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两系杂交籼稻品种连两优931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刘金波 迟铭 +9 位作者 杨波 李健 王德荣 孙志广 徐波 李景芳 卢百关 刘艳 王宝祥 徐大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167-168,189,共3页
连两优9312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自育光温敏核不育系9311S为母本、自育恢复系连恢931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抗倒性强,202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来源及选... 连两优9312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自育光温敏核不育系9311S为母本、自育恢复系连恢931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抗倒性强,202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来源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优9312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长两优88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
2
作者 夏婷婷 刘鹏 +2 位作者 陈周兵 陈超伟 程高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99-201,209,共4页
长两优8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不育系长6411S为母本、恢复系R618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稻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在介绍长两优88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长两优8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不育系长6411S为母本、恢复系R618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稻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在介绍长两优88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同时阐述了其亲本繁殖技术和制种技术,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优88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7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金卫兵 夏明元 +5 位作者 戚华雄 吴波 万丙良 周长春 曾涛 李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24-26,共3页
E两优78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7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新组合。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E两优78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7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新组合。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80101。介绍了E两优7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oryza SATIVA L.) E优78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金卫兵 夏明元 +6 位作者 吴波 戚华雄 程维京 叶春辉 胡曼 黄长征 李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5-8,共4页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的2018—2019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2019年生产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203)。总结了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抗性、米质和产量表现,介绍了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为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E优100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氮素需求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龚红兵 周义文 +7 位作者 曾生元 钱华飞 李闯 刁立平 林添资 景德道 余波 盛生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06,共3页
对6个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进行6水平的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同等肥力水平下,两系组合植株矮,每穗总粒数多,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大;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2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变化,总体上两系组合产量高、耐肥、产量潜力大,要充分... 对6个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进行6水平的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同等肥力水平下,两系组合植株矮,每穗总粒数多,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大;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2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变化,总体上两系组合产量高、耐肥、产量潜力大,要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须投入更多的氮素;三系组合更适合在中、低肥力水平田块种植,适当增施氮素均有利于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籼稻 氮素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453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进波 夏明元 +3 位作者 周厚财 曹永胜 万丙良 戚华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33-35,共3页
E两优1453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5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E两优1453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5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籼稻 E优1453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985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德文 洪军 +2 位作者 汪婉琳 张伟 杨前进 《中国稻米》 2019年第2期94-96,共3页
徽两优985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892S与自育大粒、抗病恢复系9Z007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性较强、米质上等、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17年7月通... 徽两优985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892S与自育大粒、抗病恢复系9Z007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性较强、米质上等、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17年7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本文总结了其选育经过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优985 优质 抗病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董习华 田学志 +2 位作者 汪丽 罗跃进 丁士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42-344,共3页
通过对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枞阳、岳西、桐城 8县及安庆市郊田间调查结果研究表明 :两优培九在安庆市作一季中稻栽培病虫害发生种类多、数量大 ;危害较重的主要是水稻二代螟、三代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曲... 通过对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枞阳、岳西、桐城 8县及安庆市郊田间调查结果研究表明 :两优培九在安庆市作一季中稻栽培病虫害发生种类多、数量大 ;危害较重的主要是水稻二代螟、三代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小球菌核病。综合防治措施上 ,以搞好健身栽培为基础 ,同时 ,及时采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籼稻 优培九 健身栽培 病虫害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倒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品种特性研究
9
作者 栗云端 《农技服务》 2013年第8期803-803,807,共2页
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米质、抗性、适种区域等方面总结了抗倒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的品种特性。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优6号 品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奥两优69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春涛 张秀珍 +2 位作者 张振华 陈世建 吴厚雄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6期136-138,共3页
奥两优69系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用自选早籼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奥龙1S与自选强优势恢复系R69杂交配组育成的两系迟熟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宜、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米质较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 奥两优69系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用自选早籼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奥龙1S与自选强优势恢复系R69杂交配组育成的两系迟熟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宜、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米质较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通过对该组合全生育期特征特性观察结果,并结合高产栽培试验示范,总结出在水稻生长前期"增源"、中期"扩库"、后期"畅流"、全生育期"健体"的优质高产无公害定向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优69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8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善德 包富生 程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6期3030-3033,共4页
两优825是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8-2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R025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4和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536、10.028 t/hm^2,分别比对照丰两... 两优825是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8-2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R025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4和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536、10.028 t/hm^2,分别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6.31%和6.88%;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9.770 t/hm^2,比丰两优4号增产7.2%,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并具有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2017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主要介绍了两优825的选育过程、农学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优825 选育 农学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苯两优639 被引量:1
12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1-641,共1页
品种来源:湖北长江屯玉种业有限公司用苯63S作母本.赛恢9号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07。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 品种来源 湖北省 育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籼稻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伍箴勇 李春海 牟同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2-618,共7页
以5个新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6个新育成的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配制36个组合,分别在海南和湖北进行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考查单株产量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配合力。... 以5个新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6个新育成的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配制36个组合,分别在海南和湖北进行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考查单株产量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配合力。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基因的加性作用大于非加性作用。5个新育成的不育系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华885S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是参试不育系中产量配合力最好的亲本;华893S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是提高每穗粒数的优良亲本;播始历期以华328S表现最好,以华328S作母本可以选育到生育期变化较大的组合,既可以培育中籼型组合,也可以培育晚籼型组合;株高一般配合力以华884S的负效应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显著大于组合平均值,表明用华884S作母本,容易选育出植株较矮、抗倒性较强的组合。恢复系中,华恢2185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千粒重、穗长、结实率和播始历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排在参试恢复系首位,是一个理想的亲本;株高、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的配合力,以华1108表现最好。特殊配合力效应最大的前10个组合和单株产量最高的前10个组合顺序完全对应,表明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亲本之一有良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另一个亲本或双方都具有良好的特殊配合力,就有可能育成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核不育 杂交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5 位作者 戴正元 赵步洪 李爱宏 王宝和 周长海 茅弼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8-183,共6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施纯氮量(0 kg/hm2、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对扬两优6号产量及其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施纯氮量(0 kg/hm2、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对扬两优6号产量及其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以施纯氮225.0 kg/hm2处理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扬两优6号的籽粒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益均高于汕优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优6号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扬两优013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长海 戴正元 +5 位作者 王宝和 李爱宏 刘广青 谭长乐 赵步洪 张洪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1,共2页
扬两优01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优质两系不育系广占63S与优质恢复系R13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及江苏省、湖北省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作一季中稻或一季晚... 扬两优01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优质两系不育系广占63S与优质恢复系R13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及江苏省、湖北省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作一季中稻或一季晚稻种植。就杂交籼稻优质育种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优013 优质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华安3号穗部性状及灌浆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士云 李成荃 +3 位作者 王德正 王守海 罗彦长 吴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565-567,584,共4页
调查表明 ,华安 3号穗部性状表现为 :穗长与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一次枝梗平均 13个 ,二次枝梗平均 38个 ,二者相关不明显 ;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着粒密度都较稳定 ,后者变幅较小。华安 3号灌浆特性表现为 :... 调查表明 ,华安 3号穗部性状表现为 :穗长与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一次枝梗平均 13个 ,二次枝梗平均 38个 ,二者相关不明显 ;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着粒密度都较稳定 ,后者变幅较小。华安 3号灌浆特性表现为 :灌浆期约 40 d,灌浆强度最大的时间是始穗后 14- 2 1d,籽粒增重相对整齐。在灌浆期喷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华安3号 灌浆特性 穗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稻培两优98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明元 戚华雄 +4 位作者 李进波 万丙良 查中萍 杜雪树 曾宪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5-1057,共3页
培两优986是用培矮64S和自选恢复系丰986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丰986是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材料,以扬稻6号作为轮回亲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的恢复系。培两优986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 培两优986是用培矮64S和自选恢复系丰986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丰986是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材料,以扬稻6号作为轮回亲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的恢复系。培两优986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性较强。阐述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优986 优质、高产、抗病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7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守海 王德正 +4 位作者 李成荃 罗彦长 黄士尧 吴爽 杜士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649-650,653,共3页
皖稻 79是籼型温敏不育系X0 7S与紫恢 10 0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1998~ 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 ,平均产量 8.45t/hm2 ;2 0 0 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7.83t/hm2 。 1999... 皖稻 79是籼型温敏不育系X0 7S与紫恢 10 0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 ,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性。1998~ 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 ,平均产量 8.45t/hm2 ;2 0 0 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7.83t/hm2 。 1999年白湖农场 12 0hm2 以上的大面积示范 ,产量 9.16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19.44 %。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皖稻79 选育 栽培技术 杂交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栽培技术研究Ⅰ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爽 王守海 +2 位作者 罗彦长 王德正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8-8,共1页
通过采用L9(33)的正交设计,得出播期对65002的影响最大,氦素水平次之,密度的影响最小。65002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4月20日左右播种,施纯氦262.5kg/hm2,穴数在22.5~30万穴/hm2之间为宜。
关键词 水稻 杂交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两优6326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锋 曹新国 +4 位作者 唐小马 王美琴 熊忠炯 王学会 程秀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030-8031,共2页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m(S2)、常规栽培16.6 cm×20.0 cm(CK);通过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分析两优6326农艺、经济性状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栽培措施的作用效果。[结果]强化栽培S1处理获得实产9 940.5 kg/hm2,比对照增产5.0%,其有效穗比对照多15.0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2粒,千粒重高0.7 g;S 2处理的有效穗比对照少16.5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1粒,千粒重高1.2 g,产量与对照相当。[结论]强化栽培下两优6326表现穗大、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的特点,栽插密度以(6.7+16.6)cm×26.7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6326 超高产 杂交 强化栽培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