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险的模式下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制度的体系化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芹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6,F0002,共12页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实践纷纷引入基于风险的模式,其核心要义是根据具体场景的风险水平,差异化调整个人信息保护强度。而具体场景风险水平的判断,有赖于科学合理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在此意义上,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可谓是基于风险...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实践纷纷引入基于风险的模式,其核心要义是根据具体场景的风险水平,差异化调整个人信息保护强度。而具体场景风险水平的判断,有赖于科学合理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在此意义上,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可谓是基于风险的模式的支点。旨在充分发挥基于风险的模式的比较优势,有必要对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制度展开体系化建构。在主体方面,应注意到公权机构和私人机构履行影响评估义务的法理基础不同。在内容方面,应置于具体场景从多维度识别并评估个人信息处理风险。在程序方面,需经由参与和披露机制来制衡数据权力,展开有效的风险沟通。在结果方面,则要以评估所揭示的风险水平为基础,结合个人信息处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重塑开放且合比例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风险的模式 个人信息 影响评估 体系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5、56条为中心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50,共12页
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属于受强制的自我规制,是一种事前性的合规评估和风险评估程序。作为数据治理重要工具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可以检验个人信息处理是否合规,有助于识别并降低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有利于减轻或免除个人信息处理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属于受强制的自我规制,是一种事前性的合规评估和风险评估程序。作为数据治理重要工具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可以检验个人信息处理是否合规,有助于识别并降低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有利于减轻或免除个人信息处理责任。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的适用范围过于宽泛,缺乏必要的限定条件,可能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带来过大的评估压力,同时极易导致评估流于形式。为了更全面地保护个人信息,国家机关也应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义务。应特别重视设计参与程序、复审程序、事先咨询程序、公开程序等评估程序,以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的行为应包括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和采取的保护措施,评估的影响应包括确定的实际影响和潜在的不确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 自我规制 风险治理 数据保护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全流程专项管控机制
3
作者 毛逸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8,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创设了从处理规则到合规义务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双层防控机制,以有效合规体系为基本架构的第二层次防控机制涵盖个人信息处理和企业治理全流程,具有安全风险全流程专项管控机制的性质,但存在纸面化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创设了从处理规则到合规义务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双层防控机制,以有效合规体系为基本架构的第二层次防控机制涵盖个人信息处理和企业治理全流程,具有安全风险全流程专项管控机制的性质,但存在纸面化有余实效化不足的缺陷。完善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激活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和合规审计制度。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作为前端与中端专项防范机制,通过评估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个人权益影响程度和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识别全流程安全风险。个人信息合规审计作为末端专项监督机制,兼具事中风险监测和事后风险调查双重功能,须从审计组织、审计方法、审计标准等方面对其进行机制优化。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和合规审计机制在发挥风险防控功能的同时,还能通过“以评促建”“以审促建”等方式督促个人信息合规建设,使个人信息处理者建立要素完备、运行有效的安全风险全流程专项管控机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风险管控 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 合规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者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继红 郑书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劳动场景有别于一般生活场景,劳资双方在经济地位、技术认知上的非对称性关系所形成的权力势差,极易损害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益。传统告知同意机制在劳动场景中面临着实质要件虚化的困境,劳动者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判定方法逐渐转向&qu... 劳动场景有别于一般生活场景,劳资双方在经济地位、技术认知上的非对称性关系所形成的权力势差,极易损害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益。传统告知同意机制在劳动场景中面临着实质要件虚化的困境,劳动者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判定方法逐渐转向"必需"事由这一客观性标准的适用。然而,现行立法模糊的"必需"亦会产生滥用问题,仍难以破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细化"必需"事由的适用规则,建议采用场景化的分析方法综合考量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利益与风险,针对用人单位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正当性、必要性构建具体的评估测试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同意 个人信息处理 合法性事由 评估测试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控制理念下我国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丽 许多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31,共12页
数据匿名化为数据的流通和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助力,技术的易变性同时也对数据匿名化处理的法律规制带来诸多障碍。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1))匿名化面临身份识别标准不确定、身份再识别可逆转等风险,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过... 数据匿名化为数据的流通和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助力,技术的易变性同时也对数据匿名化处理的法律规制带来诸多障碍。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1))匿名化面临身份识别标准不确定、身份再识别可逆转等风险,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风险给个人隐私利益带来极大挑战。目前以结果导向为目标的规制手段在个人信息匿名化规制方面缺乏灵活性,难以缓释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平衡好个人隐私利益、企业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是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的终极目标。风险控制导向理念的优位在理念层面上摆脱了数据保护的现实诉求与理想价值判断之间的束缚,替代结果导向理念,为信息处理者内源性的数据合规与自律监管、信息主体外向性的权利保护与数据使用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弥合思维进路,为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的法律规制提供新的可能。以风险控制理念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匿名化法律规制架构以实现数据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动态平衡为目标,围绕降低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法律机制设计,通过课以信息处理者相应的信息处理风险评估义务实现对个人信息匿名化规制的良善治理。在无规范性文件作理据支撑的前提下,个人信息匿名化的风险评估及评估标准于实践中难以稳定量化,故而在个人信息匿名化法律规制方面,应当提倡将保障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作为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的核心,通过赋予信息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相应的数据权利以实现信息主体自身的权利。个人信息匿名化以个人信息可识别为前提,在个人信息概念界定上应当依据具体场景加以个案判断,因此,对于匿名数据的认定也应当采取动态场景化的方式进行理解。在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风险控制手段的实现上,通过确立相关隐私风险评估机制为信息处理者提供明确的数据利用指引,规范信息处理者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匿名处理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学习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悦 庄媛媛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2023年第2期162-170,共9页
联邦学习在个人信息保护意义下的合规分析需进一步完善,尤其需要技术与法律更紧密结合.故建立识别适用规定、定性数据流、识别处理行为、定性主体身份、识别责任义务和合规风险分析6步骤合规分析框架.框架对经典的横向纵向联邦学习架构... 联邦学习在个人信息保护意义下的合规分析需进一步完善,尤其需要技术与法律更紧密结合.故建立识别适用规定、定性数据流、识别处理行为、定性主体身份、识别责任义务和合规风险分析6步骤合规分析框架.框架对经典的横向纵向联邦学习架构足以给出具体、与适用规定存在紧密逻辑关系的合规结论;并可推广至其他架构或隐私计算技术合规分析;可融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合规要求;有助于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处理影响评估的要求.最后,基于框架及其分析结论,对联邦学习的个人信息保护标准制定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个人信息保护 合规分析框架 个人信息处理影响评估 隐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重塑:个人信息算法自动化决策的规制逻辑 被引量:27
7
作者 宋华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06,共8页
算法在便利社会生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体遭受算法决策不公的问题。包括拒绝自动化决策权、算法解释权在内的权力化创设不仅在实践中存在争议,也无法有效应对算法迭代发展中决策产生的集体性风险。为有效消弭技术鸿沟... 算法在便利社会生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体遭受算法决策不公的问题。包括拒绝自动化决策权、算法解释权在内的权力化创设不仅在实践中存在争议,也无法有效应对算法迭代发展中决策产生的集体性风险。为有效消弭技术鸿沟带来的认知差异,监管制度构建应以事先预防为基点,以算法影响评估制度的完善与算法审计规则的落实为中心,强化技术监管的协同治理,最终构建起精细化、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自动化决策 私权构建 算法审计 算法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法公开个人信息衍生利用的有限告知同意制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爽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68,共11页
对于合法公开个人信息衍生利用是否需要告知信息主体并征得其同意这一命题,法律规范呈现三种态度,司法实践亦呈各异形态。完全告知同意论未能正视合法公开个人信息的“非典型个人信息”特性,不具有逻辑自洽性与现实可行性,有违信息主体... 对于合法公开个人信息衍生利用是否需要告知信息主体并征得其同意这一命题,法律规范呈现三种态度,司法实践亦呈各异形态。完全告知同意论未能正视合法公开个人信息的“非典型个人信息”特性,不具有逻辑自洽性与现实可行性,有违信息主体的意思自治。告知同意豁免论未能关注合法公开个人信息的“非典型公共物品”特性,忽视了对人格尊严和自由的尊重,并会加剧对信息主体的侵害。有限告知同意论能准确契合双重特性,协调交易成本与安全保护的利益冲突,兼顾合法公开个人信息的社会公共面向和个人识别面向。有限告知同意论的具体展开应对合法公开个人信息衍生利用情形进行类型化构造,分别适用择入式和择出式同意,同时通过安全影响评估制度进行全周期风险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公共物品 有限告知同意 安全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固定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
9
作者 马宏伟 《财会月刊》 1999年第1期22-22,共1页
一、固定资产计价差异产生的原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的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相应调整帐户,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计提折旧... 一、固定资产计价差异产生的原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的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相应调整帐户,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评估增值 固定资产计价 所得税负债 应付税款法 差异的会计处理 递延税款 应交所得税 会计法 资本公积 纳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全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模式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余建朋 郑泽根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LCA技术是科学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一种有效手段。运用LCA技术,以污水处理工艺设施为主线,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分为3个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报废拆除阶段,并结合LCA的基本框架对污水处理厂的全过程生命周... LCA技术是科学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一种有效手段。运用LCA技术,以污水处理工艺设施为主线,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分为3个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报废拆除阶段,并结合LCA的基本框架对污水处理厂的全过程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该生命周期评价模式不仅考虑了环境因素,而且考虑了技术和经济因素。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对所提评价模式进行论证,评价出两种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经济环境效益评估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云慧敏 代建军 +1 位作者 李辉 毕晓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311-6327,共17页
建立了生物质直燃、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及煤电的经济及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比了四种不同的生物质预处理技术,量化了生物质固体燃料的供应链成本,不同发电策略的度电成本,电力碳排放强度,边际减排成本,以及考虑碳交易情况下的电厂成本收... 建立了生物质直燃、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及煤电的经济及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比了四种不同的生物质预处理技术,量化了生物质固体燃料的供应链成本,不同发电策略的度电成本,电力碳排放强度,边际减排成本,以及考虑碳交易情况下的电厂成本收益率。研究发现,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较生物质直燃发电是更为低碳的生物质利用路径,且可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即随着规模增大度电成本降低,成本利润率上升,而直燃发电相反。与煤电相比,耦合发电的度电成本更低,且可受益于碳交易,成本利润率更高。因此,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是具有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煤电淘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 生物质预处理方案对比 经济环境影响评估 煤电淘汰方案 碳排放 边际减排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