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牛恒 肖寒松 +3 位作者 李无言 王佩卿 张显鹏 石文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CO_(2)是零ODP、低GWP的天然制冷剂,在冷库制冷系统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用于低温冷库的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DTCC循环)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不同工况,分析蒸发温度、压缩机等熵效率、气冷器出口温... CO_(2)是零ODP、低GWP的天然制冷剂,在冷库制冷系统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用于低温冷库的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DTCC循环)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不同工况,分析蒸发温度、压缩机等熵效率、气冷器出口温度、排气压力以及回热循环方式对DTCC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规律;给出DTCC循环的最优排气压力和最佳中间压力的计算式。研究表明:在蒸发温度-30~10℃、气冷器出口温度30~45℃范围内,DTCC循环的最优排气压力约比相同工况下的单级跨临界制冷循环的最优排气压力低0.3 MPa;低压级排气采用预冷气冷器、在高压级气冷器出口设置回热器均可有效改善DTCC循环的制冷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最优排气压力 最优中间压力 回热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流体两级串联冷却系统的最优中间冷却温度
2
作者 许琳 雷波 袁中原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9年第6期588-591,共4页
针对由ORC发电冷却单元与常规冷却单元串联而成的低温热流体的两级串联冷却系统,研究如何确定两级间热流体的中间冷却温度。以系统净输出功率最大为目标,分析了热流体温度、冷却目标温度、热流体流量及环境湿球温度对最优中间冷却温度... 针对由ORC发电冷却单元与常规冷却单元串联而成的低温热流体的两级串联冷却系统,研究如何确定两级间热流体的中间冷却温度。以系统净输出功率最大为目标,分析了热流体温度、冷却目标温度、热流体流量及环境湿球温度对最优中间冷却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中间冷却温度随热流体温度和环境湿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流体流量和冷却目标温度的改变基本上对最优中间冷却温度无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流体 串联冷却系统 中间冷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热力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盛健 李蕊 +1 位作者 申晓宇 朱晓华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8年第5期100-103,共4页
在相同制冷工况条件下,对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对不同的中间冷却型式和节流型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为实际应用中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获得了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特点,在选用中间冷却方式时要... 在相同制冷工况条件下,对四种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对不同的中间冷却型式和节流型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为实际应用中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获得了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特点,在选用中间冷却方式时要首先考虑制冷剂的因素,在制冷剂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中间完全冷却,因为在相同条件下,这种方案的制冷系数较大;在选择一次节流或两次节流时,不必考虑制冷剂和制冷系数的因素,而应综合考虑系统其他因素。在实际问题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最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 中间完全冷却 中间完全冷却 节流 一次节流 制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两级压缩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治平 王鹏 +4 位作者 王闯 武晓昆 邢子文 方攸同 吴立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针对两级压缩技术在中小容量冷水机组中鲜少应用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名义制冷量为615.48 kW的两级压缩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采用新型转子型线和结构设计研制了两级变频螺杆制冷压缩机,并依据国家标准对开发的压缩机和冷水机组进行实验... 针对两级压缩技术在中小容量冷水机组中鲜少应用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名义制冷量为615.48 kW的两级压缩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采用新型转子型线和结构设计研制了两级变频螺杆制冷压缩机,并依据国家标准对开发的压缩机和冷水机组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两级变频螺杆制冷压缩机容积效率普遍高于96%,等熵效率最高达84.4%;冷水机组在出水温度为7℃的名义工况下COP达7.01,相比标准GB 19577—2015规定的一级能效水平高16.83%,部分负荷综合性能系数IPLV达到10.45,相比标准GB 19577—2015规定的一级能效水平高39.33%。两级压缩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性能,与无中间冷却相比,中间冷却后冷水机组制冷量和COP分别提升11%和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机组 螺杆压缩机 压缩 中间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双级压缩供暖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单宝琦 刘芳 王宗伟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9年第3期35-38,共4页
北方寒冷地区的“煤改电”工程主要应用双级压缩的空气源热泵,与传统的单级压缩热泵相比具有压缩比小、排气温度低、COPh高的优点;为进一步提高双级压缩的性能,利用MATLAB结合REFPROP软件对R410A制冷剂在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 北方寒冷地区的“煤改电”工程主要应用双级压缩的空气源热泵,与传统的单级压缩热泵相比具有压缩比小、排气温度低、COPh高的优点;为进一步提高双级压缩的性能,利用MATLAB结合REFPROP软件对R410A制冷剂在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中进行模拟。分析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以及制冷剂流量变化时对制热性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基本参数变化时对应的最佳工况点,结果发现当蒸发温度在-30℃^-20℃(-18℃^-10℃)之间变化时,最佳中间温度在9℃~11℃(13℃)之间;冷凝温度在35℃~50℃之间变化时,最佳中间温度在9℃~13℃之间;控制高压级的质量流量在2.8kg/s;当室外温度在超低温工况(低温工况)范围内,控制低压级质量流量在1.9kg/s(2.0kg/s),能使两级压缩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 空气源热泵 中间完全冷却 R410A 中间温度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CO_2跨临界循环效率的方法
6
作者 徐明仿 杜维明 +1 位作者 宋飞 成耀龙 《制冷与空调》 2005年第4期40-43,共4页
针对CO2跨临界循环的特征,阐述了几种提高循环效率的方法,其中包括采用涡流管或者膨胀机代替膨胀阀,采用两级压缩、中间冷却技术等等。论述了涡流管代替膨胀阀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原理,并介绍了一种适合小型制冷系统的新型气缸活塞式... 针对CO2跨临界循环的特征,阐述了几种提高循环效率的方法,其中包括采用涡流管或者膨胀机代替膨胀阀,采用两级压缩、中间冷却技术等等。论述了涡流管代替膨胀阀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原理,并介绍了一种适合小型制冷系统的新型气缸活塞式膨胀机。另外,还叙述了CO2跨临界循环系统采用两级压缩、中间冷却时,最佳中间压力的确定原理以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涡流管 气缸活塞膨胀机 压缩 最佳中间压力 循环效率 活塞式膨胀机 小型制冷系统 中间冷却 冷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