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隔震结构两阶段设计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柏锋 潘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提出了针对隔震装置设计的隔震结构两阶段设计法。该方法在项目的方案阶段,根据项目的基本情况采用简化估算方法对隔震层进行估算,为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 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提出了针对隔震装置设计的隔震结构两阶段设计法。该方法在项目的方案阶段,根据项目的基本情况采用简化估算方法对隔震层进行估算,为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隔震层进行设计计算,为上部结构和基础设计及隔震装置的选用提供依据。文中以4层多层框架结构体系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提出的设计方法具有简便,符合工程应用的特点,且该方法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隔震设计 两阶段设计 水平向减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设计在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延延 许毓君 +1 位作者 王杨 李卫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介绍两阶段设计的概念、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以某外周血管支架临床试验为例介绍其在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基于倾向性评分的两阶段设计能使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满足随机化和前瞻性的原则。我们以某外周血管支... 目的介绍两阶段设计的概念、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以某外周血管支架临床试验为例介绍其在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基于倾向性评分的两阶段设计能使医疗器械非随机临床试验满足随机化和前瞻性的原则。我们以某外周血管支架的非劣效试验为例,介绍两阶段设计的流程和细节。结果两阶段设计解决了非随机临床试验由于非随机所带来的可能的研究偏倚及倾向性评分方法使用过程中的主观不确定性,实现了对随机临床试验的模拟,从而保障了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客观性和前瞻性。结论两阶段设计能够增加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整合高质量的外部数据,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最终得到可靠的结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设计 倾向性评分 医疗器械 非随机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活动断裂带城市浅埋地铁隧道结构两阶段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安韶 陶连金 +2 位作者 边金 张宇 韩学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58-2570,共13页
考虑到活动断裂带场地错动危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为例,提出适用于断层错动作用下城市浅埋地铁隧道结构的两阶段设计方法。首先给出错动作用下城市浅埋地铁隧道的两阶段设计内容,其次建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 考虑到活动断裂带场地错动危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为例,提出适用于断层错动作用下城市浅埋地铁隧道结构的两阶段设计方法。首先给出错动作用下城市浅埋地铁隧道的两阶段设计内容,其次建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按照包络设计原则确定最不利错动面,最后对区间隧道结构进行不同设计阶段的损伤破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错动作用下,两阶段设计水准要求与抗震设防水准保持一致。乌鲁木齐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上盘与破碎带交界面为最不利错动面;采用柔性接头减灾措施以后,在区间隧道进行100 a内超越概率为10%的错动量分析时,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或部分处于弹塑性状态,满足第一阶段设防水准要求。在进行100 a内超越概率为3%~2%的错动量分析时,结构的破坏控制在局部区域内,防止了整体倒塌,满足第二阶段设防水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错动 地铁隧道 两阶段设计方法 最不利错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设计及其logistic回归分析
4
作者 倪旱雨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2-55,共4页
分析性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在于研究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系,寻找病因。在病因分析中,常需考虑控制混杂因素及交互作用因子。在下述情况下往往给混杂因素及交互作用因子的控制带来困难: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校正方法 两阶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两阶段设计的性质及样本容量的再估计
5
作者 言方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共2页
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给定的一些可能有效的治疗中找到一个最佳治疗,并证明所找到的最佳治疗相对于试验控制组的优效性。文章探讨了自适应两阶段试验设计及其在临床Ⅱ/Ⅲ期中的应用,并证明了一些性质。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出了有效性检... 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给定的一些可能有效的治疗中找到一个最佳治疗,并证明所找到的最佳治疗相对于试验控制组的优效性。文章探讨了自适应两阶段试验设计及其在临床Ⅱ/Ⅲ期中的应用,并证明了一些性质。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出了有效性检验的临界值与样本容量的关系,指出自适应两阶段试验所需的样本容量比传统的试验设计方法更少,有较高的伦理学价值和经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Ⅱ/Ⅲ 自适应阶段试验设计 优效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TE(e)-U-Keyboard两阶段Ⅰ/Ⅱ期试验设计研究
6
作者 何娟 杨文韫 +1 位作者 张语澄 言方荣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1-816,共6页
目的针对肿瘤靶向制剂和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效应延迟的问题,基于Ⅰ/Ⅱ期试验设计框架,构建创新试验设计方法TITE(e)-U-Keyboard。方法采用二项近似似然法纳入尚未观测到的有效性结局信息,构建近似分布,辅助决策,并将TITE(e)-U-Keyboard同... 目的针对肿瘤靶向制剂和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效应延迟的问题,基于Ⅰ/Ⅱ期试验设计框架,构建创新试验设计方法TITE(e)-U-Keyboard。方法采用二项近似似然法纳入尚未观测到的有效性结局信息,构建近似分布,辅助决策,并将TITE(e)-U-Keyboard同Ⅰ/Ⅱ期试验设计方法U-BOIN、BOIN12从多个角度进行模拟比较研究。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考虑有效性结局延迟的情况下三种方法的OBD选择准确率及最优剂量分配受试者数相当,但TITE(e)-U-Keyboard所需试验时长最短;敏感性分析表明有效性观察窗会对TITE(e)-U-Keyboard试验时长产生影响,且随着有效性观察窗的增加而增加。结论TITE(e)-U-Keyboard在保持良好试验设计性能的同时显著缩短了试验时长,可以解决Ⅰ/Ⅱ期临床试验中治疗效应延迟的问题,加速临床试验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延迟 Ⅰ/Ⅱ期试验 两阶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设计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锐 黄晓明 赵永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1-665,共5页
针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两阶段设计方法.根据该方法设计了新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采用该级配制作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流动性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空隙率小于1%.对试件进行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疲... 针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两阶段设计方法.根据该方法设计了新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采用该级配制作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流动性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空隙率小于1%.对试件进行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根据两阶段设计方法设计的级配制作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试件与传统级配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试件相比大大提高了高温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因此,该设计方法是较好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级配 高温稳定性 流动度 两阶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孙柏锋 潘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9-142,共4页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指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存在的...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指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结合我国的隔震技术应用现状,引入了两阶段设计法的概念。此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隔震设计 橡胶隔震支座 两阶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多组试验的设计及统计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煊 闫冬 +1 位作者 高静 谢小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115-1121,共7页
目的:评价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首先综述了目前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的试验设计特点,然后采用多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结合一个实例详细给出统计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了90%置信区间及个体内变... 目的:评价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首先综述了目前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的试验设计特点,然后采用多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结合一个实例详细给出统计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了90%置信区间及个体内变异系数及把握度等参数,并提供了用SAS分析的程序代码。结果:根据实例统计分析的90%置信区间为84.79%~104.17%,把握度为82.46%。结论:多组试验设计方法具有增加把握度及便于试验管理等方面的优点,且统计模型也适合两阶段设计或多中心设计等其他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等效性 高变异药物 多组试验 两阶段设计 置信区间 把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动力设备隔振减震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玉龙 王同龙 +2 位作者 王德才 完颜健飞 王成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2,共9页
隔振器可有效降低动力设备工作产生的高频振动,但低频地震下设备隔振器位移响应较大。将碟形弹簧和环形摩擦套筒分别作为竖向隔振和耗能单元,竖向耗能单元内设置振动间隙实现正常使用隔振和地震时减震的两阶段机制,形成一种新型动力设... 隔振器可有效降低动力设备工作产生的高频振动,但低频地震下设备隔振器位移响应较大。将碟形弹簧和环形摩擦套筒分别作为竖向隔振和耗能单元,竖向耗能单元内设置振动间隙实现正常使用隔振和地震时减震的两阶段机制,形成一种新型动力设备隔振减震器。基于理论分析给出了隔振减震器的设计流程,并进行了算例设计,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隔振减震器的静力性能分析和动力设备整体系统的动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隔振减震器及其系统的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设计算例实现了设备正常工作时仅隔振、地震作用下耗能单元启动的两阶段隔振减震机制;竖向耗能单元使得设备竖向地震位移响应减小超过50%,水平向耗能单元使隔振减震器水平地震剪力减小超过80%,降低了隔振减震器地震倾覆和破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设备 两阶段设计 隔振减震器 静力性能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样本量调整中Fisher合并P值法和传统检验法的模拟比较
11
作者 王素珍 孟维静 +2 位作者 吕军城 石福艳 夏结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2-14,共3页
文章探讨Fisher合并P值法在两阶段自适应设计样本量调整中对Ⅰ型错误和检验效能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法模拟不同样本量时的两阶段自适应设计过程,分别采用合并P值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最后数据并比较了二者对Ⅰ型错误、检... 文章探讨Fisher合并P值法在两阶段自适应设计样本量调整中对Ⅰ型错误和检验效能的影响。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法模拟不同样本量时的两阶段自适应设计过程,分别采用合并P值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最后数据并比较了二者对Ⅰ型错误、检验效能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样本量调整 阶段自适应设计 Fisher合并P值法 蒙特-卡罗模拟 Ⅰ型错误 检验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