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肥胖型糖尿病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的多向分化
1
作者 房佰俊 宋永平 +3 位作者 林全德 胡杰英 马丽 魏旭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用于移植的可能性。方法:将男性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按106个/只剂量经尾静脉输入10只6~8周龄、接受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非肥胖型糖尿病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实验... 目的:探讨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用于移植的可能性。方法:将男性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按106个/只剂量经尾静脉输入10只6~8周龄、接受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非肥胖型糖尿病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实验组),对照组10只输注等体积的RPMI1640培养基,2个月后处死动物,检测植入情况。结果:在实验组小鼠体内,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不仅有助于造血重建及体内微血管损伤的修复,参与血管新生,还能分化为消化道上皮细胞;而对照组小鼠则在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极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非肥胖型糖尿病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卵巢体积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晴 魏华 +2 位作者 李华 薛奋勤 薛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三维成像技术测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卵巢体积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11只C.B17/SCID纯系雌性小鼠,应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专用超声影像系统及45 MHz探头,以三维成像体积测量技术测量SCI... 目的探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三维成像技术测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卵巢体积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11只C.B17/SCID纯系雌性小鼠,应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专用超声影像系统及45 MHz探头,以三维成像体积测量技术测量SCID小鼠卵巢的体积,将所得卵巢体积与二维成像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应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获得了清晰的SCID小鼠卵巢的二维平面及三维立体图像。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测量的SCID小鼠卵巢体积分别为(5.26±0.51)mm3和(5.47±0.58)mm3(P>0.05),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84,P<0.05)。结论超高分辨力小动物三维超声成像体积测量技术无创,操作简便,能够精确测量小鼠卵巢体积,可作为在体研究卵巢癌小动物模型的重要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卵巢 体积 小鼠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重建及其在HIV-1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梅英 秦英 王太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重建及其在HIV-1研究中的应用张梅英秦英(综述)王太一(审校)(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沈阳)SCID小鼠(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Mice)即严重联合免...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重建及其在HIV-1研究中的应用张梅英秦英(综述)王太一(审校)(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沈阳)SCID小鼠(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Mice)即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为一种先天性T和B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免疫缺陷小 严重 SCID小鼠 免疫重建 HIV-1 移植后 首次 动物 嵌合体
全文增补中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Z2期97-100,共4页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以下简称scid小鼠)是一种先天性T和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动物。在1983年,美国学者G.C.Bosma及同事首次报道了scid小鼠。从那以后,世界各国学者对该小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近...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以下简称scid小鼠)是一种先天性T和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动物。在1983年,美国学者G.C.Bosma及同事首次报道了scid小鼠。从那以后,世界各国学者对该小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近几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 联合免疫缺陷 动物模型 淋巴细胞免疫 抗原受体基因 细胞分化 近交系小鼠 感染实验 无特定病原体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娟 蔡有余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28-233,共6页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张晓娟,综述,蔡有余,审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1983年,美国学者G.C.Bosma及同事首次报道具有先天性T.B淋巴细胞功能缺乏的S...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张晓娟,综述,蔡有余,审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1983年,美国学者G.C.Bosma及同事首次报道具有先天性T.B淋巴细胞功能缺乏的Scid小鼠[1,2].此缺陷是由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小鼠 人类肿瘤 B淋巴细胞 联合免疫缺陷 严重 肿瘤研究 16号染色体 突变基因 应用 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BL-B7-H3基因对免疫重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荷瘤鼠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邬腊梅 杨宏宇 +1 位作者 罗娟 苏铭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人免疫重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荷瘤鼠嵌合模型来探讨4-1BBL-B7-H3基因在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CID鼠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Tca8113细胞;B组(Ad4-1BBL-B7-H3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 目的通过建立人免疫重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荷瘤鼠嵌合模型来探讨4-1BBL-B7-H3基因在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CID鼠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Tca8113细胞;B组(Ad4-1BBL-B7-H3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有人4-1BBL-B7-H3基因腺病毒转染的Tca8113细胞;C组(空载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有空载体腺病毒转染的Tca8113细胞;D组(非免疫重建组)不给予小鼠免疫重建,注射Tca8113细胞;E组(非肿瘤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PBS。每周定期测量肿瘤体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IgG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人CD3+、CD56+淋巴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和Toll样受体2(TLR2)在肿瘤中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BBL-B7-H3 mRNA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相关分子(M1C)A、B及TLR2的表达。结果 1)B组小鼠肿瘤体积最小(P<0.05);2)A、B、C、E组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到人IgG、CD3+、CD56+淋巴细胞,B组淋巴细胞比例高于A、C和E组(P<0.05);3)B组NKG2D和TLR2的表达较其余各组明显增强;4)人4-1BBL-B7-H3基因在B组小鼠肿瘤中稳定表达;5)B组M1CA、M1CB和TLR2的表达高于A、C、D组(P<0.05)。结论 4-1BBL-B7-H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能成功诱导人CD3+、CD56+细胞增殖,直接或间接活化TLR2,上调NKG2D及其配体M1CA、M1CB的表达,从而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B7-H3基因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口腔鳞癌细胞株 抗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海涛 沈晓婷 +5 位作者 叶青剑 刘瑜亮 钟依平 曾艳红 徐艳文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5-960,共6页
【目的】采用多重置换扩增建立一种可靠、准确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应用于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方法】选择5个位于致病基因IL-2受体γ链(IL2RG)基因两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对X-SCID... 【目的】采用多重置换扩增建立一种可靠、准确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应用于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方法】选择5个位于致病基因IL-2受体γ链(IL2RG)基因两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对X-SCID家系进行单体型分析,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DA)对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对扩增产物采用在家系分析中具有多态性的STR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结合位点Amel进行性别诊断,STR位点均采用单重荧光PCR,同时对IL2RG基因exon5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对家系分析中,共有3个STR位点具有多态性。对10个单淋巴细胞及10个单卵裂球进行了预实验:MDA扩增成功率为100%,对致病基因IL2RG exon5的行基因测序的检测效率为100%;对于3个有多态性的STR位点和AMEL,PCR扩增效率为96.3%(77/80),等位基因脱扣率(ADO)为11.5%(7/61)。对该家系进行了一个周期的PGD,对7个胚胎进行了诊断,其中2个为正常胚胎,移植后获得双胎妊娠,早产活产一个健康男婴及一个健康女婴。【结论】采用多重置换扩增结合致病基因特异性扩增测序检测及单体型分析在单细胞水平对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进行检测,两者相结合可避免污染、等位基因脱扣等导致的误诊,提高了PGD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多重置换扩增 短串联重复序列 单体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一家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婕 陈冠荣 +4 位作者 王晓川 王莹 刘宇隆 沈水仙 张灵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7-353,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对1例生后2个月内起病,严重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生后5个月病死,常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WBC总数2.8×109·L-1,L1.9×10...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对1例生后2个月内起病,严重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生后5个月病死,常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WBC总数2.8×109·L-1,L1.9×109·L-1的患儿,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及其双亲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并抽提出DNA,对IL-2受体γ链(IL2RG)进行基因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患儿舅舅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回顾分析患儿家族史,通过问诊进行初步家系调查。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为0;NK细胞(CD16+CD56+)为4%。患儿X染色体q13.1的IL2RG基因的第6个外显子存在突变,突变位为849位碱基G缺失导致阅读框架移位,氨基酸序列位于278半胱氨酸处,并在293位产生"TGA"的终止密码子。患儿母亲被证实为携带者,但不是单纯的杂合子,可能存在嵌合突变。患儿被诊断为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患儿的舅舅生后因严重感染治疗无效而病死,其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植物血凝素(PHA)刺激72h,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无增殖反应(CPM值为0)。病程中使用未经特殊处理的血制品后出现高热、皮疹和肝、脾肿大后病死。回顾分析家族史,患儿母系中近3代出生男性4例均因严重感染而在婴幼儿期夭折,考虑可能也是X-SCID,女性均健康。患儿妹妹经基因分析证实亦为携带者,为IL2RG基因的第6个外显子849位碱基嵌合型。患儿的舅舅使用未经特殊处理的血制品出现的临床表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能。结论经基因分析确诊了1例X-SCID,通过初步家系调查,基因分析证实患儿母亲及妹妹均为嵌合型携带者。临床上对出生后6个月内严重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警惕SCID的可能,并应进行免疫功能评价。如果疑为SCID患儿则不能接种活疫苗和使用未经特殊处理的血制品。早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患儿的免疫系统,提高长期生存率。应提高儿科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X-连锁 IL-2受体γ链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7例诊治分析
9
作者 贺建新 陈兰勤 +7 位作者 赵宇红 贾鑫磊 刘钢 徐保平 刘秀云 桂晋刚 申昆玲 江载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7年6月证实为IL2RG、JAK3和RAG1突变的7例不典型SCI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儿中,婴儿5例,幼儿及学龄期儿童各1例;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例2、4、... 目的探讨不典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7年6月证实为IL2RG、JAK3和RAG1突变的7例不典型SCI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儿中,婴儿5例,幼儿及学龄期儿童各1例;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例2、4、6为经典SCID临床表型,例1、3、5、7为不典型SCID临床表型,例6临床诊断Omenn综合征。例2、5为经典SCID免疫表型,例1、3、4、6、7为不典型SCID免疫表型,例1有母体嵌合。二代测序提示,例1为复合杂合JAK3突变c.3097-1G>A/c.946-950GCGGA>ACins GGT;例2、3、4为IL2RG突变,分别为c.865C>T/p.R289X、c.664 C>T/R 222 C、52 del G;例5为杂合JAK 3突变c.2150 A>G/p.E 717 G、c.1915-2 A>G。Sanger测序提示,例6为复合杂合的RAG1突变c.994C>T/p.R332X、c.1439G>A/p.S480N;例7为纯合的RAG1突变c.2095C>T/p.R699W。结论 SCID基因突变在一定情况下可导致不典型的临床和/或免疫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陆长明 李厚达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35-238,共4页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陆长明,综述,李厚达,校阅(苏州医学院核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983年,Bosma等[1]首先报道了一种隐性遗传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该鼠免疫器官萎缩,体内缺...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陆长明,综述,李厚达,校阅(苏州医学院核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983年,Bosma等[1]首先报道了一种隐性遗传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该鼠免疫器官萎缩,体内缺少可检测的T、B淋巴细胞,血液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SCID 联合免疫缺陷小 抗原受体 体内 基因缺陷 B淋巴细胞 免疫器官 分子生物学特性 分子生物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书伟 杜春静 +4 位作者 张玥 周妍希 张亮 秦秋实 朱鏐娈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构建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小鼠模型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采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气管滴注肺孢子菌构建PCP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肺组织六胺银染色进行病原学... 目的构建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小鼠模型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采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气管滴注肺孢子菌构建PCP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肺组织六胺银染色进行病原学鉴定,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模型组小鼠感染6周后,肺组织肺孢子菌rRNA拷贝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六胺银染色可见肺孢子菌滋养体和包囊,肺组织肺泡壁增厚,肺间质增宽,大量Gr-1~+中性粒细胞CD68~+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化水平显著升高,肺内及肺泡灌洗液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采用SCID小鼠进行气管滴注肺孢子菌能构建稳定的PCP小鼠模型,该模型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免疫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动物模型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D小鼠及其在人类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褚建新 应红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1-25,共5页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SCID)小鼠是研究人类正常造血和白血病的理想模型,有“SCID-人鼠”之称。该小鼠是1983年Bosma等首先在CB-17近交系小鼠[来自BALB/c×C57BL/Ka-IgH-1~b/ICR(17F34)小鼠]中发现...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SCID)小鼠是研究人类正常造血和白血病的理想模型,有“SCID-人鼠”之称。该小鼠是1983年Bosma等首先在CB-17近交系小鼠[来自BALB/c×C57BL/Ka-IgH-1~b/ICR(17F34)小鼠]中发现的。scid基因定位于16号染色体上,为一隐性基因。该基因与IgH位点无连锁,不引起腺苷脱胺酶(ADA)缺乏。SCID小鼠必须在SPF条件下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动物模型 白血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人白血病细胞系/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应红光 姜露 +3 位作者 赵钧铭 胡晓莉 李长虹 褚建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本文报道了3株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CEM和J6-1/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特点。发现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T淋巴细胞系(CEM)给SCID小鼠静脉或腹腔移植后均发生全身性白血病,外周血可见白血病细胞。J6-1细胞(可能来自恶性淋... 本文报道了3株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CEM和J6-1/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特点。发现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T淋巴细胞系(CEM)给SCID小鼠静脉或腹腔移植后均发生全身性白血病,外周血可见白血病细胞。J6-1细胞(可能来自恶性淋巴瘤)眼眶后静脉移植后具有恶性淋巴瘤生长特点,在局部形成瘤块(与瘤细胞漏出血管有关),并侵及颌下淋巴结,无全身性播散。由此可见,人白血病细胞/SCID小鼠模型更类似于人类白血病,是进行人类白血病研究新的良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 异种移植 白血病细胞系 HL-60细胞 CEM细胞 J6-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脑感染后登革病毒在小鼠脊髓分布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静 周德山 张俊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 分析登革 (DEN)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内的生长规律和分布特点。方法 用 2型登革病毒 (DEN 2 )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进行脑内接种 ,应用空斑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感染后小鼠CNS和血清中的病毒滴度及病毒抗原的... 目的 分析登革 (DEN)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内的生长规律和分布特点。方法 用 2型登革病毒 (DEN 2 )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进行脑内接种 ,应用空斑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感染后小鼠CNS和血清中的病毒滴度及病毒抗原的分布。结果 感染后小鼠逐渐出现皮毛不整、脊柱侧凸及弛缓性麻痹。从感染后 3d到麻痹发生日 ,可在小鼠的脑皮质和脊髓中检测到滴度较高的DEN 2病毒 ,而血清中则检测不到病毒。免疫荧光染色显示DEN病毒抗原大量存在于大脑海马、基底核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内。登革病毒抗原在感染早期和晚期在脊髓灰质的分布也存在差异。结论 感染后DEN在脊髓灰质内的分布不同提示脊髓不同部位的神经元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可能不同。病毒在大脑、脊髓神经细胞内的增殖造成的细胞损害可能是登革病毒感染某些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小鼠 脊髓 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D小鼠特性及其初步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文平 李冠民 +2 位作者 黎绍明 关伟红 王秀清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于1993年6月从北京实验动物中心引入scid小鼠,目前生长繁殖状态良好。研究发现,4~8周龄小鼠,胸腺和脾脏相对重量小,外周血中白细胞含量少,胸腺无皮质结构,髓质保留,缺乏淋巴细胞,脾脏白髓内基本没有淋巴细胞,T淋... 于1993年6月从北京实验动物中心引入scid小鼠,目前生长繁殖状态良好。研究发现,4~8周龄小鼠,胸腺和脾脏相对重量小,外周血中白细胞含量少,胸腺无皮质结构,髓质保留,缺乏淋巴细胞,脾脏白髓内基本没有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转化,转化率为零,血液中未测出免疫球蛋白低龄小鼠渗漏率为13.3%,35周龄以上高龄小鼠大部分个体免疫功能有所恢复,渗漏率达71.4%。并对scid小鼠的应用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 小鼠 生长 繁殖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d小鼠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玉勋 熊世钢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Scid小鼠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张玉勋综述熊世钢审校(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州)1983年,Bostna等[1]首次报道了小鼠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 Scid小鼠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张玉勋综述熊世钢审校(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州)1983年,Bostna等[1]首次报道了小鼠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突变,简称Scid突变,S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小鼠 突变 肿瘤研究 联合免疫缺陷 首次 严重 细胞免疫 特征 简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对胶质瘤的体内杀伤及其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
17
作者 王凡 黄强 周丽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观察SE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胶质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并观察SEC联合手术、放疗、化疗对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通过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及HuPBL-SCID免疫嵌合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荷瘤小鼠生存... 目的:观察SE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胶质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并观察SEC联合手术、放疗、化疗对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通过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及HuPBL-SCID免疫嵌合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荷瘤小鼠生存曲线。30例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随机分对照组,处理1组(全身应用SEC),处理2组(局部应用经SEC活化的淋巴细胞)。结合MRI片观察疗效。结果:生长曲线显示:A组、C组、B组对胶质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8·5%、46·2%和36·3%。生存期曲线显示:对照组(D组)小鼠于第27天开始出现死亡,至第40天全部死亡,而A组小鼠在40天才开始出现死亡,其中有50%的小鼠到观察的最后时期(60天)仍生存良好。临床资料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40%,处理1组及处理2组有效率为50%和62·5%。结论:SEC在胶质瘤移植后的人源化免疫嵌合模型(SCID/HuPBL/SHG44)中显示出强大的抗胶质瘤作用。SEC与手术、放疗、化疗结合,能明显提高临床病人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抗原 胶质瘤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瘤SCID-hu鼠模型及其肿瘤实验研究现状
18
作者 周海滨 颜汝平 王剑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64-67,共4页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SCID)具有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等生物学特性,可以将人类有关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移植入其体内进行人免疫功能重建-SCID-hu鼠。荷瘤SCID-hu鼠模型为人类肿瘤的发...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SCID)具有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等生物学特性,可以将人类有关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移植入其体内进行人免疫功能重建-SCID-hu鼠。荷瘤SCID-hu鼠模型为人类肿瘤的发病机制、生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小鼠 SCID-hu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志巍 李树浓 +1 位作者 黄绍良 赵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本实验将人脐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经腹腔输入C.B-17SCID小鼠体内,动态观察了受体内人CD3抗原表达及增殖能力。结果输入脐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受体内均有逐渐增加的人CD3细胞(分别从2.0%、1.5%增至6.8%、5.4%),且脐血组高于骨... 本实验将人脐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经腹腔输入C.B-17SCID小鼠体内,动态观察了受体内人CD3抗原表达及增殖能力。结果输入脐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受体内均有逐渐增加的人CD3细胞(分别从2.0%、1.5%增至6.8%、5.4%),且脐血组高于骨髓组。接种后60d,二组实验小鼠骨髓CFU-GM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脐血组高于骨髓组(P<0.05)。在60d时受体小鼠外周血、骨髓、肝、脾、肺组织和骨髓CFU-GM集落,用PCR方法检测出人Y染色体特异DNA片段。结果表明,输注人脐血或骨髓细胞到SCID小鼠腹腔后,可在体内长期生长且具有增殖能力。这种模型的建立为今后造血细胞体内研究提供了一种良好途径,也进一步以动物实验证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具有不同于骨髓造血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氏丝虫感染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张庆军 卢笑丛 +1 位作者 YuphaR SuchartP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采用人工感染法,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小鼠) 进行夜现周期性斑氏丝虫实验感染研究。结果表明,斑氏丝虫经人工感染后能在Scid 小鼠体内发育成熟并产生微丝蚴,且虫体回收率较高为6~30% ,平均14-8% 。感染的10 只小鼠均在外周血... 采用人工感染法,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小鼠) 进行夜现周期性斑氏丝虫实验感染研究。结果表明,斑氏丝虫经人工感染后能在Scid 小鼠体内发育成熟并产生微丝蚴,且虫体回收率较高为6~30% ,平均14-8% 。感染的10 只小鼠均在外周血中检获出微丝蚴,及解剖收集到成虫,感染成功率高达100% 。作者认为Scid 小鼠由于T、B淋巴细胞功能缺如,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丝虫感染抗体,是一种易于感染成功、潜伏期短、微丝蚴密度及成虫回收率高的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小鼠 微丝蚴 丝虫感染 模型 体内发育 免疫缺陷小 严重 人工感染 成虫 育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