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籼粳杂交产生两系核不育株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吕锐玲 蔡星星 +3 位作者 周强 张盛 李兴华 王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4期2610-2612,共3页
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核不育研究过程中,用S1325(母本,籼粳杂交偏籼材料)与9663-1(父本,粳型材料)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_4中出现不育株,不育株花粉镜检为典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与同株系可育株杂交,其F_1可育株与不育株出现1∶1... 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核不育研究过程中,用S1325(母本,籼粳杂交偏籼材料)与9663-1(父本,粳型材料)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_4中出现不育株,不育株花粉镜检为典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与同株系可育株杂交,其F_1可育株与不育株出现1∶1分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其F_1结实正常,结实性表现完全恢复,不育株再生苗经21℃冷水处理,其花粉育性恢复正常并可正常结实,由此确定该不育株为两系不育株;又对双亲及其后代不育株进行6 K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排除不育株是来自外来花粉串粉的可能性,由此推测籼粳杂交后代可以产生新的两系核不育株。这是关于籼粳杂交可以创造新两系不育系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两系核不育 籼粳杂交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标记在油菜核不育两系及其杂种纯度检验上的研究 Ⅰ.DNA快速制备及纯度检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超 饶勇 +5 位作者 陈静 刘作易 肖华贵 陶刚 朱英 宋杰轩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15,29,共4页
DNA分子标记技术是检测遗传差异的一项新技术 ,特别是RAPD标记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DNA质量是保证RAPD分析成功的关键。本文采用改良SDS法对油菜叶片总DNA进行了提取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光光度计分析 ,结果表明 :1、所提取的DNA浓度... DNA分子标记技术是检测遗传差异的一项新技术 ,特别是RAPD标记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DNA质量是保证RAPD分析成功的关键。本文采用改良SDS法对油菜叶片总DNA进行了提取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光光度计分析 ,结果表明 :1、所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都高 ,可以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用 ,并为本实验后续的PCR扩增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2、不同时期叶片DNA的含量不一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标记 油菜 核不 杂种 纯度检验 DNA 快速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纯度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曾章丽 陈大伦 +2 位作者 张瑞茂 李敏 汤晓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34-35,共2页
通过对油研七号、油研十号设置5个纯度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种的纯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纯度每降低1%,该品种的产量下降0.5%左右;不育株率为5%,即种子纯度为90%,减产幅度在5%以上,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甘蓝型油莱 隐性核不 杂交种 纯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孙超才 方光华 +3 位作者 赵华 王伟荣 钱小芳 李延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1-15,共5页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核不育系22118A的育性是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不育株的基因型为双隐性纯合体aabb(为了便于分析.作者把这两对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下同).两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为显性.植株全部表现为可育;只要有...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核不育系22118A的育性是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不育株的基因型为双隐性纯合体aabb(为了便于分析.作者把这两对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下同).两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为显性.植株全部表现为可育;只要有一对为显性纯合体AA或BB的材料都可作为恢复系,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中的可有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采用兄妹交配aabb×Aabb或aabb×aaBb,其后代育性分离稳定为1:1.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以采用二系法制种.用两型系中的可育株作父本进行测文,有望找到核质工作的保持系,从而实现三系配套,生产杂交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核不 隐性核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型核不育两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3
5
作者 庞启华 黄光永 +1 位作者 周强 陶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43,共2页
利用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等资料,对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优势的利用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常规小麦品种都是C49S的恢复系,但恢复度的高低与父本耐冷性的强弱关系密切。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极显著地较对... 利用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等资料,对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优势的利用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常规小麦品种都是C49S的恢复系,但恢复度的高低与父本耐冷性的强弱关系密切。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极显著地较对照增产,一般平均增产11.10%~21.62%。最好的两系杂交小麦MS1比常规小麦(对照)平均增产21.62%,每667m2产量可达655/k斤,比绵阳26号增产66.4%。初步展示出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温光型核不 杂种优势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Ⅷ.母本隐性核不育两型系SAB-3的保优扩繁技术规程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华贵 陈静 +1 位作者 李超 饶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16-18,共3页
通过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双低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2号多年的亲本繁育实践,根据其母本隐性核不育两型系SAB-3的特点,总结出其高产保优扩繁技术规程,以确保品种的制种质量。
关键词 扩繁 规程 母本隐性核不SAB-3 黔油12号 油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I.母本移栽密度及可育株拔除时期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大伦 张瑞茂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28-30,共3页
通过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母本设置 3个移栽密度、可育株拔除设置 2个不同时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增加母本种植密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增产率仅为 0 .7%~ 2 .0 % ,效果不显著 ,但密度加大 ,拔除可育株工作量增加 ,投... 通过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母本设置 3个移栽密度、可育株拔除设置 2个不同时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增加母本种植密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增产率仅为 0 .7%~ 2 .0 % ,效果不显著 ,但密度加大 ,拔除可育株工作量增加 ,投入加大 ,比较效益降低 ,合理的密度以 6 0 0 0~ 80 0 0株 /6 6 7m2为宜 ;拔除可育株时期在蕾期比在临花期提高制种产量达 17.3~ 2 0 .4 kg/6 6 7m2 ,增产率 30 .5 %~ 36 .6 9% ,增产效果极显著。因此 ,蕾期是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拔除可育株的最佳时期 ,特别是母本种植密度较大时更应掌握在蕾期尽早拔除。其技术已在制种区得到普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制种技术 母本移栽密度 拔除时期 隐性核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抗耐菌核病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AB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袁德奎 罗静 杨政水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7-99,共3页
通过适合性测验,证明油研九号的测交父本的育性基因为A1A1A2A2,这两对是对育性起重叠作用的非等位基因。根据王华等的转育方法,通过对育性、经济性状、抗病性的选育和纯化,于2004年育成植株综合性状好、不育株结实好、可育株和不育株育... 通过适合性测验,证明油研九号的测交父本的育性基因为A1A1A2A2,这两对是对育性起重叠作用的非等位基因。根据王华等的转育方法,通过对育性、经济性状、抗病性的选育和纯化,于2004年育成植株综合性状好、不育株结实好、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比符合1∶1的优良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AB。从9AB与一般常规油菜品种或品系配制成的杂交组合上看,该两型系配合力较高,于2002年配制成功杂双32杂交组合,通过2年组合比较试验,该组合是一个产量高、高耐菌核病的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核不 甘蓝型油菜 组合比较试验 双低杂交油菜 杂交组合 非等位基因 2004年 2002年 性基因 油研九号 重叠作用 经济性状 综合性状 油菜品种 不育 适合性 抗病性 分离比 配合力 产量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系杂交种云油杂8号选育研究
9
作者 李劲峰 蒋海玉 +3 位作者 张美华 符明联 罗延青 赵凯琴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106,共3页
云油杂8号是应用油菜核不育两系育种方法育成的优质、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由不育系99 F114 AB和恢复系98 F341 C组配而成,全生育期179 d。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41.40 kg/667 m2,比对照花油6号增产19.73%,含油量为... 云油杂8号是应用油菜核不育两系育种方法育成的优质、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由不育系99 F114 AB和恢复系98 F341 C组配而成,全生育期179 d。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41.40 kg/667 m2,比对照花油6号增产19.73%,含油量为44.53%,芥酸含量0.51%,硫甙含量29.76μmol/g,适宜云南省各油菜主产区及国内早熟油菜产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核不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细胞核不育两型系在华南地区天然制种试验
10
作者 陆建农 姜伟 肖宇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11期54-56,共3页
为了在华南地区利用细胞核不育两型系进行杂交棉天然制种,探索其合适的父母本比例,从而提高其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通过设置不同的父母本行比试验:1∶5、1∶6、1∶7、1∶8、1∶9,研究行比对异交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 为了在华南地区利用细胞核不育两型系进行杂交棉天然制种,探索其合适的父母本比例,从而提高其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通过设置不同的父母本行比试验:1∶5、1∶6、1∶7、1∶8、1∶9,研究行比对异交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各父母本行比中,父母本行比为1∶6的结铃率、单株产量最高。而父母本行比为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最低。父母本行比为1∶6与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本行比 核不 天然制种 单株产量 结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制种技术应用的产量和质量分析及其保障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卫红 邵明波 +1 位作者 冉光权 王仙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4-96,共3页
通过对 1999年秋至 2 0 0 2秋贵州省思南县香坝乡、许家坝镇、张家寨镇 12个村 70个村民组的杂交油菜制种调查、分析 ,单产平均为 5 4 .2 7kg/ 6 6 7m2 ;户均产量 90 kg以上的农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 71.95 % ;平均发芽率达 82 .76 % ,平... 通过对 1999年秋至 2 0 0 2秋贵州省思南县香坝乡、许家坝镇、张家寨镇 12个村 70个村民组的杂交油菜制种调查、分析 ,单产平均为 5 4 .2 7kg/ 6 6 7m2 ;户均产量 90 kg以上的农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 71.95 % ;平均发芽率达 82 .76 % ,平均纯度达95 .6 6 3%。表明实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制种技术 ,抓好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对制种区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组织协调、农户培训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措施能保证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杂交油菜种子 ;保证制种农户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 制种技术 应用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18S选育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会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46-47,共2页
介绍籼型光温敏两核不育系广18S的选育经过,分析其特征特性、与相似不育系亲本的主要区别,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广18S 籼型光温敏核不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皖28S’的选育
13
作者 龚存力 方吴云 +2 位作者 王士梅 吴敬德 杨联松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2期234-236,共3页
‘皖28S’是以‘1892S’为母本,以‘华37B’为父本杂交,再与‘1892S’回交后,对其分离后代,采用含有Pid1、Pid2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8年14代选育而成,具有育性稳定、易配组、抗病性好等优点。201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皖28S’是以‘1892S’为母本,以‘华37B’为父本杂交,再与‘1892S’回交后,对其分离后代,采用含有Pid1、Pid2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8年14代选育而成,具有育性稳定、易配组、抗病性好等优点。201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 两系核不育 皖28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核不育系G212A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传霞 李宏军 +1 位作者 杨鸿 胡金荣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1-12,15,共3页
G212A是利用"油研九号"后代中分离的不育株(Y9A)为母本,黄籽双低油菜品系212(h220×中双4号)为父本,通过测交、回交、系内成对兄妹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核不育两型系。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彻底,恢复源广,... G212A是利用"油研九号"后代中分离的不育株(Y9A)为母本,黄籽双低油菜品系212(h220×中双4号)为父本,通过测交、回交、系内成对兄妹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核不育两型系。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彻底,恢复源广,经济性状优良,易测配出优质黄籽组合。经检测,G212A芥酸含量为0.6%,硫苷为24.93μmol/g饼,含油量4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双低 核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核不育系168A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先跃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5-17,共3页
168A是利用"油研10号"中的"不育株(Y10A)"与"双低油菜品系H6(R31×中双4号)"为材料,运用杂交改造的方法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核不育两型系。该不育系品质好,芥酸含量0.4%,硫苷含量20.27μmol/g,含油... 168A是利用"油研10号"中的"不育株(Y10A)"与"双低油菜品系H6(R31×中双4号)"为材料,运用杂交改造的方法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核不育两型系。该不育系品质好,芥酸含量0.4%,硫苷含量20.27μmol/g,含油量41.24%;育性稳定、恢复谱广,经济性状优良,易测配出黄籽型优质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有利于产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双低 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种子纯度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仙萍 郭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9-81,共3页
通过对2000~2003年油研七号、油研八号、油研九号、油研十号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品种纯度鉴定结果的对比研究得出,油研系列品种的异型株率在0.37%~0.87%之间,各品种的苗期纯度在99.13%~99.63%之间,思南花期不育株率在3.31%~7.10%之间,... 通过对2000~2003年油研七号、油研八号、油研九号、油研十号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品种纯度鉴定结果的对比研究得出,油研系列品种的异型株率在0.37%~0.87%之间,各品种的苗期纯度在99.13%~99.63%之间,思南花期不育株率在3.31%~7.10%之间,花期纯度在92.90%~96.69%之间;威宁不育株率在3.31%~6.97%之间,花期纯度在93.03%~96.69%之间,两地花期纯度相差0.01~0.25个百分点,说明:威宁鉴定结果与思南正季鉴定结果一致,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核不 杂交油菜 种子纯度 鉴定 隐性核不 鉴定技术 鉴定结果 品种纯度 不育株率 油研七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不同父母本行比对棉花天然制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建农 何觉民 +2 位作者 莫俊杰 肖宇强 何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3-483,485,共2页
[目的]探索棉花天然制种合适的父母本比例,提高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方法]利用核不育两型系进行杂交棉天然制种,设置1∶5、1∶6、1∶7、1∶8、1∶9的父母本行比,研究行比对异交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父母本行比为1∶6的平... [目的]探索棉花天然制种合适的父母本比例,提高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方法]利用核不育两型系进行杂交棉天然制种,设置1∶5、1∶6、1∶7、1∶8、1∶9的父母本行比,研究行比对异交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父母本行比为1∶6的平均结铃率最高,1:5的次之,1∶9的平均结铃率最低,平均结铃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1∶6>1∶5>1∶7>1∶8>1∶9。各个父母本行比间的平均结铃率在0.01水平上存在差异,单株产量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父母本行比为1∶6与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在供试的各父母本行比中,父母本行比为1∶6的结铃率、单株产量最高,父母本行比为1∶9的结铃率和单株产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本行比 核不 天然制种 单株产量 结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施硼对绵油1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玉刚 庞春鹏 +1 位作者 罗宁 唐艳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0,共2页
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时期施硼对绵油1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旨在找出最佳施硼模式,即施用底肥的同时在苗期、蕾苔期、初花期分别喷施硼肥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油菜 核不 硼肥 制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杂油5号在不同生态区域制种效果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长新 黎圣云 +4 位作者 王大故 丁登杰 宁祖良 邬贤梦 李宏志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6-8,11,共4页
采用密度和肥料两因素不同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在湖南长沙、怀化、慈利和甘肃山丹4个不同的生态区域对两系杂交油菜"湘杂油5号"进行春播制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点之间,"湘杂油5号"的制种效果有明显的差... 采用密度和肥料两因素不同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在湖南长沙、怀化、慈利和甘肃山丹4个不同的生态区域对两系杂交油菜"湘杂油5号"进行春播制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点之间,"湘杂油5号"的制种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综合各方面因素,认为"湘杂油5号"在甘肃山丹制种的效果最好,在湖南怀化和慈利两地制种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长沙制种,因产量低需慎重考虑。根据密度和肥料两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处理对制种效果的影响,在不同的生态区制种宜采取不同的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 甘蓝型油菜 温敏核不 湘杂油5号 杂交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黄油21号品种简介
20
作者 魏忠芬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品种名称 黄油 隐性核不 杂交油菜 高油分 恢复 研究所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