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育私人化与养育公共性的建构:以孤独症儿童为例
1
作者 吴莹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抚育私人化与养育公共性的建构是当前残障儿童养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某中小城市孤独症家庭抚育状况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抚育私人化主要表现为养育负担向家庭转移、康复训练的高度市场化、公立融合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 抚育私人化与养育公共性的建构是当前残障儿童养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某中小城市孤独症家庭抚育状况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抚育私人化主要表现为养育负担向家庭转移、康复训练的高度市场化、公立融合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联结的局限与被污名化排斥。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家庭在孤独症儿童养育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国家和社会作为建构养育公共性的两大主体,可能通过以下路径发挥作用:国家通过直接政策支持与间接资源供给,为家庭提供制度性保障;社会通过就近社区的照料服务与孤独症家庭间的自组织实践,为家庭构建支持网络。这些发现不仅深化对抚育私人化问题的理解,也为构建养育公共性体系提供新的视角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私人化 养育公共性 孤独症儿童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私人化、时尚化——简论90年代的文学写作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纪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共5页
关键词 文学写作 写作姿态 新时期文学 私人化 个人化 作家 简论 年代 时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融合媒介使用空间的私人化及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柳邦坤 陈长松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2-55,共4页
文章主要讨论融合媒介使用空间的私人化特征,认为私人化不仅是融合媒介的内在规定,也是空间精细化的必然结果。融合媒介使用空间的私人化也导致了大众传媒阅听空间的私人化,以及媒介内容产制的公私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 融合媒介 使用空间 私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中国个人化写作的演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徐肖楠 施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90,共6页
市场中国的个人化叙事起初有诗性方向,后来被现实生存的反诗性冲动所扭转,它们不断排除宏大历史并降低人性高度,由最初对抗理性思考而坠落至对生命自由的歪曲,个人生存被简单等同于不为历史承担责任的庸常生活,以至演变成一种伪个人化... 市场中国的个人化叙事起初有诗性方向,后来被现实生存的反诗性冲动所扭转,它们不断排除宏大历史并降低人性高度,由最初对抗理性思考而坠落至对生命自由的歪曲,个人生存被简单等同于不为历史承担责任的庸常生活,以至演变成一种伪个人化的类型化公共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 宏大叙事 诗性追求 平庸生存 日常经验 个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创新设计由“私人化”到“公众化”转化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晓江 潜铁宇 刘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126,共3页
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不管是团队的行为还是个人的行为,相对于全社会来说其起源都是"私人化"的。然而,这些"私人化"的活动产生的结果都存在着"私人化"向"公众化"转化的可能。从价值趋向、潜在愿望... 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不管是团队的行为还是个人的行为,相对于全社会来说其起源都是"私人化"的。然而,这些"私人化"的活动产生的结果都存在着"私人化"向"公众化"转化的可能。从价值趋向、潜在愿望、从众心理、时代特征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关于"创新产品"的另类含义。从而提出产品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私人化"向"公众化"转化过程中的优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化 公众化 创新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电子邮件自动过滤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7
6
作者 谭立球 谷士文 费耀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55,共2页
用户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去整理邮件 ,删除不感兴趣的邮件。因而实现基于用户个性化的电子邮件自动过滤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内容的电子邮件过滤系统 ,它采用了统计学习和规则学习相结合 ,并充分利用了类属领域知识 ,自适应地... 用户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去整理邮件 ,删除不感兴趣的邮件。因而实现基于用户个性化的电子邮件自动过滤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内容的电子邮件过滤系统 ,它采用了统计学习和规则学习相结合 ,并充分利用了类属领域知识 ,自适应地学习用户的在邮件处理方面的个性偏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电子邮件 自动过滤系统 设计 简单贝叶斯网络 规则学习 邮件服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与村庄建设困境--基于湘中英村的经验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新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1,共6页
项目制在基层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困境,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本文发现这与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密切相关。在项目争取阶段,村庄获得的项目多少主要取决于村支书的私人关系和资源;在项目实施阶段,村支书将国家的项目资源转化成了治理... 项目制在基层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困境,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本文发现这与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密切相关。在项目争取阶段,村庄获得的项目多少主要取决于村支书的私人关系和资源;在项目实施阶段,村支书将国家的项目资源转化成了治理资源,为以自己为核心的村庄精英谋取私利。项目进村的私人化运作给村庄治理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后果: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被弱化、村干部日益走向"悬浮"、村庄民主名实分离、分利秩序蚕食项目资源、农民的诉求无法得到回应等。扭转此种局面需要从项目分配和项目实施两个阶段加以规范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私人化 村干部 村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演进:完整化、完全化与个人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忠兴 罗志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3-130,共8页
基于对农地产权演进脉络的梳理,本文探讨了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地产权演进的路径、动力机制、演进趋向和今后产权建构的原则。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个人享有的土地权利经历了从无到有、权利期限从短期到长久、产权权能从残缺到... 基于对农地产权演进脉络的梳理,本文探讨了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地产权演进的路径、动力机制、演进趋向和今后产权建构的原则。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个人享有的土地权利经历了从无到有、权利期限从短期到长久、产权权能从残缺到趋于完整的不断扩展过程。在对农地产权演进的动力机制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三个方面予以解构之后,分析了动力变化及其对产权演进的影响,总结了农地产权演进的趋势——产权的完整化和完全化,即农地产权的个人化程度不断提高。然后,本文提出了适合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农地产权建构的原则:"按份共有、有序流转"。最后,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例,验证了农地产权演进所遵循的产权完整化、完全化与个人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的完整化 产权的完全化 产权个人化程度 按份共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私人化困境及社会化公共养育探索 被引量:18
9
作者 施芸卿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4,共11页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鼓励政策效果不甚明显,其背后是养育成本高、压力大的困境。社会转型进程中,国家支持不足、社会力量缺失、市场化过度导致的抚育私人化和内卷化,是当前抚育困境的根源。抚育私人化的另一深处原因是公共养育的缺失,尤...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鼓励政策效果不甚明显,其背后是养育成本高、压力大的困境。社会转型进程中,国家支持不足、社会力量缺失、市场化过度导致的抚育私人化和内卷化,是当前抚育困境的根源。抚育私人化的另一深处原因是公共养育的缺失,尤其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抚育传统的延续下,对养育社会化的公共支持缺乏想象,符合转型后社会特点的国内实践尚处于探索之中。由此,本文借鉴美国社会的育儿经验,以城市公共空间和校内外养育支持系统为切入点,探讨建构一个多样化的公共养育社会环境的更多可能,以回应当前的抚育困境。最后,呼唤构建一种更具社会公共性的、扎根社区的、多主体协力合作的育儿体系,重塑国家、社会、市场和家庭在抚育中的职责边界,以弥合制度张力,回应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私人化 公共养育 社会化公共支持 多主体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权力异化脉络——三个向度的异化: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家族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立政 陈阳波 +8 位作者 魏爱云 马静 袁静 刘建 周素丽 徐艳红 刘赫 张潇爽 严俊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9,共6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狠抓作风、从严治吏,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中央政治局带头践行“八项规定”,到反“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老虎...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狠抓作风、从严治吏,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中央政治局带头践行“八项规定”,到反“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反腐败取得显著成效,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异化 “三化” 家族化 个人权力 部门化 个人化 受访者 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非萧条的九十年代诗歌——为个人化写作一辩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珂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2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 诗歌创作 女性诗歌 个人化 九十年代 使命意识 女性意识 真实的女人 个人化写作” 女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文学:狂欢于“私人化”写作的坚冰上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秀昌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私人化”写作,有其合法的本土语境和全球语境。它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文学的话语表达,更新了文学批评观念,拓宽了意义生成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但由于“私人化”写作不...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私人化”写作,有其合法的本土语境和全球语境。它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文学的话语表达,更新了文学批评观念,拓宽了意义生成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但由于“私人化”写作不断向“欲望化”、“肉身化”滑落,导致了审美价值的畸变,并陷入商业操纵和男性窥视的双重陷阱,从而走向了女性解放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私人化 写作 意义 局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利益私人化的可贵尝试——日本最高法院第一小法庭2006年3月30日判决评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惠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55-59,91,共5页
日本最高法院2006年3月30日判决认为良好的景观具有客观的价值,"与良好的景观相邻接的地域内居住的、日常享受该景观惠泽之人"拥有个人的景观利益,并确认景观利益是值得法律保护的利益,侵犯该景观利益会构成侵权行为,应负损... 日本最高法院2006年3月30日判决认为良好的景观具有客观的价值,"与良好的景观相邻接的地域内居住的、日常享受该景观惠泽之人"拥有个人的景观利益,并确认景观利益是值得法律保护的利益,侵犯该景观利益会构成侵权行为,应负损害赔偿之责。该判决对我国景观权或景观利益的保护问题有如下启迪:公权私权化,公共利益私人化,综合利用已有的法律调整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在立法上确认景观价值,循序渐进解决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景观利益 景观权 环境权 公共利益私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缺失”,还是“社会缺席”?——兼论社会治理与信仰方式私人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向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116,222,共10页
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社会"?此乃当下学术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两大词汇,但它们却同时缺乏严格的社会学定义。"信仰"似与宗教有关,却更与现实权力、利益、个人身份及其对信仰模式的建构紧密相关;人们一旦谈... 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社会"?此乃当下学术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两大词汇,但它们却同时缺乏严格的社会学定义。"信仰"似与宗教有关,却更与现实权力、利益、个人身份及其对信仰模式的建构紧密相关;人们一旦谈及信仰或宗教信仰,似乎就嵌入了一个内涵多样的语境及其现实关系之中,最后构成了信仰方式的中国问题。而在与信仰方式紧密相关的层面,是否也存在着与国家对应甚至与市场独立的"社会"领域?在传统的"天下"家国体制、近现代的民族与革命、当代的国家与经济市场,各种资源与关系结构之间,人们对社会的理解也无最后结论。正是在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缺席的基础上,社会大众的信仰几乎成为一种现实利益的私我补偿,变异为一种私人化的信仰方式,这就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与信仰方式之间的深层分离,导致当下社会治理层面缺失了深厚而规范的道德资源。这是目前中国宗教——信仰社会学研究之最重大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方式 私人化 社会治理 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古:一种非个人化的抒情策略——以陶渊明《拟古》九首、鲍照《拟古》八首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玫 庄筱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8,共9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类不标明确切摹拟对象的拟古诗,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和鲍照《拟古》八首是这类拟古诗的重要代表。陶渊明《拟古》九首在题材、主题、抒写模式上对先行作品多有继承,并且通过时空的推远、角色的虚构、语言和意象上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类不标明确切摹拟对象的拟古诗,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和鲍照《拟古》八首是这类拟古诗的重要代表。陶渊明《拟古》九首在题材、主题、抒写模式上对先行作品多有继承,并且通过时空的推远、角色的虚构、语言和意象上的承袭营造了"似古"的氛围,其浑言"拟古"并非政治上的掩饰,而是体现了将个人经验融入普遍人生境况的努力。鲍照《拟古》八首在"似古"氛围的营造上更为精细、复杂,在语言风格和意象使用上更重"改写"而非承袭,这与南朝诗风巧构形似的变化有关,也与鲍照本人对诗歌"戏剧性"的追求有关。两组《拟古》八首所言之"志"虽有差别,对"往古"的想像也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诗人超越平庸卑琐现实的渴望,并通过这种"非个人化"的抒情策略完成了某种自我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古 个人化 陶渊明 鲍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杂剧的个人化倾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清代杂剧作家深化了明中后期杂剧作家个人化的观照方式,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融己身入剧,注重主体情感与个体趣味,使个人化特色表现在戏曲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一个人化倾向有其产生的独特原因,它在推进清杂剧案头消亡的同时,亦促成了文人杂... 清代杂剧作家深化了明中后期杂剧作家个人化的观照方式,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融己身入剧,注重主体情感与个体趣味,使个人化特色表现在戏曲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一个人化倾向有其产生的独特原因,它在推进清杂剧案头消亡的同时,亦促成了文人杂剧的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杂剧 文人 个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计值的信息个人化智能Agent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瑾奎 黄林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2-44,共3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部分计值技术的信息个人化系统PIPEAgent。部分计值理论源于程序转换中如何在给定部分输入的情况下,对程序完成尽可能多的运算从而对程序进行优化这一问题的探讨,PIPEAgent将部分计值理论与信息个人化相结合,以PIPE(Pe... 提出了一个基于部分计值技术的信息个人化系统PIPEAgent。部分计值理论源于程序转换中如何在给定部分输入的情况下,对程序完成尽可能多的运算从而对程序进行优化这一问题的探讨,PIPEAgent将部分计值理论与信息个人化相结合,以PIPE(Personalization is Partial Evaluation)理论为基础,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并采用智能人机交互的Agent构架。该系统已应用于Web信息检索、电子商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计值 信息个人化 智能AGENT 信息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古诗歌私人化空间的建构——兼论诗歌新标准“诚”的提出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大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0,共9页
先秦两汉重视诗歌的讽谏与移风易俗作用,用"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看待《诗经》、汉乐府作品的私人化抒情,诗歌中的私人空间被漠视了。屈原作品结合政治事件叙说了私人之"怨",虽有刘安、司马迁高度赞扬,但遭到班... 先秦两汉重视诗歌的讽谏与移风易俗作用,用"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看待《诗经》、汉乐府作品的私人化抒情,诗歌中的私人空间被漠视了。屈原作品结合政治事件叙说了私人之"怨",虽有刘安、司马迁高度赞扬,但遭到班固的批评。汉代楚歌在叙说公共化政治事件的同时,又表达私人空间的个人化情感,被当作事件实录。汉末无名氏"古诗"兴起,或假托公众人物苏武、李陵的赠答,或借助"游子、思妇"的赠答,虚拟的"赠答"为诗歌叙写私人空间提供了形式。汉末正式形成、至魏晋时呈发达之势的"赠答"诗作,诗歌有了确定的读者,与特定对象的交流,使诗歌抒发个体私人空间的情感有了文体保障。随着诗歌私人化的进程,诗歌标准除了"发乎情,止乎礼义"之外,又提出了"诚",以张华"写心出中诚"为倡导。自此,无论在观念还是创作实践上,诗歌自觉地追求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两个天地的互动与交融,使其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私人化 赠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人化”写作的超性别意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19,共3页
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部分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私人化"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热点。时过境迁,冷静观之,"私人化"写作从女性的自觉指向对生命个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关怀基于性别意识,又超越性别对立,体现了文本的超... 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部分女性写作的一种描述,"私人化"一度成为评论界的热点。时过境迁,冷静观之,"私人化"写作从女性的自觉指向对生命个体与弱势群体的关怀。这种关怀基于性别意识,又超越性别对立,体现了文本的超性别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化”写作 性别意识 超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性、双声话语与个人化诗歌体式的生成——论北岛1970年代的诗歌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士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5-151,共7页
北岛成名于1980年代前期,一般被认为是一位“朦胧诗人”,而实际上,他的许多“朦胧诗”作品其实写于更早的1970年代,只不过由于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到了1980年代才得以公开发表并广为人知。1970年代是北岛探索和形成自我诗歌之路的... 北岛成名于1980年代前期,一般被认为是一位“朦胧诗人”,而实际上,他的许多“朦胧诗”作品其实写于更早的1970年代,只不过由于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到了1980年代才得以公开发表并广为人知。1970年代是北岛探索和形成自我诗歌之路的时期,其间的创作奠定了他日后诗歌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体式 70年代 北岛 双声话语 个人化 80年代 朦胧诗人 历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