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阿勒泰》:从“非个人化”诗学到“诗意地栖居”
1
作者 林天羽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2024年上映的八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实践了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通过塑造普遍性人物、表达普遍性情感以及诉说诗意精神,将观者带往诗意的栖居之地,令其从过度追求“劳绩”的痛苦中解脱,转而在天... 2024年上映的八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实践了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通过塑造普遍性人物、表达普遍性情感以及诉说诗意精神,将观者带往诗意的栖居之地,令其从过度追求“劳绩”的痛苦中解脱,转而在天地之间诗意地生活,达至“自由”“自在”的境界。该剧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极佳的“疗愈”作用以及寻找“诗意居所”的主题,对于当今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阿勒泰 “非个人化”诗学 诗意地栖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私人化、时尚化——简论90年代的文学写作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纪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共5页
关键词 文学写作 写作姿态 新时期文学 人化 个人化 作家 简论 年代 时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性、双声话语与个人化诗歌体式的生成——论北岛1970年代的诗歌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士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5-151,共7页
北岛成名于1980年代前期,一般被认为是一位“朦胧诗人”,而实际上,他的许多“朦胧诗”作品其实写于更早的1970年代,只不过由于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到了1980年代才得以公开发表并广为人知。1970年代是北岛探索和形成自我诗歌之路的... 北岛成名于1980年代前期,一般被认为是一位“朦胧诗人”,而实际上,他的许多“朦胧诗”作品其实写于更早的1970年代,只不过由于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到了1980年代才得以公开发表并广为人知。1970年代是北岛探索和形成自我诗歌之路的时期,其间的创作奠定了他日后诗歌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体式 70年代 北岛 双声话语 个人化 80年代 朦胧诗人 历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翔在“日常生活”和“自己的心情”之间--论王小妮的个人化诗歌创作 被引量:7
4
作者 罗振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日常生活” 王小妮 个人化 《我感到了阳光》 心情 竞技场 写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写作”:通往“此在”的诗学 被引量:7
5
作者 罗振亚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个人化写作”是对意识形态写作和集合性写作定向反拨的产物 ;作为一种通往“此在”的诗学 ,它以日常性、技艺性与差异性为基本特征 :它也是一柄利弊混凝的双刃剑。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 诗学 意识形态写作 集合性写作 日常性 技艺性 差异性 多元形态 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相关传递函数的个人化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向阳 《电声技术》 2007年第8期41-46,共6页
对双耳空间听觉模拟中的核心数据即头相关传递函数的定义、获取方法和个人化处理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着重分析了几种现有的头相关传递函数个人化方法,并指出这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头相关传递函数 个人化 生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读金庸:影视改编中的个人化叙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54-55,共2页
“误读”在解构主义的理念中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往往是出于后人希望克服前人影响的焦虑。在影视改编过程中,主创人员不同的读解方式都使得“误读”现象不可避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对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中,裂变出一... “误读”在解构主义的理念中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往往是出于后人希望克服前人影响的焦虑。在影视改编过程中,主创人员不同的读解方式都使得“误读”现象不可避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对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中,裂变出一股消解、反拨传统文化的思潮,个人化的叙事风格日益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 个人化叙事 颠覆 重构 面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个人化”写作 被引量:2
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个人化 个人化写作 生命体验 时代精神 时代特色 文化体验 创作思潮 生活体验 存在的理由 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艾略特诗学观中的“个人化”转向及解构特质 被引量:1
9
作者 虞又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84,102,共5页
"非个人化"是艾略特诗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标签。然而艾略从1930年代开始,逐步放弃了重传统、轻个人的"非个人化"诗学主张,正面肯定与强调了作家个体、个性因素对于传统的丰富发展作用。在这一"个人化&qu... "非个人化"是艾略特诗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标签。然而艾略从1930年代开始,逐步放弃了重传统、轻个人的"非个人化"诗学主张,正面肯定与强调了作家个体、个性因素对于传统的丰富发展作用。在这一"个人化"诗学转向中,艾略特抛弃了传统观当中的先验性、抽象性和绝对性,并沿此思路,积极地反思文学观念中的先验性因素,不再以规定性的、总结性的范式来界说文学现象,而更多地从发生学的角度展开诗学思考。这一切共同形成了艾略特中后期诗学思想中的解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诗学 个人化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消费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腊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8,共4页
"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一个关键词。它意味着以个人的姿态反抗集体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为主体独立和人性自由赢得了一定的美学空间。同时,它专注于个体私人经验和欲望体验的表达,无可避免地堕入了文学自恋的泥潭,... "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一个关键词。它意味着以个人的姿态反抗集体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为主体独立和人性自由赢得了一定的美学空间。同时,它专注于个体私人经验和欲望体验的表达,无可避免地堕入了文学自恋的泥潭,又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运作的消费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抗 自恋 消费 个人化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批评的新模式?——个人化批评带来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从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个人化批评是从女性主义批评中衍伸出来的一种文学批评方向,首先由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南西.米勒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但这类批评实际早在英国女作家维吉尼娅.沃尔夫那里就得到实践,并得到罗兰.巴特等著名理论家在女性主义批评之外的... 个人化批评是从女性主义批评中衍伸出来的一种文学批评方向,首先由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南西.米勒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但这类批评实际早在英国女作家维吉尼娅.沃尔夫那里就得到实践,并得到罗兰.巴特等著名理论家在女性主义批评之外的实践。个人化批评的出发点是将女性主义批评从政治化的批评转向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批评,继而发展为对传统的学院化批评模式进行颠覆。由于个人化批评自身存在的一些理论缺陷,目前仍主要流行于少数群体的批评话语之中,作为他们颠覆正统批评话语的一种武器。但同时,随着这些少数群体的批评越来越被主流社会关注和接受,个人化批评也在美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批评 学院批评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信息产品的个人化定价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鑫 《现代情报》 2009年第11期32-34,共3页
在线信息产品特殊的技术经济学特征使得传统的定价策略不再适用。本文探讨了个人化定价策略在在线信息产品定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在线信息产品 定价策略 个人化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白作品中面向社会的“个人化写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若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写作中,"个人化写作"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种主要的形态。其中相当具有代表性与解读意味的便是林白的作品。文章从"个人化写作"这个经常被用来定义林白作品的概念出发,在明确概念的同时考量林白的... 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写作中,"个人化写作"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种主要的形态。其中相当具有代表性与解读意味的便是林白的作品。文章从"个人化写作"这个经常被用来定义林白作品的概念出发,在明确概念的同时考量林白的作品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契合于这种理论、又在何种程度上超越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并探究其个人化写作的意义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作品 个人化写作 个人视角 社会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态表演:20世纪末个人化写作的审美冲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腊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末文坛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之一。这一审美冲动并非来自作家内心深处的灵魂挣扎与精神震撼,而是一种外在的姿态表演。反叛姿态实现了个性的崭露,大众姿态则迎合文学消费的逻辑,强烈的情绪化倾向将文学引向... "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末文坛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之一。这一审美冲动并非来自作家内心深处的灵魂挣扎与精神震撼,而是一种外在的姿态表演。反叛姿态实现了个性的崭露,大众姿态则迎合文学消费的逻辑,强烈的情绪化倾向将文学引向一个无深度的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表演 个人化写作 审美冲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因子:对宏大叙事的潜在拆解——以《青春之歌》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松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青春之歌》是一部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但主角林道静在长成的道路上,留下了大量"非革命化"的痕迹,尤其是爱情纠葛中的内心?徨与痛苦,使"革命"染上了人道主义的凄楚与温情。正是... 《青春之歌》是一部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但主角林道静在长成的道路上,留下了大量"非革命化"的痕迹,尤其是爱情纠葛中的内心?徨与痛苦,使"革命"染上了人道主义的凄楚与温情。正是这些因素使作品成为描述"革命"的独特文本,获得了比较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叙事 女性视角 个人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世纪末个人化写作的几点思考——兼论林白、陈染与卫慧、棉棉之区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一鸣 《昌吉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试图对陈染、林白的“个人化写作”与卫慧、棉棉的“另类写作”进行比较 ,由此阐明思想的存在是女性 (主义 )
关键词 林白 陈染 卫慧 棉棉 区别 个人化写作 另类写作 女性主义 当代文学 文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无线网络的利器——蓝牙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之光 卫耀辉 杨红丽 《数据通信》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系统的介绍了蓝牙技术协议及应用模式 ,全面详细的对蓝牙技术的应用 。
关键词 个人化无线网络 蓝牙技术 应用协议栈 Blutooth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写作与艺术发生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南斗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个人化写作起源于日本的私小说 ,它在中国 2 1世纪文学生态系统中成为一个无法回避和十分重要的环节。个人化写作显然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2 1世纪是一个强调个性的世纪 ,因而这一文学群体强调个人的精神自传 ,个性的畅快宣泄 ,个性创作... 个人化写作起源于日本的私小说 ,它在中国 2 1世纪文学生态系统中成为一个无法回避和十分重要的环节。个人化写作显然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2 1世纪是一个强调个性的世纪 ,因而这一文学群体强调个人的精神自传 ,个性的畅快宣泄 ,个性创作的标新立异 ,以及对商业化文学流水线生产的憎恨与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 文学生态 精神自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时代的孤独自我——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淑英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9期67-68,共2页
岩井俊二在以残酷青春为题材的影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对日本"个人化"时代青少年问题进行求解,父亲形象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弱化是造成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受阻的主要原因,岩井俊二对现代文明包裹下的青少年个体精神成长进... 岩井俊二在以残酷青春为题材的影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对日本"个人化"时代青少年问题进行求解,父亲形象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弱化是造成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受阻的主要原因,岩井俊二对现代文明包裹下的青少年个体精神成长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个人化 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化设计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从个体角度研究个体差异
20
作者 王登峰 陈仲庚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4-321,共8页
本文从有关研究证据的基础上,介绍了个人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个人化设计在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出一种适合临床病人使用的研究程序。个人化设计允许对个体的个人价值进行分析,并能同时研究不同刺激... 本文从有关研究证据的基础上,介绍了个人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个人化设计在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出一种适合临床病人使用的研究程序。个人化设计允许对个体的个人价值进行分析,并能同时研究不同刺激信息的作用,在个体水平上分析个体差异。通过简化了的实验程序,个人化设计为解决临床研究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文中还对相关研究法的局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设计 临床研究 医学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