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加入WTO后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业中的经济租——立法缺失的成本国际比较及相应政策建议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锐 熊键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手段。我国加入WTO的服务贸易特定义务承诺对国内个人信用征信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由于我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而创设的行业经济租可能...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手段。我国加入WTO的服务贸易特定义务承诺对国内个人信用征信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由于我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而创设的行业经济租可能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和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了使我国建立伊始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能得到较全面的法律基础支撑、与国际惯例接轨 ,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隐私权以使个人信用征信业的外部成本内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个人信用征信业 经济租 法律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融隐私权保护的个人信用征信立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闫海 张天金 《征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1,共6页
个人信用征信与金融隐私权存在客体重合、动态关联,因此相互冲突。美国、欧盟的个人信用征信立法虽然在立法价值取向、立法例及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但是均以平衡个人信用征信和金融隐私权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个人... 个人信用征信与金融隐私权存在客体重合、动态关联,因此相互冲突。美国、欧盟的个人信用征信立法虽然在立法价值取向、立法例及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但是均以平衡个人信用征信和金融隐私权为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立法例可采取美国模式,征信模式可采取欧盟模式;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充分借鉴二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涵盖信息提供、信息收集和信息使用的具体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隐私权 个人信用征 信机构 美国法 欧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业中的经济租:成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锐 熊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2-45,共4页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手段。我国加入WTO的服务贸易特定义务承诺对国内个人信用征信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我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而创设的行业经济租可能导...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手段。我国加入WTO的服务贸易特定义务承诺对国内个人信用征信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我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而创设的行业经济租可能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和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了使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能得到较全面的法律基础支撑、与国际惯例接轨,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隐私权以使个人信用征信业的外部成本内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征信业 经济租 成因 立法 消费者 个人信息隐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柳劲松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58-59,76,共3页
当前,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太高,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陷入困境。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使得个人信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贷款风险和导致助学贷款市场的发展受阻。本文讨论了信... 当前,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太高,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陷入困境。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使得个人信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贷款风险和导致助学贷款市场的发展受阻。本文讨论了信息不对称对助学贷款的影响,进而对构建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征信问题理论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饶曦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9-40,共2页
本文在参考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就中外学者对于个人信用征信问题的观点进行了理论综述,从信用的本质特征入手,分析了信用交易的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从而认识到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一项重要制... 本文在参考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就中外学者对于个人信用征信问题的观点进行了理论综述,从信用的本质特征入手,分析了信用交易的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从而认识到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是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 信息不对称 个人信用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慧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0-43,共4页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建设缺乏基础和统一规划 ,也没有完善的评价制度。建立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的调控作用 ,积极推进各项社会制度改革 ,培育和强化全民信用意识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实情 ,建立科学的法...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建设缺乏基础和统一规划 ,也没有完善的评价制度。建立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的调控作用 ,积极推进各项社会制度改革 ,培育和强化全民信用意识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实情 ,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和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 中国 市场调控 信用意识 法律体系 信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征信基本法律关系探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国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8期131-134,共4页
个人信用征信基本法律关系是在个人信用征信机构的主导下,由信息提供者、信息主体、信息使用者等关联方参与,围绕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披露与使用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群,它由相互交织的多重复合法律关系构成,即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法律... 个人信用征信基本法律关系是在个人信用征信机构的主导下,由信息提供者、信息主体、信息使用者等关联方参与,围绕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披露与使用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群,它由相互交织的多重复合法律关系构成,即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法律关系、个人信用信息披露法律关系和个人信用征信监管法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征 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尹煜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现代金融体系运行当中最本质的问题就是风险问题 ,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已成为金融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面对入世挑战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问题已成现实之需 ,而这一问题的关键便是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本文针... 现代金融体系运行当中最本质的问题就是风险问题 ,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已成为金融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面对入世挑战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问题已成现实之需 ,而这一问题的关键便是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本文针对当前国际现行模式和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永健 廖天富 《西南金融》 2001年第5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中国 市场经济 商业银行 信息共享 会员制 信贷资产 W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西南金融》 2001年第8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中国 美国 日本 运作模式 个人金融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几点思考──上海的做法与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坚红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上海 个人信用联合信系统 企业文化 人民银行 政府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儒靖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发展消费信贷是中国商业银行扩展业务空间,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内在需求,然而消费信贷交易行为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现象,无疑将会给作为授信机构而处于信息劣势方的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信用风险,建立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有... 发展消费信贷是中国商业银行扩展业务空间,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内在需求,然而消费信贷交易行为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现象,无疑将会给作为授信机构而处于信息劣势方的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信用风险,建立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有效防范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现实选择。尝试性地对如何构建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提出一个粗线条的思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消费信贷 信用风险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个人信用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你的第二张“身份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润生 《财会月刊(合订本)》 2000年第23期2-3,共2页
信贷消费,潜伏信用危机 贷款旅游、购房、买车,甚至上大学、办婚礼,都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儿了。“借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已经成为都市生活中的一句流行语。那么,信贷消费目前在国内的前景究竟怎么样呢? 就让我们来看看叫得正热的旅游... 信贷消费,潜伏信用危机 贷款旅游、购房、买车,甚至上大学、办婚礼,都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儿了。“借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已经成为都市生活中的一句流行语。那么,信贷消费目前在国内的前景究竟怎么样呢? 就让我们来看看叫得正热的旅游贷款市场吧。中国银行广东分行和广东发展银行早在1999年6月份就打出了旅游贷款的招牌,可惜至今为止,中行广东分行只贷出了3笔业务,共计3万元。广发银行虽然在消费信贷业务方面一直走在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报告 企业 旅游 贷款 分行 广东 企业管理 放款 信用 商业银行 网上银行 信贷消费 个人信用联合 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征信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法律调整——以法律关系为线索 被引量:8
14
作者 裴丽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1-36,共6页
个人信用征信是由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以及用户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的过程,法律制度应该围绕这一过程进行规范。其中,不仅要考虑政务信息公开、隐私权及信息财产保护等具体规则的设计,还必须解决政府在建设... 个人信用征信是由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以及用户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的过程,法律制度应该围绕这一过程进行规范。其中,不仅要考虑政务信息公开、隐私权及信息财产保护等具体规则的设计,还必须解决政府在建设信用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征信机构的模式选择等宏观框架结构问题。清理所形成的诸法律关系,以法律关系为据,才能通过立法去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流动 个人信用征 隐私 政务信息 信息财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征信机构运作模式的比较及借鉴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晓磊 姚佳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建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进程中,信用征信机构的运作模式直接关系着整个制度发展的成败得失。世界其他国家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主要为公共征信系统与私营征信机构两种运作模式...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建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进程中,信用征信机构的运作模式直接关系着整个制度发展的成败得失。世界其他国家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主要为公共征信系统与私营征信机构两种运作模式,在分析前述模式之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在目前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政府为主导、并进行监管,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数据库为核心载体、以公司化的信用征信机构为重要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征信体系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征信机构 公共信系统 私营信机构 和谐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征信》总目录
16
《征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信管理 信系统 信用评级机构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个人信用征 信监管 银行同业代付 信体系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长效机制促进助学贷款制度发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桢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49,共3页
2004年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委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做出重大调整。调整后的政策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设立教育发展银行、实行生源地贷款和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 2004年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委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做出重大调整。调整后的政策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设立教育发展银行、实行生源地贷款和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从而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教育发展银行 生源地贷款 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博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丽芳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17-118,共2页
制约我国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于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分析了助学贷款中银行与贷款学生之间的博弈关系,提出努力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构建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推进建立助学贷款的失信惩罚机制是促进我国助... 制约我国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于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分析了助学贷款中银行与贷款学生之间的博弈关系,提出努力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构建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推进建立助学贷款的失信惩罚机制是促进我国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学贷款 博弈 个人信用征 信体系 失信惩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工商银行鹰潭市分行个私贷款业务的调查
19
作者 饶亚林 《金融与经济》 1999年第8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贷款业务 个私经济 鹰潭市 工商银行 个人消费贷款 贷款余额 个人信用制度 个私企业 消费性贷款 个人信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