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怎样认识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卫兴华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新视野》
CSSCI
2003年第5期20-23,共4页
-
文摘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与事实依据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特点是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是条件。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并不表明一切生产要素都是价值的源泉。财富的源泉是劳动与自然界或自然物质。而价值的源泉不包括自然物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没有孤立地仅从道义原则去评判剥削的是非功过。只要对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有利,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合法经营与发展,即使存在一定的剥削,也是合法的,会受到保护。
-
关键词
中国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价值论
非劳动收入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问题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卫兴华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03年第12期4-7,共4页
-
文摘
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应概括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需要弄清几个理论问题:一是需分清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界限;二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以要素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三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只是要素参与分配的前提条件;四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要以不同生产要素掌握在不同主体手中为前提;五是弄清楚生产要素的“贡献”含义。文章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收入量的具体规定,主要应由市场供应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确定。
-
关键词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
按生产要素分配
市场供应机制
竞争机制
价格机制
分配方式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
Keywords
personal incom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tribution of factors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 3
-
-
作者
吕绍明
-
机构
重庆市委党校
-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1995年第5期14-16,共3页
-
文摘
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都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本文着重对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 判断一种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合理与否,
-
关键词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报告
《决定》
三中全会
分配制度改革
实现共同富裕
效率优先原则
社会主义本质
兼顾公平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第五讲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 4
-
-
作者
阮方确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1-34,共4页
-
文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决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分配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因为:第一。
-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稳定
效率优先
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和制度的六大历史性突破
- 5
-
-
作者
刘晓静
-
机构
安徽省宿州市建材局
-
出处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0年第5期64-68,共5页
-
文摘
:我国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和制度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进行了一次次重大的“破”和“立”。大体上经历了“唯一论”、“主体补充论”、“主体并存论”和“结合论”等发展阶段 ,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分配理论
-
分类号
F04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