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E两优2300 |
王红波
殷得所
薛莲
金卫兵
胡鹏
董华林
吴波
段洪波
郑兴飞
胡建林
罗肖陨
刘丹
徐得泽
|
《中国种业》
|
2025 |
1
|
|
|
2
|
海南岛春季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时空分布研究 |
吕晓琴
陈小敏
潘志华
吕润
|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
2025 |
0 |
|
|
3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5078高产制种技术 |
王鹤鹃
杨鹏
孙志伟
程国旺
王凤杰
王程亮
|
《园艺与种苗》
CAS
|
2024 |
0 |
|
|
4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徽两优9192高产制种技术 |
王鹤鹃
杨鹏
程国旺
王凤杰
孙志伟
王程亮
|
《园艺与种苗》
CAS
|
2024 |
0 |
|
|
5
|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田间鉴定与分析 |
喻俊杰
陈斌
孙统庆
吴连勇
邵培珺
许明
|
《中国种业》
|
2024 |
1
|
|
|
6
|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Q两优851制种技术 |
高胜从
吕加林
崔会会
苏祥忠
陈盛云
杨韦
邹丰收
朱昌栋
杨磊
潘华
王传军
章志寒
|
《安徽农学通报》
|
2024 |
0 |
|
|
7
|
镉砷超低积累两系杂交水稻创制成功 |
|
《福建稻麦科技》
|
2024 |
0 |
|
|
8
|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
斯华敏
刘文真
付亚萍
孙宗修
胡国成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7
|
|
|
9
|
两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对播期的反应 |
谢戎
何光华
左永树
杨正林
李道荣
|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
1998 |
23
|
|
|
10
|
两系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
郑文凯
陈光辉
周清明
王建龙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
11
|
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易国英
戴平安
郑圣先
黄科延
廖育林
|
《作物研究》
|
2006 |
22
|
|
|
12
|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及应用 |
徐继萍
周桂香
张国良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
13
|
两系杂交水稻千粒重的遗传研究 |
陈光辉
周清明
王建龙
杨冬萍
|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
2007 |
7
|
|
|
14
|
9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四川的产量性状和米质表现 |
吕建群
刘光春
任鄄胜
曾桂林
蒋天刚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
15
|
施氮对大穗型两系杂交水稻弱势粒碳氮代谢的影响 |
刘洪
李之林
徐振江
王维
任永浩
肖立中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6
|
两系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机械化制种高产技术 |
谭长乐
王宝和
薛良鹏
曹跃先
李忠芹
汪南雁
戴正元
李育红
刘晓斌
曹坤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7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
唐文帮
陈立云
刘国华
肖应辉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
18
|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Ⅱ)——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 |
王守海
王德正
罗彦长
李成荃
吴爽
杜士云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2 |
3
|
|
|
19
|
两系杂交水稻光合速率与粒重的关系 |
匡逢春
王少先
周喜新
童建华
王若仲
萧浪涛
|
《作物研究》
|
2005 |
4
|
|
|
20
|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
黄明
陈立云
|
《作物研究》
|
2006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