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魂系中华、心连祖国的情结——评黄运基的《奔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徐迺翔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50-151,共2页
-
文摘
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构成,以诗歌和散文占多数,小说则以短篇为主,长篇小说创作比较少。这也许是受海外生活环境和条件所制约。这样,在我们比较缺少反映早期华人移民美国生活的题材,特别是能给人深刻印象和具有爱国情愫的作品时,黄运基先生的长篇小说《奔流》(沈阳出版社1996年版)就显得很有分量,它的出版是对世界华文小说创作的重要推进。 这本书不是作家的自传,但如同许多作家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一样,黄运基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里,也融进很多作家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书中很多人物的坎坷经历,他们的苦难和屈辱,在异国土地上的挣扎求生,包括那份故土情和中国心,都可以从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里找到相似的影子。
-
关键词
黄运基
海外华文作家
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创作
爱国情怀
个人生活经历
给人深刻印象
祖国
华文小说
爱国情愫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专业化:纪录片国际化的一个方向
- 2
-
-
作者
申晓力
何苏六
-
机构
吉林电视台
-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1期36-37,共2页
-
文摘
专业化:纪录片国际化的一个方向主讲:申晓力访谈:何苏六何:创作自然题材的纪录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较人文题材的纪录片更需要有专业化的知识,您是以创造自然纪录片为主的,可不可以请您从纪录片的专业化方向方面谈点您的感受?申:纪录片作为一个片种,它的独立性...
-
关键词
纪录片
专业化
国际化
自然纪录
民俗学问题
情感因素
个人生活经历
题材
环境生态学
纪录片创作
-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讲解是再创造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孙力
-
出处
《中国博物馆》
1988年第2期47-49,共3页
-
文摘
讲解在展览中的作用是传播知识和信息。它不同于录音机,而是经过讲解者本人的艺术加工、提炼、集中、选择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讲解是艺术。它来自生活,又不等于生活。它变乏味为有趣,不显其俗;化深奥为浅显,不舍其本。它根据各类观众的心理要求,从语言技巧,内容繁简。
-
关键词
心理要求
艺术加工
繁简
语言技巧
个人生活经历
认识规律
劳动安全
使人
创造才能
解词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在学童中间》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自修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5-38,共4页
-
文摘
创作生涯接榫两个世纪的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著名爱尔兰诗人和剧作家,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早年即寄情于诗歌,发起成立诗人俱乐部,并积极支持爱尔兰自治运动,筹建剧院,上演反映爱尔兰历史的戏剧。他一生诗风所经历的变化,都与他在文学上接受的影响以及个人生活经历和文学实践息息相关。由于倡导诗歌语言的梦幻飘渺,逗人遐思,早期诗歌笼罩着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中期诗歌语言明快,
-
关键词
诗歌语言
个人生活经历
文学实践
叶芝
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象征主义
意识流动
心理时空
格律比
神话世界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詹姆斯·乔依斯和他的短篇小说《死者》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郭焰
-
出处
《外国语文》
1990年第2期61-66,共6页
-
文摘
1914年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依斯(1882—1941)发表了小说集《都柏林人》。这本集子包括15篇短篇小说,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都柏林的社会状况。《死者》是其中的最后一篇。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现实生活与乔依斯个人生活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死者》并非乔依斯的自传体小说。
-
关键词
《死者》
乔依斯
短篇小说
詹姆斯
《都柏林人》
个人生活经历
自传体小说
社会状况
20世纪初
现实生活
-
分类号
H
[语言文字]
-
-
题名电影《醉乡民谣》的音乐人形象及片型浅析
- 6
-
-
作者
饶军
-
机构
铜仁学院音乐系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62-63 100,100,共3页
-
文摘
电影《醉乡民谣》是美国著名导演科恩兄弟的代表作品,这部电影在2013年成功上映,并获得许多本土奖项。虽然本片曾获得很多提名,但最后没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只是在对艺术旨趣上颇为讲究的欧洲电影节上则获得了评审团大奖。本文通过对电影《醉乡民谣》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其中的音乐人形象进行细致探讨,并对音乐片形象的创新之处进行总结和归纳。一、影片音乐人形象的创新分析电影《醉乡民谣》
-
关键词
科恩兄弟
创新分析
维恩
评审团
钢琴弹奏
男主角
个人生活经历
艺术语言
英文名字
社会底层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郁达夫作品中的主观性与人称视角
- 7
-
-
作者
普实克
吴承诚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8年第8期47-49,共3页
-
文摘
都达夫的一些代表作,与茅盾的一些代表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比较这两位作家的作品,能清楚地看出中国新文学创作中所存在的两种倾向之间的根本差别,另一方面还能看到象征那个时代的一些特征。表面来看,似乎没有哪两位作家能象茅盾与郁达夫那样各异其趣:茅盾创作中充满的'客观性',与郁达夫作品中充满着的'主观性'成为强烈的反差。茅盾几乎把自身绝对排除于其作品的艺术世界之外,郁达夫写作的题材则几乎全是他个人的经历和具体的感受。
-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日记体
中短篇小说
中所
《沉沦》
小说情节
个人生活经历
零余者
写作时间
性描写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浅谈书记在党委会决策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 8
-
-
作者
胡宗良
-
机构
湖南益阳地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1年第5期85-86,共2页
-
文摘
党委书记在党的各级委员会中始终处于双重地位,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在党委会内部,“书记和委员不是上下级关系,书记是党的委员会中平等的一员。”(《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另一方面,书记又是“班长”,在党委会中处于核心位置,担负着组织党委的活动和处理日常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党委会中具有双重作用。
-
关键词
政治生活
上下级关系
少数服从多数
区别不同情况
民主集中制原则
调查提纲
保留意见
个人生活经历
集体决定
肯定和否定
-
分类号
D67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