可在《民法典·总则编》有关信息权益的规定中设转引条款,即相关规定参照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但该法需设置关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专节,明确以“禁止处理”“明示同意”“法定必要”为原则的处理规范,规定可对过错和损害进行推定,或规定法定赔偿金额,并适用退出制集团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人格权 财产权 推定 集团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界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焦艳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0-211,共12页
生物识别信息是对自然人的生物特征进行特定技术处理所形成的信息。个人生物特征具有不变性和唯一性的特点,这使生物识别能够一劳永逸地实现对个人身份的鉴别。经过特定技术处理所形成的生物识别信息也具有这些特点,因此任何对于生物识... 生物识别信息是对自然人的生物特征进行特定技术处理所形成的信息。个人生物特征具有不变性和唯一性的特点,这使生物识别能够一劳永逸地实现对个人身份的鉴别。经过特定技术处理所形成的生物识别信息也具有这些特点,因此任何对于生物识别信息的攻击都可能对个人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商业化收集的泛滥、限制行动自由、售卖和窃取、深度伪造以及诈骗已经成为侵害生物识别信息的重要表现。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安全迫在眉睫,而准确界定生物识别信息是首要前提。综观国外立法经验,生物识别信息的构成应当聚焦三个要素:个人生物特征之反映、特定技术处理之环节、唯一性识别之功能。此三项要素也是认定生物识别信息的关键。生物识别信息可以通过含有个人生物特征的图像来采集,但是该图像仅仅是个人生物特征的反映。在没有进行特定技术处理之前,图像本身并不构成生物识别信息,无论该图像是电子图像抑或纸质照片。生物识别信息的本质是对个人生物特征进行的测量,即所谓的“特定技术处理”,至于测量的方式则在所不问。无论进行面对面的真人测量抑或从含有个人生物特征的图像中测量,所得的信息都是生物识别信息。单纯对于个人生物特征的描述不构成生物识别信息,个人生物特征的样本也须与生物识别信息区分开来。目前我国法律文件对于生物识别信息定义的认识还存在许多偏差,概念混淆、内涵不明、外延短缺是主要问题。未来我国的生物识别信息定义应当遵循三个原则:揭示生物识别信息的本质、反映生物识别信息的要素、兼顾技术更新的速度。为此有必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着手:内涵规定本质与构成,从而为技术更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提供解释的空间;外延进行开放式列举,以引导当下的理论与实践。就内涵而言,可概括为“对自然人的生物特征进行特定技术处理(测量)所形成的能够唯一性识别自然人身份的信息”。就外延而言,可以进行常态化列举,同时使用“包括但不限于”的表述使生物识别信息的范围不受列举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信息 个人生物特征 生物特征样本 生物特征测量 个人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特性及法律保护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振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6-79,共4页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指在现代生物识别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个人的面容、指纹等生物信息及相关行为特征来识别确定个人身份信息的一种特殊的个人信息。此种信息在信息来源和保有、作用及损害后果上均异于一般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可识别...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指在现代生物识别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个人的面容、指纹等生物信息及相关行为特征来识别确定个人身份信息的一种特殊的个人信息。此种信息在信息来源和保有、作用及损害后果上均异于一般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可识别性和终身性等特点。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法律保护,应在新设权利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从实践层面强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纵向保护,从制度层面完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横向保护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生物识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球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美国经验与中国策略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2,55,共10页
生物识别信息不同于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具有个体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等特征。国际足球联合会已批准并推广使用可穿戴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足球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以提升足球运动水平。从美国实践看,足球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的不... 生物识别信息不同于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具有个体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等特征。国际足球联合会已批准并推广使用可穿戴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足球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以提升足球运动水平。从美国实践看,足球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的不当处理可能侵犯其隐私权、形象权和合同利益等。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将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保护范畴。为此,急需厘清足球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的界限与例外情形,明确同意规则的范围与表达形式,细化足球运动员知情权、决定权、可携带权与删除权的实施规则,在行业规范中增加足球运动员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条款,并开展专项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运动员 个人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识别信息刑法保护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宪权 陆一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71,共12页
生物识别信息是用于自动身份鉴别、状态分析与属性估计的人体生理和行为特征信息,具有唯一性、稳定性、易收集性与公利性的特征。非法获取、提供与使用生物识别信息可能构成对他人人格权益、财产权益、公共秩序甚至国家利益的侵害。现... 生物识别信息是用于自动身份鉴别、状态分析与属性估计的人体生理和行为特征信息,具有唯一性、稳定性、易收集性与公利性的特征。非法获取、提供与使用生物识别信息可能构成对他人人格权益、财产权益、公共秩序甚至国家利益的侵害。现行刑法与司法解释从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源头与尾端对个人信息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刑法保护,但无法实现对生物识别信息的特别保护。应当坚持以人格权益为中心、以预防为导向的立场完善对生物识别信息的刑法特别保护。在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源头,将生物识别信息在个人信息分类分级中明确定位为“敏感个人信息”,并将相关侵犯行为的起刑点设定为50条;在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尾端,将非法使用生物识别信息行为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制范围;在个人信息犯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将对生物识别信息的非法“持有”行为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制范围,以实现对非法留存行为的有效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 犯罪产业链 人格权益 预防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中的知情同意原则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沛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4,共9页
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可识别性、高度敏感性等特征,对其不当获取、使用都会对权利人财产权、人格权等造成损害,因此应当予以特殊保护。知情同意作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领域的重要原则,在现阶段面临着难以有效保护信... 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可识别性、高度敏感性等特征,对其不当获取、使用都会对权利人财产权、人格权等造成损害,因此应当予以特殊保护。知情同意作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领域的重要原则,在现阶段面临着难以有效保护信息权利主体合法权利的困境,一方面,信息处理者不告知、不如实全面告知,使得权利主体的知情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在未能完全知情情况下做出的同意存着效力瑕疵。故有必要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处理者的告知义务予以规范,对知情同意原则加以完善,从而更好地保护信息权利人的生物识别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 知情同意原则 告知义务 信息自决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如何防护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义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122-123,共2页
当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逐渐步入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逐渐替代传统密码等,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但实际上,个人生物信息在创造便捷之余,也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社会公众要意识到“便捷性危险”,谨慎使用个人生物信息... 当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逐渐步入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逐渐替代传统密码等,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但实际上,个人生物信息在创造便捷之余,也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社会公众要意识到“便捷性危险”,谨慎使用个人生物信息。国家更要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立法,为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加固防护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物信息 立法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物识别信息界定的司法适用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琪 肖冬梅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54,共12页
生物识别信息是一类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能为司法适用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立法例,《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生物识别信息”,“生物识别信息”或类似概念的界定存在适用范围有限、边界模糊和滞后于技术... 生物识别信息是一类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能为司法适用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立法例,《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生物识别信息”,“生物识别信息”或类似概念的界定存在适用范围有限、边界模糊和滞后于技术发展的不足。考察欧盟、美国立法例,“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以及“特定技术处理”“互相结合识别”“不可变更”的表述具有可鉴性。建议出台有关“敏感个人信息”的行政法规或司法解释,以“技术原理”“生物特征”“识别方式”“识别目的”四要素为核心对“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概念界定,从身体或生理特征、行为特征两个层面进行种类列举,排除未经特定技术处理以确认自然人身份的生物识别信息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法 敏感个人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生物识别信息的刑法保护:现实境遇与完善路径——以四川“人脸识别案”为切入点 被引量:46
17
作者 王德政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当前生物识别信息在我国社会中的运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生物识别信息具备本体特殊性和社会特殊性,这决定了其具备与普通公民个人信息不同的重要性,应受到刑法的特殊保护,但我国既定刑事立法对生物识别信息并未进行任何形式的特殊保... 当前生物识别信息在我国社会中的运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生物识别信息具备本体特殊性和社会特殊性,这决定了其具备与普通公民个人信息不同的重要性,应受到刑法的特殊保护,但我国既定刑事立法对生物识别信息并未进行任何形式的特殊保护。可运用实质解释的方法,在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高《解释》第5条中第1款第10项和第2款第4项这两个兜底条款,将“侵犯生物识别信息5条及以上”认定为“情节严重”,将“侵犯生物识别信息50条及以上”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由此降低针对生物识别信息原本的入罪和法定刑升格的数量,最终实现对生物识别信息的特殊刑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 大数据 人脸识别 指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动向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梦寻 《征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64,共9页
受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影响,全球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进入了全新阶段,域外个人信息犯罪立法也随之展现重新识别个人数据行为犯罪化、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类型围绕个人信息权利不断细化、个人信息犯罪的刑罚力度明显增强等新的特征。域外... 受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影响,全球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进入了全新阶段,域外个人信息犯罪立法也随之展现重新识别个人数据行为犯罪化、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类型围绕个人信息权利不断细化、个人信息犯罪的刑罚力度明显增强等新的特征。域外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变化表明:个人信息犯罪刑事法网日益严密,罪的设置围绕个人信息权利展开成为刑法规制的主要思路,刑的加重成为个人信息犯罪刑罚设置的未来趋势。这为我国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数据 个人信息权利 个人信息犯罪 域外立法 重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法取得或利用人脸识别信息行为刑法规制论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振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3,共12页
人脸识别信息具备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属性,应属于《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对于非法取得或利用人脸识别信息行为,现行刑法主要存在以下规制困境:一是尚未明确对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人脸识别信息的行为进行规... 人脸识别信息具备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属性,应属于《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对于非法取得或利用人脸识别信息行为,现行刑法主要存在以下规制困境:一是尚未明确对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人脸识别信息的行为进行规制;二是尚未对非法存储、使用、加工人脸识别信息等可罚性较高的行为进行规制。人脸识别信息实际上可以归为《解释》所规定的“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对于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人脸识别信息行为,应通过进一步明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而将其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于合法获取公民人脸识别信息后非法存储的行为,可认定为不作为的非法获取人脸识别信息行为,继而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对于非法使用、加工人脸识别信息的行为,可通过扩大解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非法”的范畴甚或增设非法利用公民个人重要信息罪加以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 生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体育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及其治理——以公共智慧体育设施为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宋雅馨 梁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59,共9页
在智慧体育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满足人们个性化体育需求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了挑战。公共智慧体育设施因其采集信息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主体之众,存在不容忽视的个人信息安全风... 在智慧体育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满足人们个性化体育需求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了挑战。公共智慧体育设施因其采集信息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主体之众,存在不容忽视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调查访问等方法,分析我国智慧公园、智慧步道等公共智慧体育设施的个人信息处理情况,发现仍有信息采集正当性存疑、信息过度处理以及行业规则不完善等问题。为针对性地化解智慧体育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危机,应总结域外关于公共领域生物识别技术使用立法与物联网安全治理的经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处理的要求,从慎用生物识别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监管、明确公共利益免责边界及鼓励行业自律等4个维度,形成多主体、多层次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体育 个人信息保护 公共智慧体育设施 物联网 生物识别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